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食堂宿舍管理的危机及其应对

2022-01-08朱广兵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

摘要:寄宿制学校承担的功能已经从单一教育教学转向了教育与生活管理并重。学校管理从原来单一的课堂扩展为“两堂一舍”——课堂、食堂、宿舍。课堂的主要功能是学习文化知识,食堂和宿舍关注的是生活。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以及学校退守课堂让渡了后勤管理的主阵地,“宿而不家”“食之无味”给学生带来了生存性危机。“两堂一舍”融合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学校教育回归全方位育人功能。具体措施是教师和外聘人员的工作对接,课堂、食堂、宿舍的区域转换,学校、家庭的关爱接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需要纳入食、宿标准。

关键词:融合管理  两堂一舍  寄宿制学校  标准化建设

引用格式:朱广兵.中小学食堂宿舍管理的危机及其应对[J].教学与管理,2022(01):23-25.

中小学提供住宿与餐饮服务既是客观要求也是主观需要。受中小学撤并影响,部分农村学生由于居住地的限制,客观上要求农村学校提供寄宿服务。留守儿童家长无暇顾及子女生活管理,城市双职工家庭也无法为子女提供及时的生活照顾,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餐饮或住宿服务。学校管理从原来单一的课堂改为“两堂一舍”——课堂、食堂、宿舍。课堂的主要功能是学习文化知识,食堂和宿舍关注的是生活。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生活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两堂一舍”构成了整个校园的育人环境,但是,当前学校管理的重点基本上集中在课堂,备、教、批、复、考,每个环节都有完备的管理制度,并且能够保证被落到实处,而食堂和宿舍的管理明显滞后。当前,课堂教学是学界关注的重点,研究成果斐然,食堂和宿舍管理非教师主业,其研究成果相对薄弱。因此本文论述重点不在于课堂教学活动,而是探求在现有条件下让学生吃得好、睡得安的新机制。

一、学校食堂宿舍管理存在的危机

1.学校食堂的公益危机

寄宿制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食堂状况一直比较重视,提出了学校食堂运营的公益性原则。2019年3月,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规定“学校集中用餐应当坚持公益便利的原则,围绕采购、贮存、加工、配送、供餐等关键环节,健全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营养健康”。当前学校提供的餐饮服务一般采用的是学校自办食堂和社会餐饮公司承办两种方式,无论是学校自办还是餐饮公司承办都难以将“公益”落到实处。餐饮公司不是公益组织,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要求非公益组织在运营过程中以实现公益为目标。我们可以号召任何公司参与公益事业,但是不能将其作为对所有公司的硬性规定。学校自办食堂需要从社会上聘请餐饮工作人员,教师掌勺不仅不现实,也不能保障饮食质量。餐饮工作人员工资支出一般由学校承担,学校是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如果政府财政部门没有相应拨款,学校只能通过食堂经营产生利润来支付这部分支出。所以,在现有条件下学校食堂的公益性原则难以实现。

2.学校宿舍的管理危机

寄宿制学校承担了家庭教养的全功能,学生在宿舍的时间超过了教室。在宿舍区域,学生的自主时间多,以自由活动为主,宿舍区域的日常管理十分繁杂。学生的生活起居、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以及课后作业完成都需要宿舍管理人员的关注。但是,当前寄宿制学校宿舍管理中存在着“软硬皆失”现象。

部分农村学校宿舍的硬件条件堪忧,不符合居住条件。据一项调查显示,一些农村学校学生寝室不标准,仍旧存在着“教室型寝室”“大通铺”现象,三十甚至四十几个人一个寝室,空间狭小,空气污浊,无独立的厕所或者离厕所距离较远。多数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正常的洗浴服务[1]。由于住宿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一些宿舍虽然硬件达标,学生的生活质量仍然堪忧。有的小学生一个星期不换内衣,衣服换洗不及时,极易滋生病菌,宿舍不仅没有给学生带来“家”的感觉,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难以满足。

相比宿舍的硬件条件,宿舍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属于软件,更加薄弱。虽然公立寄宿制学校一直存在,但国家在教师编制配比上,并没有为此类学校提供宿舍管理人员和校医编制,学校只能低薪聘请社会人员担任宿管。社会人员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学习,仅仅是维持在吃饱、穿暖的水平,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关爱。寄宿儿童远离父母和家庭,缺乏家庭的温暖,亟需情感上的慰藉,而现有的宿舍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还有一些学校没有资金雇请校外人员,宿舍管理工作就由学校教师兼任,工作量的增加必然导致教师身心疲惫,不利于教师集中所有精力投入到教学之中,教师容易陷入“两手抓,两手都不硬”的窘境。

二、学校食堂宿舍危机管理的原因

1.编制与经费的限制

学校教学人员的配备依据是师生比,编制部门有着严格的认定标准。然而,现有的教师编制配备是根据学校教学任务安排的,并未考虑到寄宿制学校教学辅助人员,如校医,厨师,宿舍管理员等。国家对教师编制管理十分严格,编制的增加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短时间内无法为寄宿制学校提供专门的编制。当然,生活类专职人员不仅在中小学缺失,以保育为主、保教结合的幼儿园也没有专职保育员编制,更遑论为中小学配备专职人员。

2.考核与训练的影响

学校行政人员均具有教师身份,需要承担课堂教学任务。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育教学,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办学情况的考核也集中在课堂教学的成效。学校行政人员的职称晋升、评先评优重点关注教学实绩。广大家长对一所学习办学质量情况也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学校行政人员把抓课堂、抓教学当成了主业,以食堂和宿舍为代表的后勤管理成了副业。另外,后勤工作繁琐细致,學校行政人员和教师所接受的也是教育教学方面的训练,对食堂运营和宿舍管理缺乏相关知识与经验。

3.监管与竞争的缺失

从专业的角度讲,对食堂与宿舍的卫生、安全管理应该有相应的政府卫生、安全监管机构进行,但是政府监管部门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监管力量有所不足,不可能每天进入食堂与宿舍进行监管。通常情况下,政府监管机构在每学期开学时会展开相关的专项检查,之后便只能依靠抽检、临检等方式。政府监管部门对学校食堂和宿舍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没有持续性,社会服务人员提供的服务水平基本上是在没有监管情况下进行的。另外,为了保证安全,中小学一般都实行封闭式管理,一旦为食堂和宿舍提供的社会服务人员进驻学校,就是独家经营,食堂卖什么,学生必须要吃什么,没有选择的权利。在缺乏有效监管和同行竞争前提下,服务质量难以提高。

三、“两堂一舍”的融合管理策略

1.发挥“两堂一舍”融合管理的育人功能

教育部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規划》(2012)要求“把育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以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教师为导向,改进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中小学提供餐饮住宿正是为了服务家长与学生。中小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在生活方面得不到适当的照顾,即便学到了一点文化知识,对于学校来说,直接后果便是“带走了知识,留下了不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学习学科知识并非学生在校学习的全部内容,现代中小学也要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食堂不仅是就餐的场所,还是同学、师生、教师之间的交流场所。同样,宿舍不仅仅是休息场所,更是文化活动中心、同学交流中心、师生交心中心。学校无小事,处处有教育。进行“两堂一舍”融合管理,目的是为了学校育人功能的全面实现。

2.实施“两堂一舍”融合管理的具体策略

(1)教师和外聘人员的工作融合

由于受到学校用人机制的限制,国家在短期内不可能为所有学校配齐工勤类编制人员,学校的宿舍与食堂工作会在相当长时间内由社会机构或人员承担。外聘社会人员进入学校不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短板,而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教育历史上曾经有过成功的典范,如陶行知先生推行的“艺友制”解决了当时社会条件下的师范教育师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艺友制”仍然具有生命力。“艺友制”的核心是给予外聘人员情感上的归属感,让外聘人员认为自己也是学校的成员,也在从事教育事业。教师虽然是专业的教育教学人员,主业在课堂,同时也应该“上的了课堂,进的了厨房”,做好外聘人员的辅助工作。在教师与外聘人员工作对接中,需要处理好常规工作与辅助工作的关系,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关系。

(2)课堂、食堂、宿舍的区域融合

寄宿制学校里经常发生校园欺凌事件。不同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的学生共处一室,朝夕相处,致使同学之间矛盾频发。身强力壮的高年级学生对弱小的低年级儿童、留守儿童、单亲儿童、贫困儿童打骂欺侮行为时常发生。学校的欺凌事件一般发生在课后,特别是放学以后的自主活动期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的主要监管人员是外聘的社会人员,由于他们缺乏专业训练,显得力不从心,亟需教师的配合。教师在课堂上已经建立起稳固的权威,对学生有着一定的震慑作用。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处理学生间的矛盾也更加专业。在学生眼中,宿舍和食堂工作人员并非教师,在常规管理中难以树立权威。笔者所在学校将宿舍管理人员和厨师聘请为劳动课特聘教师,让这些外聘人员走上讲台,讲授生活常识与厨艺。在劳动实践课上,这些外聘人员的工作岗位也变成了教师,在身份转化的过程中实现了课堂、食堂、宿舍的区域对接。

(3)学校、家庭的关爱融合

寄宿制学校一般分布在农村地区,为农村学生提供食宿服务。为城市学生提供午餐服务也成为当前中小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长的负担。现阶段需要学校承担起一部分家庭对子女的起居照料。在基础设施和教育管理水平不佳的情况下,提供住宿与餐饮的学校难以实现家庭照料的替代功能。尤其在偏远农村地区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全部或相当数量需要住校,他们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需要家庭式关照,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学生不适应寄宿生活,偷偷跑回家;学生之间的矛盾不能及时解决;低年级小学生晚上经常尿床等生理和心理不适。学生在校想念家长,家长也时刻关注子女在学校吃的如何、住的如何,有随时了解子女在校情况的愿望。所以,调动家长参与宿舍管理的积极性,既可以促进家校合作,也可以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有深度理解。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邀请家长和老师共同参与宿舍管理和食堂服务,对宿舍管理和食堂工作可以起到监督和辅助作用。

(4)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指标融合食宿标准

提供食、宿服务的学校同以往的走读制学校相比,由原来的单一教育教学功能转向了教育与生活管理双重功能,所以国家在顶层设计方面也要适应这种改变,与学校实际需要进行有效接轨。然而,学校的住宿与餐饮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育部发布的《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中,将中小学专职保健人员纳入监测统计指标,而这里的“专职保健人员”并不包括宿舍管理人员和食堂工作人员,因为该文件的指标释义认定:中(小)学有专职保健人员的学校比例高,说明该地区学校的学生保健工作建设情况好。由学校提供的餐饮与住宿服务未能纳入到监测体系中,致使该服务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

有研究者认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指标和评估指标的设置要考虑学校设施、教学设备等使用情况,兼顾校园文化、学习氛围、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等学校软实力[2]。吃得好、睡得香应该成为检验这些软实力的重要指标。教育行政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些方面。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完善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研制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标准”。因此,我们建议:第一,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回归“育人”目标,重视管理评价体系的顶层建设,将食宿条件与学生健康成长纳入到对学校的考核中。第二,放宽中小学教师编制,设置工勤岗位,并且在工勤人员培训、资质、数量、来源、年龄结构等方面做出限制。如果没有专门培训与技能认定机构,即便是经费充足,也不一定能够从社会上聘用到合适人员。第三,鼓励学校因地制宜探索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合作模式,构建课堂、食堂、宿舍联动管理新机制,让广大中小学生学得好、吃得香、睡得安。

参考文献

[1] 贾伟,陈景红.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管理问题审视[J].教学与管理,2017(04):12-14.

[2] 刘宇佳.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问题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9(12):17-20.

猜你喜欢

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
寄宿制学校软硬件资源改善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浅谈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化建设
浅谈烟草商业企业系统化管理整合的方法
对高三体育教学的几点反思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工作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油气储运标准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浅析寄宿制学校内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