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金融支农模式的创新实践

2022-01-12吴山民

中国农业会计 2021年12期
关键词:糖料制糖财产保险

张 晓 吴山民

目前,我国食糖消费自给率70%,30%需要进口。国内蔗糖生产中,广西、云南的产量占全国的80%。而广西糖料蔗产量约占全国的70%,种植面积1200多万亩,是国家重要糖料基地,糖料蔗是该地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近年来,受生产成本上升和国外低价糖双重影响,制糖企业效益下滑,原料蔗收购价格不断下降,农民种蔗积极性严重受挫,糖料蔗种植面积出现萎缩,影响到国家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为防范糖价波动带来的风险,保障国内食糖市场供给,广西启动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创新试点,把蔗农和糖企纳入投保范围,稳定糖料蔗生产和加工。

一、广西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试点概述

农业生产经营面临自然灾害和市场剧烈波动的双重风险,为有效减低市场风险对农业的影响,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在实践中顺势而为,因需而生。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是针对某一农产品,综合考虑该产品现行生产成本、市场价格及未来预期价格(期货价格),由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合理确定该产品预期市场目标价格,以此作为保费收取和赔付的依据。农产品收获后,实际市场价高于或低于保险目标价都将触发理赔行为,保险公司根据价格指数变动区间兑付不同理赔金,一定程度降低了农业市场风险,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以白糖市场销售价格为参照标准,由保险公司对甘蔗种植户和制糖企业因白糖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给予一定补偿,确保食糖生产各方预期收益。在这种价格风险管理机制引导下,确定原料合同收购:当糖价上涨(高于保险目标价)时赔付蔗农,提高蔗农种蔗收入;当糖价下跌(低于保险目标价)时补偿糖企,确保糖企按合同价收购甘蔗(具体情况详见表1所示)。

表1 2020-2023年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赔付表

广西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试点项目自2015-2016年榨季实施以来,采用“订单农业+保险+期货”的模式,探索并总结出由各级政府、蔗农、制糖企业、承保机构等多方共同合力实施的“政府+蔗农+保险公司+期货公司”成功经验。广大蔗农和制糖企业通过投保理赔,切实取得收益回报,无论是对金融保险模式的认知度与接受度,还是对糖料蔗种植生产都产生了积极效应。

二、试点项目具体实施情况

2015-2016年榨季实际承保面积40.44万亩,试点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垦局、扶绥县、武宣县、武鸣区,投保工作于2016年1月启动,保费180元/亩,参保农户为1.13万户。保费按财政补贴80%、糖厂10%、蔗农自缴10%的比例配套构成。保费财政补贴资金分别来自国家农业部创新试点资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物价调节基金以及区财政补贴资金。按照该榨季实际保期,即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广西泛糖产品现货交易平台白糖平均销售价格为5527元/吨,保险公司对应保险理赔标准赔付投保蔗农30元/亩,合计赔付金额1213.20万元,赔付率16.7%。

2017-2018、2018-2019两个榨季,广西自行筹资持续开展试点工作,每亩保费180元,参保农户为2.66万户,实际承保面积50.88万亩。保费按自治区财政补贴70%、县级财政配套20%、蔗农自缴10%的比例配套构成。通过招投标确定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联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北部湾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中标承保。每亩向蔗农赔付120元,总计赔款6105.68万元,赔付率66.7%。

2019-2020榨季,中央财政给予广西30%的保费补贴支持,试点面积调增为100万亩,每亩保费180元,参保农户为2.89万户。保费按中央财政补贴30%、自治区财政补贴58%、县级财政配套2%、蔗农自缴10%的比例配套构成。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白糖平均售价5644元/吨,承保机构5月即开展提前预赔付,每亩向蔗农赔付132元,预赔付金额共计13198.68万元,赔付率73.3%。该榨季保险项目截止到2020年11月份核定最终赔付额,已预赔付蔗农款项的多不退少补。

2020-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预计每年实施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试点面积200万亩,保费25元/吨、按照“双高”(产量高、含糖量高)基地目标产量6吨/亩投保,即保费150元/亩执行(见表2所示)。贫困县(市、区)保费比例为中央财政30%、自治区财政35%、县财政承担5%、制糖企业缴费20%、蔗农缴费10%;非贫困县(市、区)保费比例为中央财政30%、自治区财政30%、广西农垦局10%、制糖企业缴费20%、蔗农缴费10%。投保蔗农为贫困户的,免除其自缴保费部分,由自治区财政承担。保险方案采取“订单农业+保险+期货”的模式,在签订糖料蔗订单合同的基础上,给予制糖企业和蔗农订单合同目标价格保障,并以保险的方式,根据糖价上涨增加蔗农额外的增值收入。被保险人是蔗农和制糖企业组成的投保联合体,制糖企业与蔗农同时购买同一地块的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共同分享保险收益,设定最低赔付率为72%。项目经过方案制定、座谈讨论、政府审批、项目招标等程序,于2020年8月31日招标确定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北部湾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等5家中标参与承保。

表2 2020-2023年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要素及流程表

三、试点项目的主要特点及成效

一是项目保障目标明确,确保产业良性发展。试点项目侧重保障蔗农经济利益,在已建成的“双高”基地项目范围内实施,种植面积清晰,产量目标明确。保障对象为蔗农和制糖企业,重点保障蔗农的订单收入和预期收入,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全额保费补贴,项目实施提高了蔗农种蔗积极性。

二是以白糖联动价格作为赔付依据,体现了产品价格特征。试点项目以广西白糖一个销售年度的现货平均价格为赔付依据,项目设定了最低赔付率,对应糖料蔗预期收入价格确定赔付标准。

三是赔付方案设计公平,计算准确,可操作性强。项目赔付方案设计简单明了,赔付价格区间合理,目标价格明确,制糖企业和蔗农均能熟知理解,对赔付结果无疑义。赔付参照价格和赔付金额经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确定后,由保险公司通过惠农“一卡通”直接拨付给蔗农,确保赔付资金及时到位。

四是提前锁定蔗农未来三年种植收益,提高了蔗农生产积极性。2017-2019年广西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工作涵盖2017-2018、2018-2019和2019-2020三个榨季,2020-2023年广西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试点时间也是延长到三年的糖料蔗种植周期,从而提前锁定蔗农未来三年的种植收益,稳定了收入预期,提高了蔗农种植积极性。

四、试点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试点范围比例偏低

目前试点面积扩大至200万亩,但相对于广西1200万亩糖料蔗总种植面积而言,价格指数保险范围比例仍显偏低,整体上不能达到稳定生产的目标。建议将广西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纳入中央农业保险补贴险种,作为保障国家食糖安全重要支持措施,逐年扩大保险实施范围,实现广西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全部参保。同时,适当增加中央保费补贴比例,减少自治区和县级保费补贴比例,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二)保费收取和理赔流程需继续优化

为按期足额收取保费,在明确各区域承保公司后,保险公司需要及时与制糖企业、县(区)政府及自治区农垦局对接,完成保费收缴工作。投保结束后,各试点县(区)糖业主管部门需审核参保明细清单,会同补贴资金决算表上报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糖办将审核意见及资金需求情况报送自治区财政厅审核拨付补贴资金。

(三)加大对蔗农赔付保障力度

2016-2020年广西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赔付率66.7%,目前保险公司设定最低赔付率是72%。未来随着项目持续实施,应进一步总结经验,政策设计上更多让利于农户,提高赔付比率,更多向农户倾斜,更多体现财政补贴的公益性和政策保险的普惠性,保障农户种蔗收益,为糖企提供稳定原料来源。

(四)多方合力保障项目实施

蔗糖产业“保险+期货”的全新模式,需要政府、蔗农、制糖企业、保险公司等多方共同参与。主管部门应通过加强宣传等方式,积极组织承保工作,保险公司也需配合各级人民政府加大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政策推广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广泛深入宣传,加强理赔指导、示范带动,增强蔗农购买保险意愿,推动指数保险工作顺利开展。参保蔗农、制糖企业应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熟悉保险政策和保险流程,维护自身权益。

猜你喜欢

糖料制糖财产保险
3类甘蔗品种成本效益分析
自动控制技术在糖厂蒸发系统中的应用
浅析甘蔗制糖废水的污染控制
制糖过程中还原糖问题的初步研究
闽东古法制糖“老树发新芽”
我国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探析
试论财产保险在地方政府扶贫中的功能和举措
关于保险受益人适用范围的法律思考
广西启动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试点 既赔蔗农又补糖企,此举属国内首创
食糖发展有瓶颈 要着力培育食糖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