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恰如一碗东坡肉

2022-01-11彭敏

环球人物 2022年1期
关键词:沈括东坡肉黄州

彭敏

苏轼是中国人熟知的大文豪,也是一个接地气的吃货。他自己写过一篇文章——《老饕赋》,“饕”者,饕餮也,传说中贪吃的神兽。

东坡肉、东坡鱼、东坡酒……民间菜肴被冠以东坡之名的多达百种,其中自然是以东坡肉闻名遐迩,老少皆宜。说起东坡肉的产生,不得不提苏轼人生中一段挫折。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身陷“乌台诗案”。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苏轼早就遭到变法派的敲敲打打,不得不自请外放,黯然离京。但,他的德望与政声让变法派难以自安,种种明枪暗箭并不因此偃旗息鼓。苏轼为人正直且为官清廉,没有把柄可抓,但他情性放纵,爱发牢骚,一些诗文作品成为政敌的突破口。

早在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到杭州拜访苏轼,就以切磋琢磨的名义索要近作一册,苏轼自然不疑有他。结果沈括将这些诗作为苏轼攻击新法、讥讪朝廷的罪证,呈至神宗御前。为了阐明苏轼的“险恶用心”,沈括十分敬业地给每首诗附上了详细的笺注。

但,彼时的神宗出于种种考虑,没有对苏轼发难。元丰二年,变法派“三小鬼”——李定、舒亶、何正臣——重拾沈括故智,再次向苏轼发难。这一次,苏轼终于在劫难逃,从湖州知州任上轰然“落马”,命悬一线。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只要朝廷下定决心收拾异己,总能找到理由。所幸,北宋没有屠杀士大夫的先例,加之营救者甚众,苏轼终逃得一命。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成为罪臣一个。

苏轼才子风习,俸禄向来都是“月光”。贬谪黄州之后,他不再享有正常薪俸,生活顿时陷入困窘。痛自节俭之后,每个月初,他提前取出四千五百钱,分为30份,挂在头顶的房梁上,每日清晨用叉子叉下来一份,然后把叉子藏起来。

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还于黄州东门外的小山坡上申请到50多亩废弃营地,开始躬耕生涯,自号“东坡居士”。

从地方大员变成“农民伯伯”,苏轼的伙食自然无法再比从前,消费被迫降级。在中国古代,牛羊肉的地位长期高于猪肉,官宦人家对猪肉本“无感”,但今时不同往日,苏轼凭“吃货的自我修养”,精心培育着自己对猪肉的爱好。

苏轼曾写过这么几句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嘴上说着“可使食无肉”,身体诚实得很——苏轼无肉不欢。后来他被贬惠州时,羊肉“高不可攀”,他又费尽心机吃上一点原属狗食的羊脊骨。对于“平易近人”的猪肉,他不但大吃特吃,甚至还用诙谐笔墨为猪肉作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古代猪肉“价贱如泥土”,对官宦人家的身份是种亵渎,所以“贵人不肯吃”。而苏轼不但吃得津津有味,甚至对于猪肉的烹饪方法也亲力亲为,驾轻就熟。

很多人认为,《猪肉颂》所描述的情景,便是名菜“东坡肉”的烹饪之法。不过麻烦的是,正如很多名人故居会遭到多地争抢,“东坡肉”到底诞生于何处,也是众说纷纭。其中,黄州、杭州、眉州、徐州都是强有力的竞争者。

这其中,黄州自然是“根正苗红”,不仅“东坡”就在黄州城外,还有《猪肉颂》的加持佐证。而杭州的故事则似乎更加“完美”。据说,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苏轼主政杭州,深受百姓爱戴。一日,100多名父老乡亲齐聚州府衙门,请求苏轼出面,带领大家治理西湖。苏轼曾把西湖比作杭州的眉目,杭州的眼角眉梢有没有饱含风情,就看西湖的水光山色是否明媚如初。不仅如此,杭州地区的农田灌溉、居民饮水等等,也都仰仗西湖。当时西湖“堙塞几半,水面日减,茭葑(茭白等水草)日滋”,很多人担心,再过20年西湖就要從杭州地图上彻底消失。

事不宜迟,一场浩大的工程在苏轼的主持下拉开帷幕。苏轼劳心劳力,就差没把办公室和卧室搬到湖心。许多百姓感念不已,抬猪担酒,不许苏轼不收。恰好苏轼也想让大家改善伙食,就把自己当初在黄州烹制猪肉的方法推而广之,让人把猪肉切成方块,煮熟了扛到工地上分发下去。好巧不巧,苏轼在给家人交代这项工作时说了一句话——“连酒一起送”,被家人不小心理解成“连酒一起烧”,结果酒肉合体之后味道更加鲜美了。“东坡肉”的制作方法从此不胫而走。

这个故事产生、完善于什么年代已经很难考证,但有一点需要指出:“东坡肉”这个学名,并不见于任何宋代文献,而是迟至明代才问世。明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曰:“肉之大胾(音同自,切成大块的肉)不割者,名东坡肉”。

一言以蔽之:东坡肉是苏轼人生态度、吃货修养与烹饪才能交相融合的产物,其中蕴含了不同时代的老百姓的智慧。人们对东坡肉的钟爱,一方面是为了大快朵颐,另一方面,则是一种文化追星行为,一种穿越时空的价值认同。

一个文人给后人留下的遗产,从来不止于他苦心孤诣创作出的锦绣华章。他的人生态度、处世风格、审美情趣,都会对华夏大地和炎黄子孙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我们游山玩水时看到的名园胜景,觥筹交错时难忘的美味菜肴,思考问题时调动的精神资源,其中可能都有某个文人留下的印迹。

对一个文人的审美接受,也存在着多重方式。如果你已经读了太多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早晨起来,中午休息,晚上睡前,试试打两碗东坡肉吧。

猜你喜欢

沈括东坡肉黄州
杨优秀
沈括
沈括真的害过苏东坡吗?
“东坡肉”的由来
浣溪沙·游黄州遗爱湖
古代的“十万个为什么”
东坡肉
与高中诸学友聚会黄州
把东坡肉吃上一百遍
“妻管严”沈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