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最佳模式探析

2022-01-08杨廷仙邓继红戴锦春孔松雪马丽莎

云南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盆底

杨廷仙,邓继红,戴锦春,孔松雪,马丽莎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云南 昆明 650031)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腹压突然增加导致的尿液不自主流出[1]。其特点是正常状态下无漏尿,常在咳嗽、打喷嚏、跳绳等腹压增大时漏尿,严重时患者需使用尿垫,且因遗尿致身上异味大,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社交生活,被喻为“社交癌”。女性SUI 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多发于中老年及顺产后女性,我国成年女性的SUI率约18.9%,而50~59岁年龄段,患病率高达28%[2]。目前轻中度SUI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3]。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及其治疗频次对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效果,探讨最佳治疗模式以指导临床,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到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就诊的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60例,足月顺产1胎,产后2年以上,无盆腔手术史,有认知及沟通能力,予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尿液检查等排除阴道炎、泌尿系感染等疾病,按分度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40例,4组平均年龄分别是(39.20±7.32)岁、(39.05±7.31)岁、(40.02±6.67)岁、(40.00±6.22)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盆底评估及治疗仪器:VISHEE,W1993ED

1.2.2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

频次:A组1次/d,B、D组隔日1次,C组2次/周(每周一、周五)。

疗程: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第1疗程:4组均予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10次。

神经肌肉电刺激:按仪器操作流程,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训练项目,电刺激频率35~50Hz,波宽300us,电流强度以患者感觉到明显肌肉收缩,能忍受疼痛等不适,15min/次。

生物反馈(经典Kegel模板训练):设定I类纤维(慢收缩纤维)的Kegel模板训练难度约为Glazer评估报告中第三步收缩均值的50%~80%;II类纤维(快收缩纤维)的Kegel模板训练难度约为Glazer评估报告中第二步最大收缩值的50%~80%。先I类后II类肌纤维锻炼。按仪器操作流程,嘱患者根据生物反馈仪屏幕上出现的压力波形及语音提示对盆底肌进行有规律的收缩和放松,15min/次。

第2疗程:A、B、C组肌电触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10次。D组与第1疗程相同,10次。

肌电触发电刺激:按仪器操作流程,设定阈值,阈值根据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的第三步的50%~80%计算得出后,手动输入,治疗过程中肌电基线值保持不变,设置电刺激频率35~50Hz,波宽300us,电流强度以患者感觉到明显肌肉收缩,能忍受疼痛等不适,15min/次。

生物反馈(经典Kegel模板训练):与第1疗程相同。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价标准治愈:咳嗽等腹压增高情况下无漏尿;

改善:咳嗽等腹压增高情况下有漏尿,漏尿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

无效:咳嗽等腹压增高情况下有漏尿,漏尿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或症状加重;

治愈率=治愈例数/治疗总例数×100%[4]。

1.3.2 每组治疗前、2个疗程结束后记录以下内容

IIQ-7评分(尿失禁对生命质量的影响,属A级证据);

Aa点(阴道前壁中线距处女膜距离);

Glazer评估(快肌平均最大值、60s慢肌总体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所有实验数据的测定值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时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分析,方差不齐的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治疗后尿失禁改善情况比较

4组患者经治疗后尿失禁症状均较前改善,A组治愈率55%、改善率25%,B组治愈率67.5%、改善率30%,C组治愈率50%、改善率35%,D组治愈率60%、改善率3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各组治疗后尿失禁改善情况比较

2.2 各组IIQ-7评分、Aa值、快肌平均最大值、60s 慢肌总体平均值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

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IIQ-7评分、Aa值、快肌平均最大值、60s慢肌总体平均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各组患者IIQ-7评分、Aa值、快肌平均最大值、60s慢肌总体平均值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各组IIQ-7 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IIQ-7评分减少最多。治疗后Aa值最小的是B组,组间比较B 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快肌平均最大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快肌平均最大值增加最多。治疗后60s慢肌总体平均值最大的是B组,组间比较B组与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 各组患者IIQ-7 评分、Aa 值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

表3 各组患者快肌平均最大值、60s 慢肌总体平均值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

3 讨论

压力性尿失禁是妇科常见病,因其非致命性及普遍性容易被忽视,甚至被认为是产后及年龄增加后的正常现象。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女性社交的正常化,SUI限制了患者体育活动、体力劳动。

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恢复或增加盆底肌肉支持力,是SUI的一线治疗方式。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是其最常用治疗手段之一。电刺激可以提高盆底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唤醒本体感受器,使肌肉被动锻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5],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6],使肌纤维增粗、再生[7],从而加强盆底肌肉的强度。在临床中最常用的是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肌电触发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是被动电刺激;肌电触发电刺激是将患者主动肌肉收缩引发的肌电信号转化为反馈电流,再次刺激肌肉收缩促进肌肉功能恢复,是主动与被动结合。生物反馈治疗是患者通过模拟的声音或视觉信号反馈提示,了解到其训练过程盆底肌的活动状态,引导其正确的盆底肌活动,科学地进行训练以增加盆底肌力,获得最佳效果[8]。两者结合既可以通过电刺激唤醒受损盆底肌肉的本体感觉,增加盆底肌控制能力、强化盆底肌收缩强度和耐力、促进盆底血液循环、重塑盆底神经、恢复神经元间动态平衡,又可以通过生物反馈引导患者主动科学的盆底肌肉锻炼,主动与被动结合,更加促进盆底损伤组织的修复、加强盆底肌肉的强度、协调盆底组织的功能。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效得到临床医生一致认可,但治疗频次、疗程尚无统一,各持己见。钱双凤等[9]认为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其疗效最优,每周治疗2次,16次为1疗程。宣颉等[10]肯定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治疗频次每周≥3 次。周磊清等[11]发现其明显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每周治疗2次,14次为1疗程。杨志娟等[12]研究显示其在轻中度SUI中疗效好、安全性高,每周治疗2次,16次为1疗程。本课题分别设置A、B、C、D 4组不同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模式治疗压力性尿失禁,A组1次/d,B、D组隔日1次,C组2次/周(每周一、周五),10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第1 疗程治疗均予神经肌肉电刺激,第2疗程D组继续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A、B、C组予肌电触发电刺激。结果显示4组不同模式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均疗效确切,通过比较发现隔日1次生物反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及肌电触发电刺激效果最佳,其原因可能是神经肌肉电刺激可通过电刺激增强盆底肌肌力和耐力,强化盆底肌收缩,促进盆底组织血运,提高盆底功能;而肌电触发电刺激是将患者主动肌肉收缩引发的肌电信号转化为反馈电流,再次刺激肌肉收缩促进肌肉功能恢复;隔日1次的治疗避免了电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疲劳。

综上所述,不同模式的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均能加强盆底肌力,改善阴道前壁膨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而隔日1次生物反馈联合第1疗程神经肌肉电刺激及第2疗程肌电触发电刺激的治疗模式效果最佳,可供临床治疗参考。

猜你喜欢

肌电生物反馈盆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
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肌电图的影响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