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己黄芪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2-01-07胡熠婷

医药前沿 2021年33期
关键词:独活风湿性关节炎黄芪

胡熠婷

(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435)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是风湿性疾病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表现症状为关节肿胀和疼痛,主要集中在小关节部位,如手和足部小关节,对称存在[1]。若不规范治疗,会出现关节间隙狭窄和骨质破坏,最终可能会导致骨质破坏和关节变形。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根治方法,随着中医学的日益普及,中医在疾病的治疗上也突显特色,它能够明显的缓解患者关节肿痛症状,很好的控制疾病进展,预防关节变形[2]。因此,本文就以防己黄芪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方案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我院接治入科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 例和对照组50 例。观察组中男23 例,女27 例;年龄46 ~69 岁,平均年龄(57.26±4.22)岁;病程6 个月~13 年,平均(6.52±1.23)年。对照组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龄45 ~68 岁,平均年龄(57.27±4.18)岁;病程6 个月~13 年,平均(6.51±1.2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均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标准;②中医证候鉴定均符合风湿痹阻、肝肾亏虚证。排除标准:①因其他影响骨关节功能障碍者;②严重心、肝、肾及精神障碍者;③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规格:2.5 mg/片;用法用量:每次10 mg,每周1 次;若患者出现严重肿痛可加塞来昔布,规格:0.2 g/粒;用法用量:每次0.2 g,1 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防己黄芪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组方:防己、甘草、桑寄生、熟地、独活、羌活等各取12 g、防风、牛膝、秦艽、当归、川芎、肉桂等各取10 g、杜仲、芍药及白术各取20 g、茯苓15 g、黄芪30 g、党参30 g、细辛3 g。根据对每例患者的辨证进行加减。水煎服,1 剂/d,分早晚2 次温服,连续服用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两组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各关节临床症状好转80%以上;有效:治疗后,各关节临床症状好转50%~80%;无效: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不良反应:胃肠道不适、皮疹、白细胞异常、肝功能异常等,若不良反应率越低,则治疗效果越显著。(3)评估两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指数水平: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检测,评估其指数水平。(4)满意度:0 ~100 分,分为非常满意(90 分及以上)、满意(70 ~89分)、不满意(70 分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行t检验。当P<0.05 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为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为1 例,对照组为7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n(%)]

2.3 两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比较

治疗前,两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指数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 s)

表3 两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 s)

治疗后红细胞沉治疗前组别 例数降率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观察组 50 56.16±12.55 38.34±15.65 24.67±17.15 20.21±7.35对照组 50 56.28±12.33 38.29±15.59 37.65±14.21 23.31±7.51 t 0.0480.0164.1212.086 P 0.9620.9870.0000.040

2.4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38例(占比为76.00%),满意12例(占比为24.00%),不满意0 例,总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非常满意35 例(占比为70.00%),满意10 例(占比为20.00%),不满意5 例(占比为10.00%),总满意度为9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263,P= 0.022)。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中医学可将其归入“痹证”的范畴,痹及痹阻不通之意,中医理论认为是由于风寒湿邪或风湿热邪、肝肾不足、痰瘀痹阻及七情失调等诱因所导致,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3]。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旦确诊,按现代医学指南需终身治疗,则一定要全程规范性治疗。

目前临床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目的主要是减轻关节肿痛、晨僵等症状,防止或减少关节骨损坏进度,促进关节功能修复[4]。因此,发现或确诊类风湿关节炎后要进行早期规范治疗,缓解关节肿痛,减少关节畸形的发生,延缓关节破坏。

随着我国中医学的不断普及与成熟,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治疗中,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联合应用可达到互补作用,中药辅助治疗可进行全身调节,增加患者抵抗力,缓解症状,同时还可减少西药毒副作用,起到很好的效果。

本文所用的主治风水或风湿,系指“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之证。防己黄芪汤为祛湿剂,具有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之功效;独活寄生汤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和补气血之功效。主治痹证日久,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久则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5]。细辛、防风、秦艽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独活、羌活,辛苦微温,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杜仲、牛膝以补益肝肾而强壮筋骨,桑寄生兼可祛风湿,牛膝可活血以通利肢节筋脉功效;当归、川芎、熟地、芍药及白术养血和血;党参、黄芪、茯苓、甘草具有健脾益气、补气和胃功效。以上诸药合用,具有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之功效。本文结果得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为86.00%,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为1 例,对照组为7 例,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指数水平较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防己黄芪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具有促进作用,不仅可减少不良反应,还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指数水平,提高满意度,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独活风湿性关节炎黄芪
Huangqi decoction (黄芪汤) attenuates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via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s in 5/6 nephrectomy mice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黄芪是个宝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加味独活寄生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独活水提部位化学成分的HPLC-ESI-Q-TOF-MS分析
独活寄生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