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院校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1-13张雨婷桑紫阳赵添丽

山西青年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际生源适应性

张雨婷 丁 萱 桑紫阳 赵添丽 张 娣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0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是身心发展的一个极不寻常的时期,近些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适应性的研究发现心理适应能力对其心理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1]。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是摆在每一位大一新生面前的挑战,面对新环境,新生往往缺乏对自我全面的认识和生活适应经验,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容易与新环境产生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2],因此,有必要关注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中医院校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在心理适应性和心理健康方面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本研究的目的是测查中医院校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情况,研究相关诱因,聚焦高等教育下新生心理适应改善的对策,更进一步为个人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指导备以借鉴。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入学后一至两个月内,选取各学院的大一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740份,经过仔细核查,剔除填写不全、规律性重复等无效问卷140份,共获得有效问卷600份,有效率为80.86%。

(二)研究工具

编制个人资料表,涉及研究对象自身与心理适应相关的信息。

中国大学生心理适应量表(China College Student Adjustment Scale,CCSAS)[3]量表共有60个条目,所有条目都采行五点评价,“不同意”“不太同意”“不确定”“比较同意”“同意”分别换用为1分、2分、3分、4分和5分,有些题目采取反向计分。60个项目按照适应性类别细分学习、情绪、人际、自我、校园、择业和满意度,共七个维度。量表总得分越高,适应性越好,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93,亦具有良好的效度。

(三)统计分析

SPSS21.0用于处理和分析数据,内容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等。P<0.01、P<0.05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对600名有效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男生186人,占31%,女生414人,占69%;农村生源432人,占72%,城市生源168人,占28%;少数民族和非少数民族分别为8人和592人,分别占1.3%、98.7%,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二)大学新生适应性总体情况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研究附北京化工大学的分析常模,为提高调查有效性,本研究将中医院校调查结果与北京化工大学的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研究的中医院校600名新生适应性总分均分为(22032.16),显著高于常模(216.733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5,P<0.01),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中医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显著好于常模。具体分析可知,中医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在学习、择业、情绪和满意度四个类别上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常模,但在人际、校园和自我三个维度类别上的得分都显著低于常模,其中,校园适应的均分最差。上述差异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P<0.05)。

表2 中医院校新生适应均分与常模比较(±s)

(三)大学新生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分析,中医院校大学新生中女生适应性均分(223.4830.95)显著高于男生适应性均分(215.2034.09),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医院校大一女生适应性好于大一男生,其中女生的适应性在四个类别(人际、学习、校园、择业)上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女新生在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三个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生源地分为城市和农村,城市学生的适应性在所有维度类别上的得分都高于农村学生,这表明城市学生适应能力好于农村学生,除情绪适应和满意度这两个类别以外,其他类别差异均显著(P<0.01),见表4。

表3 中医院校新生适应性别差异(±s)

表3 中医院校新生适应性别差异(±s)

适应性因子 男(n=186) 女生(n=414) t P总分 215.2034.09 223.4830.95 -2.935 0.003**人际适应 35.497.23 37.366.59 -3.117 0.002**学习适应 39.606.92 41.006.51 -2.400 0.017*校园适应 28.785.66 29.964.72 -2.490 0.013*择业适应 32.265.40 33.725.24 -3.124 0.002**情绪适应 33.415.97 34.355.32 -1.907 0.057自我适应 28.295.66 29.195.01 -1.865 0.063满意度 17.363.93 17.893.54 -1.626 0.104

表4 中医院校新生适应生源地差异(±s)

表4 中医院校新生适应生源地差异(±s)

适应性因子 农村(n=432) 城市(n=168) t P总分 218.1131.11 228.1133.76 -3.449 0.001**人际适应 36.166.58 38.387.26 -3.596 0.000**学习适应 40.106.57 41.806.79 -2.820 0.005**校园适应 29.254.89 30.495.37 -2.726 0.007**择业适应 32.855.18 34.335.58 -3.083 0.002**情绪适应 33.785.45 34.765.75 -1.931 0.054自我适应 28.395.06 30.265.44 -3.971 0.000**满意度 17.583.63 18.093.77 -1.524 0.128

三、讨论与对策

根据分析来看,中医院校新生适应性好于全国常模,阐明了在一定层面上中医院校新生的心理适应性和心理健康现况不错,这主要是由于中医院校对大学新生心理状况地注重,加强对新生心理素质的教育。然而,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在本次调查中,中医院校新生在人际适应、校园适应和自我适应上显著差于常模,这和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身份、环境、教育方式等变化有密切相关,从而导致大学新生适应困难的现象。与此同时,研究表明,女生的适应性显著好于男生,这可能与男女生性格差异有关,相对于男生,女生更乐于倾诉,形成人际团体,有利于适应新环境。此外,城镇生源的适应性显著好于农村生源,城乡经济、家庭环境等差异使农村学生产生自卑、敏感心理,这影响其对大学生生活的适应,更易产生抑郁、焦虑的情绪。

现今,我国经济发展亟需高素质人才,大学生作为青年主力军,需受到正确的引导,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高校有必要关注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中医院校高校心理调查全面化常态化

心理调查全面化和常态化是指对大学新生的心理调查覆盖广、范围大,同时在大学新生成长的过程中关注其心理的变化。当前,中医院校学生既要学习生理学基础知识,也要学习中医诊疗理论和方法,大部分新生面临学习内容复杂、知识掌握要求高等学业焦虑,然而,虽然大一新生在进入大学后接受了心理测量,但调查机制单一,缺乏后续检查。心理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医院校应加强对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持续测量,采用丰富多元的心理量表,经常性、持续性地开展对大学新生的心理研究,并增强后续的接触和辅导。

(二)充分发挥中医院校心理教育和疏导机制

中医院校在心理教育疏导上有明显的优势,中医具有整体性、辨证论治的特征,在某些方面与心理学有一定的趋向性,而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性同样可以适用中医心理学的调适方法,根据中医心理学原则,利用五行音乐、太极、八段锦等中医心理学方法可改善大学新生的焦虑心理,提高大学新生人际沟通技能,增强大学新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制定中医院校新生个性化心理引导

每一个大学新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都具有明显差异,只用普遍性、一般化的心理引导方法对中医院校新生适应能力调适不够理想,中医院校要依托高校心理咨询中心、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等特别关注具有特殊情况的新生,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运用个性化的调节方法,及时与他们沟通,帮助新生解决实际问题。

猜你喜欢

人际生源适应性
读懂“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搞好人际『弱』关系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如何提升人际吸引力
跨省生源调控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