APP下载

OBE导向下电子信息工程一流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2-01-14董小伟鲁远耀武梦龙赵徐森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信息工程培养目标一流

董小伟,鲁远耀,武梦龙,赵徐森

(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学院,北京 100144)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我国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发展,教育规模世界第一,结构、布局、公平、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高等教育即将由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如何实现内涵式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当下面临的重大课题。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为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质量、推动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契机。

1 学校定位和专业现状

北方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文理兼融,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培养的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学校。本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始建于1993年,2004年评为“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2008年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7年评为北京市属高校首批且唯一“北京市属一流专业”,2019年获批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作为市属地方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必须依托学校办学定位,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长远战略规划,紧贴地方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致力于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

2 一流专业建设的抓手

一流专业的建设不是空中楼阁,要具备坚实的专业教育基础。如何有效地推进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一流专业建设,使之与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创新性需求相适应,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双万计划”通知精神,一流专业建设原则采取“两步走”,被确定为国家一流本科建设点的专业,要积极开展专业认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新兴工科专业,一流专业建设与工程教育认证是相辅相成的,2016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国后,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核心的工程教育认证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深入贯彻和推广,成为切实有效推进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

3 OBE导向下一流专业建设思路

根据OBE理念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专业建设应具备自我适应与完善机制,从符合学生发展需求、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出发,构建与学校定位、专业特色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从而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不断稳步提高。

3.1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为响应我校本科学生大类招生和多元化人才培养特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分层培养、分类成才”措施,在原有普通班的基础上,建设电子信息工程理工科实验班,与海外知名高校联合建设“2+2”国际班、全英文留学生班,与北京市高校建设“外培”“双培”班。通过借鉴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大一入学起,通过双向选择,为实验班、国际班、外培/双培班的每位学生确定一对一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研创新项目和学科竞赛;通过为留学生班同学确定一对一中国学生帮扶对,使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相互促进提高。通过“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差异、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化成才的育人特色。

3.2 以“产出导向”,改进专业培养方案

按照OBE理念,人才培养过程和教育教学质量合格与否由落实到学生身上的最终产出成果来评价与判断,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应以“产出导向”,即以培养目标为起点,明确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并以支撑指标点的原则,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活动。为实现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使培养的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达到职业和专业成就。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定期组织行业专家、用人单位、毕业校友、专业教师和家长,进行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并根据内外需求和条件变化,一般每3~4年为周期,通过严谨的工作程序,及时改进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类型、层次、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如图1所示。

图1 培养目标制定(修订)工作程序

3.3 以“持续改进”,监控提高教学质量

本专业建立了完整、有效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通过课程体系设置与评价修订机制、教学大纲的制订与审查机制、教学过程监督检查机制、考核方式与内容审查机制,保证各主要教学环节与该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紧密匹配,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与学院学工办、学校学工部合作,通过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定期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并根据用人单位、校友、麦可思第三方机构等社会评价信息,反馈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等方面,形成持续改进的闭环。通过内部监控与外部反馈的有机结合,构建自查、自省、自纠的质量自觉,推动专业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4 以“合作共享”,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一流专业建设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优质的教学资源。本专业在加强自身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形成了以“千人计划”“市级创新创业高层次领军人才”“市级教学名师”为引领,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为主力的高水平教师团队,并通过大力发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办学,定期聘请海外教授承担本科专业课程、来校讲学/讲座,为学生引入国际化的优质教学资源。与此同时,进一步深度融合北京市高校教育资源,受北京市教委委托,本专业与北京邮电大学共同牵头建设北京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群,推动高校与专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校企合作,与电信科学技术仪表研究所、北京石景山电信局、石家庄数英仪器有限公司等建立了优质的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以“合作共享”,不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保障了专业发展充满活力和先进性。

4 结语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为抓手,凝练专业特色,遵循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进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多举并措,全面提升新时代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积极有效地推动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

猜你喜欢

信息工程培养目标一流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践中信号处理系统的应用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
探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自动化技术实践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