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市农业新业态发展研究

2022-01-12杜珊魏秀芬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业态天津市农产品

杜珊,魏秀芬

天津市农业新业态发展研究

杜珊1,魏秀芬2,通信作者

(1. 河北金融学院 研究生院,河北 保定 071051;2. 天津农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392)

农业新业态是天津市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目前天津市以休闲农业为代表的多种农业新业态取得了长足发展,其形成路径主要有:基于消费需求的产业链横向拓宽;基于提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纵向延伸;基于现代技术集成和向农业渗透。但天津市农业新业态发展也面临诸多困境,主要有:土地政策和制度不完善;科技助力三产融合理念亟待创新;农业多功能开发和品牌建设滞后。为突破上述困境,应严守耕地红线,完善土地政策,破解土地瓶颈;深化科技创新,实现“接二连三”融合发展;重视“人才振兴”,创新性品牌营销;挖掘农业新功能,培育新业态新动能。

农业新业态;休闲农业;产业融合;天津市

发展农业新业态是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关注的热点,发展农业新业态更是“三农”工作的重心。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鼓励开发“农业+”模式,将农业和其他产业有机结合,进一步培育多元融合主体。202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各地区培育特色鲜明的农业全产业链,健全农民利益分享机制,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自2018年以来,天津市连续颁布了《天津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天津市质量兴农战略实施方案(2019—2022年)》《天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对天津市农业新业态发展作出了相应规划。本文通过厘清天津市休闲农业等农业新业态发展现状,剖析形成机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天津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

1 天津市农业新业态主要类型和发展情况

农业新业态是通过组合形成的,核心在于摆脱传统经营模式,生产或提供具有创新性的农业新产品、新服务。学者们根据各地农业新业态发展实践,总结提炼了多种类型,如休闲农业、阳台农业、市民农园、中央厨房、鲜奶吧、创意农业、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会展农业、体验农业、品鉴店等。由于众多农业新业态类型在内涵界定上范围不统一,且有的类型之间还存在相互包含关系,因此本文结合天津市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休闲农业、中央厨房、鲜奶吧、创意农业、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6种农业新业态类型。

1.1 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是将农业生产、农村旅游以及乡村文化有机融合,充分利用田园景观、乡村自然生态等资源,满足久居闹市的城市居民体验农村休闲生活的新形态[1],也是天津市农业新业态的最主要类型。“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围绕“9123”载体建设计划,促进休闲农业上层次,不仅打造了9条休闲旅游精品线路(表1),还认定了市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10个、示范村点160余个、示范经营户2 000余户,形成了村村搞创建、户户有亮点的可喜局面。“十三五”期间,天津市休闲农业得到长足发展,截至2019年,直接从事休闲农业的人员超6.9万,带动农民就业超30万,年接待旅客量近2 000万人次,综合收入高达75亿元,增幅达到20%以上。休闲农业新业态对扩大农村居民就业面,在城乡融合中实现城乡一体化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是天津市农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更是农业管理部门、乡村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表1 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注:资料来源于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1.2 中央厨房

中央厨房指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和优化供应链,在产业链需求端建立的经营模式。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做强主食加工业,创新发展模式,推广“生产基地+加工企业+餐饮门店”“生产基地+中央厨房+商店超市”等“产+销”模式,促进农超对接,提升主食加工业的发展质量。在此基础上,天津市中央厨房新业态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天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有6家建有中央厨房,包含3家全国主食示范加工企业,2家水产加工企业和1家农产品电商企业。中央厨房与产业链供给端联结紧密,集蔬果采购、加工烹制、冷链运输于一体,满足标准化作业、集约化管理、工业化生产等特征,缓解了优质农产品经济效益低下、甚至滞销的局面[2],对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发展潜力巨大。

1.3 鲜奶吧

鲜奶吧主要指奶牛养殖场进行产业链纵向耦合,从事乳制品加工和饮食服务的新型鲜奶经营业态[3]。目前很多牧场和一些乳制品加工企业建有鲜奶吧,尤其是牧场将发展鲜奶吧作为解决卖奶难和提高附加值的重要途径。2018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奶业振兴 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鼓励牧场从事乳制品加工,进一步促进以巴氏奶和低温酸奶生产为主的鲜奶吧发展。目前天津神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青海县蓄驰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天津和润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天津市宏乐奶牛养殖有限公司等奶牛养殖企业均自建了鲜奶吧,从事酸奶、巴氏奶的生产、销售,既促进了部分原料奶的销售,又因乳制品加工拓宽了收入来源。鲜奶吧投资不高,但附加值提升空间大,原料奶价格在3~4元/kg,而巴氏奶价格在30~40元/kg,因此鲜奶吧成为众多奶牛养殖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新型农业业态。

1.4 创意农业

创意农业是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地域传统渊源、现代高新技术、智慧型人才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农业复合体。《天津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培育创意农业发展,将人文、科技、历史、趣味等因素融入农产品生产经营中,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业景观、农业园区、主题公园及科技园区。天津市宝坻区大钟庄镇牛庄子村可谓创意农业的典型,该村是以葫芦为主导产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打造的“葫芦庐”产业基地融非遗传承和创意产业为一体,被评为天津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葫芦产品作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制作技艺项目,被写入天津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纲要。天津市创意农业发展基础好,具有发展创意农业的产业基础、科技优势、文化优势和人才优势,但仍需注重多层次产业链条,根据市场需求多样化,从供给端提高产业质量,使创意贯穿于农产品生产经营和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成为天津市农业新业态发展的一条创新之路[4]。

1.5 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是指综合运用大数据平台、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服务等对农业生产监控,为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注入高新技术元素,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贸易、拉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5]。目前,世界发达国家致力于打造“农业4.0”。农业4.0是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基础上形成的智能农业,4.0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整个农业产业链环节,是整个产业链的智能化。随着我国农业由2.0向3.0乃至4.0迈进,天津市智慧农业将会有长足发展。目前天津市农业设施装备化水平提高迅速,建有“三农”大数据平台、农业物联网平台,实施“物联网+农业”“电商网+农业”“信息网+农业”三网联动工程。如天津市大顺国际花卉科技园区采用数据感知、采集与自动控制系统,引进先进的温室环境系统、潮汐式灌溉系统、自动分级系统和物流运输系统,实现对花卉生产各环节全自动控制。智慧农业将显著提高农业生产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农业内部结构转型升级,舒缓农村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1.6 农产品电子商务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将农产品生产销售管理等各环节导入电子商务系统,促进农产品交易双向信息对称并实现农产品安全快捷销售[6]。为推动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天津市启动了农产品网络销售全覆盖项目,并打造了7个市级区域农产品电商平台,显著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了农产品销售效率,增加了涉农企业和农民的收入。如成立于2015年的天津金仓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农副产品采购配送一体化,拥有自营B2B和B2C电子商务平台,微信公众号商城和微信小程序商城等平台,年销售农副生鲜产品达1万t以上。公司已逐步建立起集约型、扁平化的智慧餐饮采购新模式,有效推进了订单农业、精准帮扶和安全溯源等现代农业模式发展,把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准确地传递给生产者,使优质农产品有效推广,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

2 天津市农业新业态形成的路径

农业新业态的产生与农业产业融合的发展密切相关,因农业产业融合的方式不同,天津市农业新业态在具体路径形成上可以概括为如下3种路径。

2.1 基于消费需求的产业链横向拓宽

随着经济水平提高,人们追求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的休闲体验,在需求端引导下,农业产业链横向拓宽,一产与三产融合,形成了休闲农业等服务型农业新业态。天津市休闲农业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21世纪,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闲暇时间的增加,广大都市居民需要休闲场所,满足其精神层面的愉悦。城镇居民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不断提高,推动了都市农业的功能由生产功能逐渐转化为生活和生态功能相结合,农业的多功能不断被开发,休闲农业得以快速发展。休闲农业是一产和三产融合的产物,且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更迭,推动休闲农业向纵深发展,使乡村资源配置与城市居民需求合理匹配,由度假、采摘向体验、科普、养生、健康和文化等多领域拓展,休闲农业中一产与三产的融合范围越来越大,融合程度也越来越深。

2.2 基于提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纵向延伸

中央厨房、鲜奶吧等农业新业态是产业链条纵向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功能化需求的结果。传统生产经营方式下产品同质性高,导致中低端农产品过剩,难以实现产品附加值。为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围绕自身优势向产业上游、下游纵向整合,催生了基于提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纵向延伸的农业新业态。

中央厨房是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农业企业进行转型升级过程中不断进行一二三产业融合而形成的新业态类型。如天津市月坛学生营养餐配送有限公司、天津和乐食品有限公司、天津市富贵食品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围绕加工这个“二产”,向产业链条的前端基地标准化和原料供应稳定化即“一产”延伸,同时通过大力发展仓储、运输、包装、供应和配送等服务,向“三产”延伸,打造“田间地头+中央厨房+餐饮门店+商店超市+团餐食堂+线上平台”综合模式,把产业链的产中、产前、产后环节紧密结合。

鲜奶吧是在奶牛养殖业面临卖奶困难,乳制品加工企业在奶业产业链中始终处于强势和绝对话语权的背景下,奶牛养殖企业为寻求生存出路,由一产向二产和三产延伸,在产业融合中创造的新业态。对于众多的奶牛养殖业来说,延伸奶业产业链困难大,尤其是奶粉、奶酪等牛奶深加工投资高,准入门槛高,技术要求高,而巴氏奶、酸奶等低温奶生产需要设备投资较低,操作空间小,技术操作简单,一个鲜奶吧有1~2名人员即可胜任,且低温奶是都市型奶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寻求困境的奶农找到适合自身情况且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产业融合模式,鲜奶吧这种新业态应运而生。

2.3 基于现代技术集成和向农业渗透

受技术创新驱动,新技术与农业融合,以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渗透农业,产生创意农业、智慧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创新型农业新业态。

创意农业是立足于创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效融入区域传统、特色文化和艺术技术等元素,并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新业态,具有独特性、融合性、多样性和创新性的显著特征。创意农业将创意设计融汇在农业产业链条的各环节,克服了传统农业中农产品存在差异性弱、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等弊端,充分彰显产品差异化、个性化,市场辨识度和认可度均高。基于创意产业视角的创意农业,创意农副产品生产是创意产业的基础,而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是创意农业的关键。

智慧农业是现代互联网技术、现代物联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在农业中渗透并不断得以应用而拓展出的新业态类型。智慧农业通过环境感知远程调控动植物最优生产环境,通过行为感知精准分析动植物生产发育规律,通过生命感知提升动植物品种的育、繁、推优良化水平,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节本增效。

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的融合不仅催生了智慧农业,而且也催生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新业态。

3 天津市农业新业态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土地政策和制度有待完善

土地政策和制度是制约天津市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于两方面:一是新业态发展所需建设用地难以取得。如休闲农业中的餐饮、住宿和娱乐设施用地均属于建设用地,但目前天津市乃至全国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乱象,不折不扣执行“大棚房”清理工作,令多种新业态发展受到影响,尤其是一些以休闲农业为主的企业投资积极性和生产热情受挫。二是大棚等农业设施因土地无法确权导致抵押贷款难。天津市能够抵押的大棚设施很少,目前仅有部分天津市放心菜基地的大棚设施获得有关部门颁发的产权证,经天津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担保成功可办理抵押贷款,但绝大多数设施因为土地不能确权,设施无证不能贷款。

3.2 科技助力三产融合理念亟待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是促进三产融合从而催生农业新业态的重要推动力,二者形成良性互动。目前天津市农业新业态发展中,科学技术还不能充分发挥支撑作用:一是各产业内部技术创新发展迅速,但各产业之间联系不紧密,技术不能有机融合,导致一产、二产和三产之间缺乏技术合作,影响新业态的形成与发展。二是农业新业态依托的科技创新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虽然天津市农业科技创新条件逐渐完善,建成了各类研发(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园区、科技创新联盟、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星创天地6类平台体系,完成了116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条件能力建设[7],但许多科技成果并未体现实际效用,创新平台流于形式,没有持续性科研成果,导致天津市“互联网+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和智慧农业发展面临高科技设备缺乏、技术培训普及不到位、信息管理滞后等挑战。

3.3 农业多功能开发和品牌建设滞后

天津市农业新业态很大程度上是在农业多功能开发过程中,产业不断融合而形成的,但目前天津市对农业的多功能开发还严重不足,缺乏品牌建设意识,制约了现有农业新业态的发展和更多新业态的出现。农业新业态的发展离不开品牌建设,与农业新业态的发展要求相比,品牌建设发展还严重滞后;与设施设备投资相比,农业新业态经营主体重有形资产投资轻品牌投入。以休闲农业为例,很多地区的休闲农业无特色、同质性强、缺少品牌意识,而农产品或服务的差异性和品牌口碑直接决定市场份额以及认可程度,如果天津市农业新业态没有鲜明的差异性,便无法树立特有品牌、抢占市场份额,只能被动受制于市场价格牵引;另外,未搭上互联网、新媒体顺风车,导致宣传渠道受限。大多数农业新业态经营主体缺乏相关网络知识技能,宣传活动仅局限于广播、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缺乏营销手段的创新。

4 促进天津市农业新业态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政策立农——严守耕地红线,完善土地政策,破解土地瓶颈

一是吸取“大棚房”整治工作经验教训,必须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侵占耕地、基本农田、林地和生态红线为前提,在国家土地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现建设用地集约化经营管理,尽可能调动闲置资源,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合规合法推进乡村休闲农业等农业新业态发展。二是利用“龙头企业+具有利润中心的合作社”模式解决由于“三权分置”导致的土地不可抵押性,农户以土地入股成为股东,合作社或农场设置独立核算中心、利润中心,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破除农户抵押贷款壁垒。

4.2 科技兴农——深化科技创新,实现“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一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高效协同发展,既加强产业链某项薄弱环节的科技创新,又注重产业链各环节的科技创新,形成动力十足的新产业链,集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于一体。二是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竞争与合作,将新理念、新思想、新技术融入三产融合发展进程,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注重科技成果在三产融合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三是做强做优三产融合中“农业互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云服务”项目,促进三产经营主体之间的双向信息流动,形成资源数据共享局面,使得各主体之间利益联结机制更加完善。

4.3 品牌强农——重视“人才振兴”,创新品牌营销

将发展农业新业态与打造天津市地方农产品特色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结合起来。一是提高农产品差异性,降低同类农产品的同质化程度,结合本地区资源优势和技术创新,培育出口感独特、高品质农产品。二是重视培育“新农人”,实现人才振兴,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和技术人才,结合农民丰富的实践经验,培育农业技术“新农人”,创建人才孵化基地激发创业热情。三是鼓励申请品牌建设,开发并保护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统筹规划并严格考核、收录天津市特色农产品名单,并制定保护措施,积极申报国家级特色农产品品牌。

4.4 功能壮农——挖掘农业新功能,培育新业态新动能

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在我国农业转型背景下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随着农业发展转型,城乡居民需求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由生理需求拓展到精神需求,由追求温饱转向追求品质、安全、多元、体验和养生等转变,消费需求升级为发挥农业多功能创造了条件。天津市农业多功能性开发要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开发农业多功能,发展多类型的农业新业态,为农业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动力和增长点,为农民增收拓展渠道,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是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的重要竞争力,未来应深入挖掘地域独特的人文元素和比较优势,在发展新业态过程中形成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主导产业。

[1] 谢炳东. 休闲农业现状及发展策略[J]. 农家参谋,2020(10):40-41.

[2] 徐静. 绿色健康,智慧厨房——引领团餐行业转型发 展[N]. 北大荒日报,2019-07-08(3).

[3] 王礞礞. 探索鲜奶吧经营模式 为消费者奉献优质乳 品[J]. 中国乳业,2015(10):8.

[4] 陈宏毅. 天津创意农业发展对策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11):5-7.

[5] 苏震,赵文彦. 智慧农业模式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挑战与机遇[J]. 情报探索,2020(2):57-62.

[6] 施可群.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J]. 乡村科技,2020(5下):41-42.

[7] 李春杰,于战平,张巧利. 天津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工程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20(8):246-248.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format in Tianjin

Du Shan1, Wei Xiufen2,Corresponding Author

(1. Graduate School, Hebei Finance University, Baoding 071051, Hebei Province, China; 2.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92, China)

The new agricultural forma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transform and upgrade modern urban agriculture in Tianjin. At present, a variety of new types of agricultural formats represented by leisure agriculture in Tianjin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and their formation paths mainly include: horizontal expansion of industrial chain based on the consumption demand, vertical extension of industrial chain based on increasing added value, and penetration in agriculture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modern technology.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formats in Tianjin is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and it mainly includes: the imperfection of land policies, the urgent need for us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ree industries, and the lag of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 development and brand building. 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the above difficulties, land policy should be improved to guarantee the standard of basic farmland, scientific innov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promot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alents should be attracted to adopt new marketing methods and multiple functions of agriculture should be explored to make it more dynamic.

new agricultural forms; leisure agricultur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ianjin

1008-5394(2021)04-0078-05

10.19640/j.cnki.jtau.2021.04.016

F327

A

2020-08-28

杜珊(1998—),女,硕士在读,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与金融方面的研究。E-mail:dushanxzz233@163.com。

魏秀芬(1965—),女,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方面研究。E-mail:weixiufen@sina.com。

责任编辑:宗淑萍

猜你喜欢

业态天津市农产品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共享员工”更需共同呵护——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有趣的云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如果画笔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