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责任制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2-01-07薛芬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21期
关键词:责任制障碍依从性

薛芬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473010

脑卒中从发作到预后都对患者家庭及社会有着沉重负担,无论是在慢性发作期,还是在急性发作期,均有较高发生吞咽障碍的风险〔1-2〕。慢性期发生吞咽障碍的风险超过55%,急性期风险超过45%。患者由于食道上括约肌、咽喉、软腭、舌头、嘴唇、下颌部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紊乱,造成无法正常发挥食道功能,对顺利进食产生影响,引发吞咽障碍〔3-4〕。脑卒中患者一旦发生吞咽障碍,极易发生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不良事件,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死亡。临床研究发现,急性脑卒中患者中,超过60%以上的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吞咽障碍,对患者的康复及预后有着严重影响。本研究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责任制护理,探讨责任制护理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该院康复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每组34例。纳入标准〔5〕: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吞咽障碍诊断明确;年龄≥50岁;发病至入院≤72 h;经评定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意识清楚,病情稳定;洼田氏饮水试验Ⅲ级或Ⅳ级以上中重度吞咽障碍;所有患者均存在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主要症状;依从性较好;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6〕:蛛网膜下腔出血;不愿或不能做吞咽造影检查者;完全不能吞咽或严重误吸者;食道反流者;多语、痴呆者;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发生严重呼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完成康复训练者;非脑卒中导致的吞咽障碍;合并血液系统、肾、肝、心等基础疾病;依从性较差者。对照组男13例,女21例;年龄53~72岁,平均年龄(62.5±9.8)岁;平均病程(3.8±1.6)w;病变性质:脑出血7例,脑梗死27例;合并高血压者13例,合并糖尿病者10例,合并高脂血症者11例。研究组男15例,女19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3.0±10.7)岁;平均病程(3.9±1.6)w;病变性质:脑出血9例,脑梗死25例;合并高血压者11例,合并糖尿病者11例,合并高脂血症者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严密监测对照组患者的基本生命指标,做好相应不良反应处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心理护理。

1.2.2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责任制护理。组建责任制护理小组,成员包括1名护士长,2名组长,12名护士。组长有主管护师担任。1名组长带领4名护士照顾10~12例患者,共2组。所有组员统一由护士长管理、监督。护理正式开始后,护士与患者搭配固定不再变动,责任护士全程负责患者从入院到出现的各项护理。针对患者不同的情况,责任护士需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病情变化、治疗变化。对患者的全面治疗、健康教育、护理、康复训练、出院指导进行一对一讲解〔7-8〕。具体方法:①为患者讲解脑卒中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做到有效的康复和治疗,能够预防、降低疾病复发。②指导患者血压监测方法,叮嘱患者尽可能每天进行血压监测。③为患者讲解药物的种类,告知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服药方法、药物的作用机制等,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④叮嘱患者每天进行慢跑、散步等适当的有氧运动。有助于疾病的快速康复。⑤为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根据患者病情、体质量、身高制定个体化食谱。⑥告知患者家属尽可能参与到患者的护理中,对患者进行督促、监督,有利于提升护理效果。⑦指导患者进行摄食练习、发音练习、舌肌功能和咀嚼肌功能训练、吞咽训练、咳嗽训练等康复锻炼。⑧定期电话回访出院后的患者,针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9-10〕。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疾病掌握情况、护理满意情况、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根据吞咽功能评分进行评价,无效:吞咽功能评分提高1~2分;有效:评分提高3~5分;显效:评分提高6~8分;基本痊愈:评分≥9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研究组心理调节、服药依从性、适度运动、合理控制饮食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n(%)〕

2.2 两组疾病掌握情况、护理满意情况、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疾病知识熟知人数、护理满意人数均高于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疾病掌握情况、护理满意情况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生活质量、吞咽功能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吞咽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后患者绝大多数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对患者的身体康复产生不利影响,造成患者免疫力下降,引发患者营养不良,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患者家庭及社会产生巨大负担。目前尚无可以根除吞咽障碍的有效办法,患者临床表现只能通过康复护理工作进行改善,帮助患者完成吞咽活动,提高患者自我进食能力,最终达到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11-12〕。

责任制护理的主导思想是以患者为中心,责任制护理是全方位的,针对性的为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是一种整体、系统、全面的护理模式。脑卒中发病急,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护理脑卒中患者的困难较大〔13-14〕。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和康复训练,针对疾病的特点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提高患者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的预后〔15-16〕。实施责任制护理,对护士及组长的职责和权力进行明确化,提升护士间的竞争意识,提高护士对工作的热情及工作效率。由各组护士为本组患者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康复训练,护士对患者病情的各项情况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可合理、科学的制定护理计划〔17-18〕。对疾病相关知识不了解的患者、依从性较差的患者,通过责任制护理模式,护士可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针对性解决,直接进行教育〔19-20〕。责任制护理模式下,护士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得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加上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患者舒适度、满意度较高,从而有效提升治疗、锻炼依从性,治疗效果有效提升〔21-22〕。本研究经过责任制护理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有明显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和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实施责任制护理后,实施过程中护士与患者搭配不会变动,双方接触密切,护患关系良好建立,责任护士对问题的发现更加及时,对各项护理的评估更加到位,护理责任心和自信心更强,针对性有效的解决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康复锻炼、各项治疗等问题〔23-24〕。此外,责任护士及时跟踪患者的各项治疗护理,对患者病情动态也可随时掌握,及时指导改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避免或降低发生并发症〔25〕。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证实责任制护理可有效降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保证治疗效果,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责任制护理应用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显著提高,疾病认知度提升,配合治疗、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提高,肺炎发生率显著降低,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良好的改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责任制障碍依从性
党建责任制要算好“两本账”——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顺利“首考”
跨越障碍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主审法官责任制论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