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触觉识骨在骨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22-01-07李加善田巧珍牛晓洁李凯军章培军杨德兵

关键词:骨性触觉标本

张 通,李加善,田巧珍,边 疆,牛晓洁,李凯军,章培军,杨德兵

(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山西大同 037009)

骨学(Osteology)是研究人体骨的解剖科学。每块骨都是一个器官,具有一定形态和构造。每块骨因处于不同的位置,有着不同的功能,骨的表面因受肌肉牵拉、血管神经的经过和贯通及与脏器邻接等,故而有着特定的形态,这就形成了每块骨特有的骨性标志[1-2]。实验教学不仅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更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效果的方法[3-5]。关于骨学常规教学一般基于视觉感官的认识和记忆,而对于触觉识骨在教学中的应用未能得到重视。

德国雷根斯堡大学研究员Fabian Hutmacher 博士及其研究小组研究发现,即便没有记忆意图,通过触摸等触觉体验,人类大脑也能够毫不费力地自动存储大量感知体验产生详细而持久的记忆。在触摸探索测试中,他们通过对细节的记忆辨别曾经触摸过的物体,发现即使不打算记住某物体的细节,仅凭触摸也会产生有关该物体详细、清晰和持久的记忆,直观地识别出他们从未见过但仅在一周前触摸过的物体[6]。本研究在骨学实验教学中开展比较“触觉识骨”教学与常规实验教学的效果,借助骨标本辨识、骨拼接复原和骨学考试测验,旨在探讨“触觉识骨”教学方式在骨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山西大同大学2020 级临床本科医学专业2个实验教学班共70人。每班男女比例相当。

1.2 方法

将两个教学班随机分为触觉教学组(触觉组)和常规教学组(常规组),在每一章节内容讲授结束后,由课题组老师命题,通过骨标本辨识(按照不同部位,分别对颅骨、躯干骨和附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进行考核)、骨拼接复原(分别将零散的椎骨、上肢骨和下肢骨的拼接还原)和骨学考试测验,在相同时间段给两组学生进行测试,记录测式成绩。通过分析比较两组学生的成绩,评价“触觉识骨”教学法与常规教学在系统解剖学骨学章节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

1.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的骨标本辨识中成绩比较

结果见表1,在骨标本骨性标志辨识中,“触觉识骨”教学组的学生在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的骨性标志辨识中的平均成绩都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P<0.05),表明“触觉识骨”教学法优于常规教学法,而且成效显著。

表1 两组学生在骨标本辨识中成绩比较/分

2.2 两组学生在骨拼接复原中的成绩比较

如图1 所示,在相同时间内骨拼接还原测试中,触觉教学组在椎骨、上肢骨骨拼接还原测试中,优秀率显著优于常规教学组,而在下肢骨拼接还原中,两组之间水平相当。

图1 两组学生在骨拼接复原中的成绩比较

2.3 两组学生在骨学考试测验中的成绩比较

如表2 所示,在骨学章节测验中,触觉教学组在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实验考核中成绩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

表2 两组学生在骨学考试测验中的成绩比较/分

3 讨论

骨性标志是骨本身特有的,因局部功能需要如肌肉附着、血管和/或神经经过,或与临近骨接触而赋予骨特定的形态,常在骨的表面形成较明显的突起、凹陷、膨大、面、缘和切迹等[1-2],这些骨性标志在临床中也应用广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最早进化的感官系统之一,触觉的认知能力似乎一直被大家所低估。然而,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触觉不仅能够激活躯体感觉皮层(somatosensory cortext)这一负责触觉的大脑区域,还能够激活处理视觉信号的区域[7]。以往骨标本实验教学采用的常规教学方法,通常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视觉感官观察骨性标志,我们发现单纯的视觉识别记忆模糊、持久性较差。基于触觉记忆理论,“触觉识骨”实验教学法专门关注触觉记忆或基于触摸的体验,在我们骨标本实验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每块骨骼都有自身的骨性标志,在我们常规的骨学实验教学中,针对骨骼标本,通过视觉观察记忆每块骨骼的骨性标志,然而在我们“触觉识骨”教学中,让学生基于触摸探索骨性细节进行学习记忆。在骨标本骨性标志辨识测试中,“触觉识骨”教学组学生在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的辨识中的平均成绩都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我们发现常规教学组学生对骨性标志的记忆模糊、不准确,而在“触觉识骨”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够感知回忆脑海中形成熟悉的感触,能够更加细微辨别细节上的不同,直观地识别出骨表面的骨性标志,表明“触觉识骨”教学方法在学习骨标本中成效显著。在骨拼接还原测试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散乱骨标本的形状,确定部位,然后再进行拼接还原。对于8 块腕骨及7 块跗骨的拼接,着实需要准确的识别记忆。“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或“一二三楔骰内舟、距上跟下后出头”还能勉强记住,但是由理论走向实践,上、下肢骨的拼接看似比较容易,实则需要对每块骨骼的特征有准确的记忆。结果发现,触觉教学组的椎骨、上肢骨拼接还原优秀率显著优于常规教学组,表明与常规单纯的视觉教学相比,通过“触觉识骨”方式感知到的信息记忆更持久、更准确。而在下肢骨拼接还原中,两组之间水平相当,这可能与下肢骨本身结构简单有关系。在骨学章节测验中,触觉教学组在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实验考核中成绩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结果表明,学生在骨学标本学习过程中,触觉学习法让他们的能够产生长久的记忆,而且记忆细节更准确、更深刻。

综上所述,鉴于“触觉识骨”教学法能够高度准确地记住骨标本的特殊结构。因此,根据触觉体验来辩识骨、学习骨在骨学实验教学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骨性触觉标本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亚里士多德的触觉科学辨析
关节镜联合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对比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船内船外
触摸远隔重洋的你解密触觉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