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槐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2022-01-12杨维勇王小毛杨俊超

花卉 2022年2期
关键词:国槐芦丁间伐

杨维勇,王小毛,杨俊超

(运城市盐湖区林业局,山西 运城 044000)

米槐,豆科植物,国槐的栽培品种,是从国槐中选育出专用于生产槐米的优良品种(优系),具有国槐的生态学特性,典型的生态经济林树种。米槐的花蕾为槐米,外表黄褐色、黄绿色,呈皱缩,花萼钟状,稀疏生长短柔毛,常规医药材料。槐米中所含的芦丁是生产维脑路通、曲克芦丁等药品的主要原料,医学上多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1]。米槐优系苗木培育一般运用采穗圃、砧木圃双圃配套嫁接繁殖的方法,以国槐做砧木,用米槐优系接穗采取插皮枝接或带木质部芽接的方法进行批量繁育,造林栽植方法一般采用纯林配置的模式进行栽培,配置密度495~825 株/hm2。米槐适宜生长于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壤土、粘壤土、轻粘土、轻盐碱地上均可栽培,忌将米槐栽植在山间洼地底部、下湿地、易积水的洼地等区域。在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180d,土壤pH 在6~8.5 之间,海拔<1400m,土层厚度≥85cm,坡向为阳坡、半阳坡、半阴坡、平地均有分布[2]。米槐对土壤干旱具有较强的抗性,对氯化氢、二氧化硫、氟气、氯气等有害气体及烟雾尘埃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1 产业发展现状

米槐集中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贵州、广西等地,宁夏、甘肃等地均有规模栽培,国外大面积栽培区位于越南,山西省运城、临汾和晋城等地为米槐的适生区域。运城市盐湖区北山峨嵋岭水土保持林区的上郭、上王、三路里和南部中条山水源涵养林区的东郭、南城、解州、席张等乡镇,分布有集中连片的双季米槐4000hm2,每年的7 月上旬和9 月上中旬,是槐米集中采收的季节,年产槐米9000t。2017 年以来,芦丁萃取企业大量关停,芦丁萃取的主要原料是槐米,导致上市的槐米严重滞销,槐米收购价格直接从60 元/kg 下降到7~12 元/kg,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槐农经济收入急剧减少,极大地挫伤了槐农管理米槐和发展米槐特色产业的能动性。图1 为米槐栽培。

图1 米槐栽培

2 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槐米芦丁含量低

槐米(见图2)的主要成分是芦丁,双季槐米芦丁含量偏低,仅达15%左右,也是导致槐米销售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

图2 槐米

2.2 槐米品质大幅下降

槐园初植密度过大,留枝过多,大批槐园严重郁闭,结米部位减少,米穗小而松散,小粒秕粒过多,千粒重低,直接导致槐米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槐园树种初植密度高达1650~1995 株/hm2。

2.3 销售渠道减少

芦丁萃取厂家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和环境保护问题,纷纷关停,槐米用量下降,造成了市场槐米供需倒挂,销售渠道减少。

2.4 农药残留超标

煤污病的发生,致使米粒颜色极差;树体严重营养不足,造成树木生长衰弱,病虫害增多,防治难度加大;农药施用量和施用次数逐年增多,农药残留严重超标。

2.5 生产成本加大

槐园产量和质量的下降,给修剪、采收、喷药、机械操作等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大大增大了劳动强度,生产成本加大。

2.6 槐米烘干难题亟待破解

每年的7—9 月,为槐米的采收季节,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雨季,大多槐农依靠传统方法晾晒和小型低端的烘干设备,由于采收槐米集中不能及时加工干储,槐米品质下降,导致销售价格走低,造成槐农经济收入减少,槐米烘干的难题亟待破解。

3 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生态建设扮靓黄河流域、林草产业富民增收、生态成果人人共享的思路,坚持林草可持续协调发展理念,科学利用国土空间,传承黄河文化,发展林草产业,推进林草高质量发展。坚持“增绿增景增效、服务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推进林业和草原事业高质量快速发展,生态经济双效益融合驱动,引领米槐产业走出低谷,持续成为旱垣群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振兴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的特色产业,因此要实施米槐换头、间伐、改形新技术和烘干技术改造。

3.1 米槐大换头

就是用高芦丁米槐对双季米槐(见图3)、普通国槐进行大规模的“高接换头”改造。目前培育的米槐分为早、中、晚成熟期的新品种:高槐1 号、高槐2 号、高槐3 号,槐米芦丁含量≥30%,远高出越南、广西槐米的芦丁含量,目前市场销售价格30 元/kg,比双季槐米售价高出3 倍有余,是我国槐米芦丁最高含量系列的米槐新品种,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广阔,是高接改造的首选品种。工序掌握容易,劳动强度小,生产成本低。米槐大换头之后,槐米的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高。2021 年,改造后的米槐,在槐米收货季节,收购价格达到34~60 元/kg。

图3 双季米槐

3.2 米槐大间伐

盐湖区的双季米槐基地,大部分是2002 年、2003 年国家退耕还林工程营造的国槐通过嫁接改造后,形成的生态经济林,株行距2m×2.5m,密度1995 株/hm2;一部分是2003 年之后成品苗直接栽植的,株行距2m×3m,密度1665 株/hm2;其他株行距为2.5m×3m,密度1335 株/hm2,以及2m×4m,密度1245 株/hm2。对于这类不同密度及早期的槐园,进行隔行隔株间伐,去除树体衰弱和多余的株数,增加光照强度,扩大营养空间,促进米槐生殖生长,提高米槐结米品质。大间伐后槐园密度为495~825 株/hm2。

3.3 米槐大改形

双季米槐树形大多采用疏散分层形,多采用重短截修剪方法,缺点是米槐次年萌生枝条旺盛,米槐营养生长过快,造成米槐树体抽生枝条过快生长,挤压了生殖生长空间,降低了槐米单位产量。为了控制树木生长势,增加米槐结米产量,涂抹树体生长调节剂是必要的环节,控制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达到合理的区间,促使2 者均衡生长,以利于提高槐米产量,工序的增加,导制直接劳动力成本升高。“大改形”技术是对米槐树体形状实施落头开心,控制树高在2.0~3.0m,每株树体保留3~4 个主枝,最多不超过5 个主枝,其余大枝全部去除,达到单位结米量预期最大化。

3.4 槐米烘干方式

槐米采收以后,脱水干燥是一种技术难题,在晾晒、铺摊、勤翻、悬空晾晒、小批量地晒、土炕干燥、锅炒等常规烘干的基础上,与科研部门联合,研制新型的槐米烘干专用设备,探索从槐米提取芦丁的新方法,提高槐米产品附加值,做大做活米槐产业,振兴乡村经济。

4 结论

大换头、大间伐、大改形和烘干技术,是解决米槐瓶颈问题的关键措施。实施大换头、大间伐、大改形之后,光照条件迅速得到改善,营养高度集中,米穗大而紧促,米粒饱满,小粒秕粒大为减少,千粒重提高,落粒开花现象大大减轻。农药、化肥使用量将会减少50%以上,极大地减少有害残留。产量大幅度提高,品质量好转,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劳动量比现在将会减少50%~60%,劳动强度减轻,生产成本降低布布[3]。

米槐大换头、大间伐、大改形技术[4],是新时代米槐产业的一次技术革命。它可以大幅度提高槐米芦丁含量,改善槐米品质,增强槐米市场竞争力,大幅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槐米生产成本,为槐米产业增添新的活力,提高了槐米市场收购价格,对旱垣群众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致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国槐芦丁间伐
济源国槐古树的资源现状与生长环境分析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国槐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要点探讨
一次间伐对速生桉树大径材增长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森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
——以杉木抚育间伐为例
间伐强度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咏国槐
芦丁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
荞麦
首善街的国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