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日语专业听力策略使用情况及意识调查

2022-01-13

山西青年 2022年1期
关键词:元认知日语频率

许 燕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关于学习策略,有两项比较全面的研究,分别是O’Malley&Chamot和Oxford的研究。O’Malley&Chamot在其研究中将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1.元认知策略(计划、观察分析、检测结果、评价);2.认知策略(推测、记笔记、概括、推论、转移);3.社会情感策略(提问、与同伴合作、自我确认、自我对话、自我强化等)。优秀的学习者不仅策略使用频率更高,种类还更多样。Oxford的调查同样表明,好的学习者的学习策略的使用程度和频率更高。

两项研究在分类上虽有差别,但在一定程度上都证实了学习策略的使用有助于语言的学习。听力是语言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学生可能在学习中自然而然领悟并习得某种技能,但也不排除有部分学生在未习得学习技能前就放弃了语言学习。这种情况下,教师在策略指导方面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先行研究

西方听力策略指导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有O’Malley&Chamot等。日本在听力策略指导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有水田澄子等。我国关于听力策略指导的研究始于21世纪初,有吕长竑[1]、杨坚定[2]等。国内日语听力策略指导研究的有金燕玲[3]、王璐[4]等。

西方和日本的先行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四大问题:一是学习者在听力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策略?二是学习者听力能力和策略使用之间有什么关系?三是语言运用能力和策略使用之间有什么关系?四是听力策略是否可以指导?

关于听力策略的先行研究在各种条件下进行,但研究多集中在前三大问题,即学习者是如何使用听力策略的;与此相对,在语言教育中最重要的也是跟学习者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听力策略指导方面的研究却很少。国内听力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学习方面,前期以理论研究为主,后期多为实证研究。研究的群体从中学生到研究生;学习者语言水平从初级学习者到高级学习者;专业从非英语专业学生到英语专业学生,各个层面皆有涉及。

针对日语专业学生的研究明显少于英语专业,且以理论研究为主,针对高职日语专业学生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我校商务日语专业在读学生为研究对象,一年级32人,二年级40人,三年级27人,四年级30人,共计129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105人。本校为五年一贯制大专,学生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学习日语的。

(二)研究目的

本次调查主要有以下目的:

1.学生经常使用的听力策略是哪一类?

2.不同年级听力策略使用有无差别?

3.成功的听力者和不成功的听力者在听力策略使用上有无差别?

4.策略地使用和听力成绩的好坏有无关系?

(三)研究方法

2020年4—5月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在我校1~4年级学生中实施,问卷设计参考了Oxford的SILL量表和尹松的听力策略问卷调查项目。

本研究在参考尹松听力策略问卷的基础上,参照O’Malley&Chamot的分类方法,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问卷涉及听力策略的三大方面,其中认知策略14题,元认知策略9题,社会情感策略5题。问卷按照李克特五维量表设计,每个问题由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基本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五种回答,利用加权平均值法,得出每道题的平均分,从而调查不同年级策略的使用倾向和意识。

(四)研究分析

1.全体日语专业学生听力策略使用情况

在问卷一开始设置了一个问题——“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中你最薄弱的是什么?”,五个选项占比分别是55.04%、16.28%、1.55%、10.85%、16.28%,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听力是最薄弱的。

根据Oxford的SILL量表,如果满分为5分的话,超过3.5分,则表示该策略是经常使用的策略;低于3.5分,则表示有必要进行相关的策略训练。四个年级的学生,只有Q17(经常听日语歌)这个问题的平均分达到了3.5分以上,可以认为学生在听力学习过程中基本不使用策略。

从四个年级的总体情况来看,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认知策略,其次是元认知策略,最低的是社会情感策略。如图1所示,元认知策略中分值最高的是Q17(经常听日语歌)、Q3(经常观看日本的电影、电视剧、动漫、综艺等)、Q26(积极学习日本文化和日本概况),由此可见学生普遍对日本文化感兴趣,喜欢听日语歌,喜欢看日本动漫或电视剧。

图1 各年级各项策略使用的平均值

认知策略中分值最高的是Q18(不懂的地方通过前后文意思进行推测)、Q10(听的时候,通过声音的特征理解意思)、Q11(听的时候,在脑子里复述听到的内容),由此可见认知策略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推测、复述策略。

社会情感策略中的得分最高的是Q12(感兴趣的地方会多听)、Q25(遇到听不懂的地方不放弃,继续集中精力听)。可以看出,学生在完成听力时会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情绪。

学生在策略使用中频率最低的策略是Q8(会与老师交流听力学习问题)、Q20(去有日本人的地方,创造听日语的机会)、Q28(观看NHK新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Q8,这与老师平时上课的过程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带着听力材料录音走进教室,进行播放、暂停、回放讲解的反复操作,这样会给学生一种错觉,听力学习只要多听就可以了。

2.各年级各项策略的使用情况

如表1所示,按年级分,策略使用的平均值为一年级>四年级>三年级>二年级,按策略种类分,平均值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由此可见,听力策略不会因为年级的增长而自然掌握,这与平时教师的教学、学生对听力的重视程度、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导入听力策略有很大的关系。在我校,一年级和四年学生的教学是由同一名教师负责,因此这两个年级学生策略使用的频率和意识较高,可见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些相关训练,使得这两个年级的学生在策略使用的频率上高于其他两个年级。

表1 各年级各项策略使用的平均值

3.成功的听力者和不成功的听力者在听力策 略使用上存在的差异

笔者统计了我校二至四年级商务日语专业学生在2019—2020年三次日本语能力测试的考试成绩,发现听力单项平均分为30.1分(总分60分),基本与国际交流基金和日本国际教育支援协会发布的全世界范围内参加日本语能力测试的数据持平。其中有一个班的学生两次参加N4级别的考试,词汇语法读解部分的平均分从47.9分上升到了62.7分,但听力成绩只实现了27.1到29.2的进步。

将在考级中听力单项得分高于35分的视为成功的听力者,共19人,低于20分的视为不成功的听力者,共26人,从问卷系统中筛选出他们的问卷进行统计。从表2来可以看出,首先,成功的听力者在各项策略的使用上都要高于不成功的听力者,可见听力策略的使用和听力成绩的好坏之间存在相关性。其次,成功的听力者在认知策略的使用上高于元认知策略,这意味着成功的听力者在听力过程中更懂听力的方法。

表2 成功的听力者和不成功的听力者策略使用的差别

从图2的具体策略来看,一方面成功的听力者最常使用的策略是Q17(经常听日语歌)、Q18(不懂的地方通过前后文意思进行推测)、Q2(在听的时候会把握关键词)、Q1(在听力过程中,学过的单词能够听得出来)、Q3(经常观看日本的电影、电视剧、动漫、综艺等),另一方面,不成功的听力者和成功的听力者在策略使用方面差距最大的五个问题为Q2(在听的时候会把握关键词)、Q22(边听边做记录)、Q18(不懂的地方通过前后文意思进行推测)、Q14(完成听力任务后会回想、总结、评价自己的听力行为)、Q1(在听力过程中,学过的单词能够听得出来),其中Q3、Q14、Q17为元认知策略,Q1、Q2、Q18、Q22为认知策略。

图2 成功的听力者和不成功的听力者在听力策略使用上的差异

三、研究结论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商务日语专业四个年级学生的听力策略使用情况及使用意识,总体而言学生在听力训练中很少使用听力策略。从听力策略类型来看,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稍高于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从听力策略内容来看,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听日语歌、观看日漫日剧电影、推测、复述和控制情绪,频率最低地寻求他人帮助。

本研究还探讨了不同年级听力策略的使用频率的差别,结果显示,一年级和四年级的听力策略使用频率最高,三年级次之,二年级最低。这和学生整体考级通过情况、平时学习情况成正相关。由此可见,听力策略的使用与教师的教学、学生对听力的重视程度、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导入听力策略有很大关系。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执教班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并贯穿听力教学的始终。

此外,策略地使用和听力成绩的好坏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成功的听力者和不成功的听力者在听力策略的使用上具有明显差异。一方面成功的听力者在各项策略的使用频率上都明显高于不成功的听力者,这尤其体现在认知策略上。另一方面不成功的听力者在把握关键词、做笔记、推测预测、计划监控、音素辨别等策略的使用上尤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听力策略的指导,探索切实可行且符合学生实情的听力指导策略项目,将策略指导融入日常的听力教学中,帮助学生综合使用听力策略。

猜你喜欢

元认知日语频率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处理器频率天梯
振动与频率
赢在耐心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一类非线性离散动力系统的频率收敛性
对中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看漫画,学日语
概率与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