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眼之父:南仁东
——热爱之七

2022-01-12张丽琴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南仁东射电天眼

○张丽琴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天眼”吗?有人可能会想:“天眼”是不是天上的眼睛,能窥视整个宇宙?告诉你吧,“天眼”是由我国建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的直径有500多米,而它的功能就跟它的体积一样令人吃惊,可以接收宇宙中130亿光年中所有的信号。“天眼”比美国最先进的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综合性能高出10倍,在它建成不到一年的时间当中,就已经发现了44颗优质的脉冲星。中国“天眼”的诞生,注入了人民科学家南仁东的毕生心血。

1993年,在日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跟同事们说:“咱们也建一个吧。”

1994年7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工程概念提出,这一工程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中国天眼”。建设“天眼”首先要给它选一个合适的家。从此南仁东和他的团队便奔波于祖国各地,穿梭于深山密林之间,他们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乱石密布的大山里,没有路,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1年的探寻,先后对比了1000多个洼地,FAST项目正式决定选址贵州平塘“大窝凼(dànɡ)”。

南仁东作为一名总工程师,本不需要在工地上奔波,但南仁东不仅常去各处视察,有时还会与工人一起工作,并且给予工人们极大的关心。当得知工人们来自云南的贫困山区,家里都非常困难,南仁东就打电话给现场工程师了解每个人的身高、鞋子的尺码等情况。等他再次来到工地时,随身带了一个大箱子,箱子里都是为工人们量身购买的T恤、裤子和鞋子。因为他觉得工人们都太不容易了。

从1994年提出构想到2016年落成启用,历时22年的“天眼”工程终于大功告成!

“天眼”看上去像一口“大锅”,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中圆锥的形状最接近大锅,接下来我们做一道和圆锥有关的题:

把三角形ABC沿BC边和AB边分别旋转一周,得到2个圆锥,哪个圆锥的体积大?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同一个三角形,旋转的轴和半径不同,形成的圆锥体积相差很大。

而“天眼”工程,却容不得丝毫误差,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为亲自测量工程项目的数据,南仁东总会丢下饭碗就往工地上跑。他始终认为“中国天眼”是他的责任和承诺。由于积劳成疾,罹患癌症,FAST竣工后一年,南仁东因肺癌突然恶化与世长辞,享年72岁。

二十三年的时间里,南仁东从壮年走到暮年,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但他却又匆匆化作星辰而去——“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带给人们无限憧憬和最后的思考。

2018年,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南仁东星”。这颗星在广袤的宇宙中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这位“天眼之父”用热爱与奉献播撒的不平凡的一生。

猜你喜欢

南仁东射电天眼
谁能抓住“神秘天神”——快速射电暴?
射电星系
推荐/《中国天眼∶南仁东传》
美国的绿岸射电望远镜
天眼·数据·未来
南仁东用心血铸造“天眼”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海归无冕科学家南仁东——“中国天眼”缔造者
世界著名射电望远镜
高轨“天眼”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