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长文短教的精细化策略

2022-01-12王秀梅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内容教材课文

摘 要 长课文对学生阅读速度、抓住关键信息概括全文等能力的提升具有独特优势,本着培养他们的速读能力、概括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表达能力的目标,教师须循着单元语文要素有的放矢,适当深度阅读,简约化教学,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  键  词 长文短教 阅读速度 概括能力 信息整理 深度阅读

引用格式 王秀梅.统编教材长文短教的精细化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2(02):49-51.

统编语文教材安排了许多篇幅较长的课文,在给学生阅读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向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遵循“长文短教”的原则,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细化课堂阅读的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在更宽、更广的文本材料阅读中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值得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孜孜探求。

一、长文短教的课堂旨归

毫无疑问,阅读长课文在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抓住关键信息概括全文等方面,有着短课文不可比的优势。统编语文教材中,长课文在各年级均有安排,可以扩展学生的阅读面、提高阅读量,在阅读实践中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在当前网络化阅读环境下,快餐式阅读、碎片化阅读、图文式阅读已成为人们阅读的主流方式。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很多学生并不太乐意去阅读文字较多、篇幅较长的文章,对整本书的连续阅读更是望而却步。因此,以篇幅较长的课文作为学生的阅读对象,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具备一定挑战性的阅读实践中,运用科学、合理的阅读策略,真正提高他们的浏览能力、概括能力、抓关键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的能力,是阅读课堂教学的应然旨归。

二、教材长文的编排特点

纵观统编小学语文12册教材,自一年级起,便开始有意识地安排长课文。低年级的《动物王国开大会》《雪孩子》《千人糕》,中年级的《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高年级的《穷人》《竹节人》《骑鹅旅行记》等课文,都显示出“长”的特征。而且,这些长课文虽然篇幅长、文字多、信息量大,但还在精读之列。

当然,这些长课文也不是随机安排进教材的。稍加分析,我们便可以发现,在不同学段,教材所安排的长课文,其阅读的难度、承载的目标也不一样。像一年级下册的《动物王国开大会》,虽然篇幅看起来比较长,但该文本在写作结构上采用“反复”的结构手法,因此,学生读起来并不会很困难。而在以训练学生默读速度、学会选择性阅读、有目的地读等为语文要素的阅读策略单元中的长课文,其阅读和教学都各有侧重点。另外,循序渐进的阅读能力目标也在编排上得到显著体现,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四年级安排的是从起因、经过、结果入手,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拟小标题,以帮助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为第三学段“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打牢了基础。

因此,这些看起来比较长的课文给学生带来的挑战并不是特别大,学生通过“跳一跳”就能摘到自己想要的“桃子”。学生对其他长篇幅的文章,也能够坦然接纳,智慧开读。

三、长文短教的路径思考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面对一篇长课文,我们要有“断舍离”的果断,充分发挥文本的最大教学价值,从而在高度简约的课堂上,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去思考、设计、运用长文短教。

1.培养速读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在较短时间内尽可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必备的能力。关于速读的策略,在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初才正式涉及。前面的不逐字阅读、学会默读,都是为进入高年級学会速读做准备。

篇幅较长的课文为学生速读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挑战平台。我们在借助长课文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时,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静下心来,在教师给他们做阅读计时的时候,做到平心静气而不慌慌张张,以避免为完成阅读任务而跳读;其次,要扩大自己的视野,尽可能做到一眼看全一个短句或者一个意义层,而不是一个词语一个词语地看过去;再次,要集中注意力,让所读过的文字信息入眼、入脑、入心,不因为追求速度而一无所获;最后,我们还要提醒学生不回读,遇到一些不影响句段理解的词语时,不要做过多停留,可以先跳过它继续往后读。

在培养学生速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他们提供安静的环境,对那些投机取巧、偷工减料的学生,要及时在私下以个别交流的方式,轻声提醒他们。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读完后组织他们进行信息的交流,比一比谁的收获最大;也可以组织他们交流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或者最感兴趣的地方。

在长课文阅读开启之初,我们设计速读实践的环节,可以很好地发挥长课文的优势,让学生在理解速读的意义后,做到真正有效的速读,提升自己的速度能力。

2.提升概括能力

毫无疑问,长课文的信息量远远超过那些篇幅短小、语言简练的课文,其主要内容的概括难度也大大高于短课文。因此,阅读长课文更能培养学生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阅读概括的能力。在学生经历了全神贯注的速读之后,教师组织他们尝试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这既是对他们速读质量的检测,也是对概括能力的提升。

概括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汇报,更不能指望一步到位。在第一学段,我们不妨以选择的方法进行练习。如在学生独立阅读了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后,笔者给他们出示这样的选择题:

读了《动物王国开大会》这篇童话,我认为它主要讲的是(      )。

A.老虎让狗熊发布开会通知。

B.狐狸、大灰狼、梅花鹿跑来提醒狗熊,说它的通知没说清楚。

C.老虎让狗熊通知大家开大会,狐狸、大灰狼、梅花鹿跑来提醒狗熊,让它说清楚时间和地点。

这样设计,既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又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概括的方法。

到了中年级,可以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逐步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全面、简洁的概括。如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我们可以让学生先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说说课文讲了哪些事,而后让学生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内容概括。

到了高年级,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感受,进行内容的概括。如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捕捉关键信息“‘我’静静地等妈妈带我出去玩、‘我’在院子里无聊地等待、‘我’在妈妈腿边不停地唠叨、‘我’等妈妈洗衣、‘我’终于发现再不能出去”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浓缩:“课文讲的是‘我’在一个星期天盼着妈妈带我出去玩,可是妈妈一拖再拖,最后失约。”

3.筛选重点内容

我们知道,作为精心挑选出来的名篇佳作,长课文在语言表达、结构顺序等方面,都非常规范、有创意,给学生的阅读、表达带来示范、引领的作用。但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文本的所有价值全部挖掘出来,事无巨细地一一讨论、探究下去,而要精心遴选、果断删减,将最重要的内容作为课堂重点关注的对象。如此,方能使长文短教在简约化的教学中获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以四年级上册《陀螺》为例。从文本价值上看,这篇课文值得学生学习的内容有:(1)对陀螺外形的细致描写;(2)拟人、比喻手法的运用,如“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风般地撞向对手”“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这类句子;(3)先抑后揚的表达手法;(4)融情于叙事之中的情感表达;(5)细腻的心情变化描写;(6)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达心情;(7)事件间自然、流畅的承接;(8)学习把事情说清楚的方法;(9)向作者学习写好游戏的方法;(10)借事说理……如果我们将这些内容都当作阅读探究的对象来组织教学,那么,教完这篇长课文真的很费事、很费力。

在实际备课时,教师应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会做批注”,以及书后练习给出的提示“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再结合第二学段教学目标中的“学会默读和略读”“初步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感受叙事性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筛选出这篇长课文的重点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对自己体会深刻的句子、语段做一些感受性的批注,关注作者心情的变化,聚焦斗陀螺的场面描写,学写自己玩过的游戏。如此,长课文真正被短教、精教,学生也在明晰、简约的目标中轻松探究,学有所得。

4.体会表达方法

如果将阅读速度练习、概括主要内容练习、筛选重点内容练习,视作“面”上的实践的话,那么,体会课文独特的表达方法,就是对“点”的品读和语用能力的发展了。

如《陀螺》一课中的多个比喻句和拟人句,它们与学生之前接触到的同类表达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句子,不光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还蕴含着作者心情的变化过程,同时还增加了语言的风趣性和幽默感。我们在引导学生批注阅读体会时,就要重点引导学生去关注这篇课文所独有的表达特点,从而写出个性化、有独特感受的高质量批注来。同时,这样精读细品,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品味中积累新鲜的语言材料和表达形式。

到了高年级,我们对课文表达方法的关注,应当上升到表达顺序、取材立意、布局构思这些“篇”的教学上来。如六年级上册《竹节人》一课,可以让学生围绕导读部分的提示,选择一个话题进行项目化学习。在小组讨论中,或完成“竹节人创意设计说明”,或撰写“竹节人操作流程概述”,或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些项目其实都能在课文中找到参照,学生在模仿迁移、灵动创意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5.促进深度阅读

长课文的信息量庞杂,教师在和学生一起阅读、讨论、交流、展示时,不能止步于学生的结果呈现,在一问一答的单向交流中匆匆收兵,而应多些追问,让学生的思维过程从隐性走向显性。

如在阅读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时,最初学生感受到的是桑娜一家衣食的极度贫乏、生活的极度艰辛,以及另一个穷人邻居——西蒙的孤苦伶仃、凄凉悲惨。这时,课堂的气氛如课题《穷人》的字面意思一样,令人无限同情。其实,托尔斯泰写这篇小说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这样的悲情传递,而是告诉读者,彼时的普通大众,物质生活虽穷但精神生活不穷,他们虽苦犹乐的乐观主义精神弥足珍贵。

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托尔斯泰的写作意图,感受劳动人民平凡中的伟大呢?笔者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是呀,桑娜家真的太穷了,可谓家徒四壁,你能详细说说她家的穷,表现在哪些地方吗?”学生从家中的物件、孩子的衣着、渔夫必须每天出海等方面详加补充。这时,笔者话题一转:“生活如此艰辛,桑娜一家却没有怨天尤人,他们每一天都在顽强地活着,你读到这样的感觉了吗?”如此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学生的思维逐渐走向深刻,对文本情感的体悟趋向多角度、个性化。

长文短教是让学生在在大量的语言文字阅读实践中,提高他们的速读能力、概括能力、梳理信息的能力等。因此,教师在追求长文短教的同时,还要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在精要目标指引下深耕细作,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刘永平.统编语文教材的长文短教学[J].教学与管理,2020(05):47-49.

[3] 张心科.再说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J].语文建设,2020(13):19-22.

[4] 宋尚琴.长课文难课文高阶学习设计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1(14):48-50.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内容教材课文
教材精读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