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龙-芒康一带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2022-01-09夏金鑫

有色金属设计 2021年4期
关键词:斑岩玉龙石英

张 祎 夏金鑫 王 维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2019 年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为在“西南三江”地区优选一批具有有色金属资源开发潜力的区域,着重对芒康一带铜多金属矿的成矿原理及找矿方向进行了研究。该文即对该项专题研究进行介绍说明。

1 矿床的空间分布特征

玉龙-芒康斑岩成矿带是三江地区重要的以Cu (Mo)、Au 为主的有色、贵金属成矿带之一。从空间上,斑岩型的Cu (Mo) 矿床主要分布于该带的北段,特大型和大型Cu (Mo) 矿床集中产出;斑岩型的Au (Ag) 矿床或多金属矿点主要分布于该带的南侧及其南段,目前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已发现以各贡弄、马牧普Au (Ag) 矿(其远景可望达到中型及以上规模) 等为代表的多处矿点。从时间上,斑岩型Cu (Mo)、Au 矿床均形成于喜马拉雅期,并与浅成-超浅成相斑岩体紧密相关。

依据现今发现的矿种、矿床类型及其与斑岩体类型的成矿专属性关系,区内与浅成-超浅成相斑岩侵入体的成矿作用主要包括2 种类型:与二长花岗斑岩有关的斑岩型Cu (Mo) 矿床,以及与二长斑岩、正长斑岩有关的Au (Ag) 矿床。前者已发现多处特大型、大中型矿床,工业意义大,研究程度较高;后者工业远景尚未肯定,研究程度较低,但潜在远景很大。

2 矿床类型及其特征

2.1 与二长花岗斑岩有关的斑岩型Cu (Mo)矿床

目前该带已发现特大型矿床1 处、大型矿床3 处、中型1 处,矿点及矿化点数十处。该类型的矿床以玉龙特大型的斑岩型Cu (Mo) 矿床为代表,含矿斑岩体侵入于上三叠统甲丕拉组及波里拉组中,出露面积为0.64 km2,全岩Rb-Sr 等时线年龄值为52 Ma,斑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整个岩体除中心外,均不同程度发生矿化作用。矿床组分除Cu、Mo 外,Au、Ag、Re、W、Co、Ni、Bi、Mn 等是重要的伴生组分,部分可达工业指标。

斑岩型Cu (Mo) 矿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以岩体为中心,由内带(岩体内) →中带(围岩接触带) →外带(围岩蚀变带) 组成环带,且不同矿带中矿石结构、组分和品位均有所不同。内带以细脉浸染型及含铜黄铁矿型矿石为主,由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等矿石矿物组成,脉石矿物以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绢云母为主,含Cu品位较低,Mo 较富;中带以块状含铜黄铁矿型矿石为主,矿石矿物以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为主,次为辉钼矿、白钨矿、菱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为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石英、绢云母、白云石、方解石等,含Cu品位富,Mo 较低;外带为细脉浸染状及块状硫化物型矿石,矿物以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为主,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及方解石,矿体受层间破碎带控制,常呈脉状及似层状,含Cu品位较高,局部以Pb、Zn 为主。岩体及围岩蚀变强烈、分布广泛,从岩体中心向外大体可分为3 个带,中心带为钾硅化带→接触带为石英、绢云母化带→外带为夕卡岩化、角岩化、粘土化及青磐岩化等,见图1。

图1 玉龙Cu (Mo) 矿床剖面图Fig.1 Sectional view of Yulong Cu (Mo) deposit

斑岩型Cu (Mo) 矿床的成矿作用可以划分为:气成高温热液阶段,成矿温度为400 ℃~700 ℃,造成斑岩体大部分钾硅化,接触带夕卡岩化、角岩化,伴有Cu、Mo 矿化;高中温热液阶段,成矿温度为200 ℃~500 ℃,产生石英、绢云母化及其Cu、Mo、Fe 矿化;中低温热液阶段,成矿温度低于230 ℃,在外接触带及其围岩中形成粘土化及青磐岩化,形成Au、Ag 多金属矿化;表成氧化阶段,在地表形成明显的褐红色氧化铁帽及其系列硫化物的氧化矿物等找矿标志。

2.2 与二长斑岩、正长斑岩有关的Au (Ag)矿床

对以二长斑岩、正长斑岩为主体的Au、Ag多金属成矿,近年来在矿带的南段,特别是该带的南侧日通-高吉-马牧普一带有多处发现,有可望达到中型及其以上规模的矿床如马牧普、各贡弄等,见图2,以及吉措、俄察地、哈冲玛等Au、Ag 多金属矿床(点)。它们均与喜马拉雅期的角闪正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辉石正长斑岩及石英二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等有关,大部分以小型岩株或岩墙状侵位于上三叠统-侏罗系的砂页岩及灰岩中,面积一般为0.01~1.5 km2。岩体定位明显受构造控制,岩体边缘普遍发育岩浆期后流体爆发作用形成的爆破角砾岩筒和角砾岩脉,角砾成分主要为蚀变斑岩、角岩、蚀变围岩等,胶结物为微晶电气石(如各贡弄)。岩体中有硅化、粘土化及钾化蚀变,接触带及围岩中则发育有夕卡岩化、角岩化、黄铁矿化,以及硅化、绢云母化、青磐岩化、电气石化等围岩蚀变,并有斑岩脉出现。在蚀变岩体、角砾岩筒及蚀变围岩中均有矿化出现,成矿元素以Au、Ag为主,包括Pb、Zn、Cu、w、As、Sb、Hg、Bi等。主要矿石类型包括细网脉型、浸染型及脉状、角砾状等,成矿作用属斑岩型与斑岩岩浆期后含矿热液活动密切相关。

图2 各贡弄Au (Ag) 多金属矿床平面略图Fig.2 Sketch map of Gegongnong Au (Ag)polymetallic deposit

3 玉龙成矿带多矿种成矿原理分析

在喜马拉雅期印度板块向北-北北东方向运动和扬子板块相对向南南西的运动过程中,位于三江巨型走滑剪切体系南西侧的昌都地块东缘,主要表现为地块的主体与其东部造山带之间的车乡所断裂和结扎、察雅断裂发生右旋运动,发育以走滑拉张为主的构造活动,一方面形成一系列走滑拉分伸展盆地及其同期的以碱性为主的深源火山-岩浆活动,另一方面在夏日多-海通带、高吉-妥坝带由于其构造的扩容性,成为侵入岩就位的有利环境,形成岩株、岩脉状的斑岩体成群、成带分布,构成重要的构造-斑岩带,与斑岩铜矿的形成密切相关。其形成的机制可以总结为:陆-陆碰撞作用下的大型走滑断裂系统是含矿斑岩产出的重要地质构造背景,与俯冲碰撞作用有关的岛弧型火山岩系是含矿斑岩的可能来源,“岛弧型”源岩+岩石圈走滑断裂则可能是含矿斑岩形成的新的成岩模式。

浅成-超浅成斑岩侵入体不仅作为成矿母岩,向系统直接提供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而且为成矿直接提供必不可少的热能,驱动热液流体发生循环,使成矿在这种机制下得以充分实现。岩体本身还可成为重要的容矿岩石,含矿斑岩主要有2 种岩石类型:即以钙碱性系列的二长花岗斑岩类和以碱性系列为主的石英二长斑岩、正长斑岩类,二者分别控制了不同的成矿系列或组合,在空间上大致构成了东西2 个不同的成矿斑岩带。钙碱性系列的夏日多-玉龙-芒康一线的斑岩带,为与二长花岗斑岩类相关的Cu (Mo) 矿化;碱性系列的日通-高吉-马牧普一线的斑岩带,为与二长斑岩-正长斑岩类相关的Au (Ag) 多金属矿化。矿化作用发生于岩浆演化晚期的岩浆热液交代作用阶段,岩体及围岩蚀变作用强烈,并形成从岩体中心向外由钾硅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夕卡岩化、角岩化、粘土化及青磐岩化等构成的同心环状蚀变分带。玉龙-芒康斑岩型Cu(Mo)、Au 矿成矿带及其昌都盆地Pb、Zn、Ag多金属矿富集区的构造定型定位与成矿模型见图3。

图3 玉龙-芒康斑岩型成矿带成矿模型Fig.3 Metallogenic model of Yulong-Mangkang porphyry metallogenic belt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整个玉龙-芒康成矿带而言,岩浆岩为热液矿床成矿提供热源及成矿物质。其中,矽卡岩型铜矿主要与印支期以来的酸性偏碱性斑岩体有关,铜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同熔岩浆;喜山期斑岩体对成矿最有利,主要应当考虑与二长花岗斑岩有关的斑岩型Cu (Mo) 矿床,与二长斑岩、正长斑岩有关的Au (Ag) 矿床;燕山-喜山期及华力西期中、小浅成中酸性侵入体与铅锌银成矿关系密切。

猜你喜欢

斑岩玉龙石英
基于启停控制系统的整车安全性策略
猫 缘
大别山西段卡房地区脉石英矿体特征及找矿方向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首次在火星陨石中发现柯石英
新型耗散型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的研制
鄂东南铜山口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分析
斑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综述
新疆西准噶尔斑岩成矿远景分析
玩具店长
浅谈粤东斑岩体与锡矿化的关系——以塌山锡矿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