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模式在降低肿瘤患者PICC 并发症发生率中的效果观察

2022-01-07范芝萍

医药前沿 2021年33期
关键词:皮肤过敏机械性静脉炎

范芝萍

(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 山西 晋中 032000)

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期间,PICC 置管的应用具有维护方便、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势,能够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同时能够避免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发生,还能够充分发挥化疗药物的作用。然而,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肿瘤患者PICC 置管期间容易发生皮肤过敏、机械性静脉炎、脱管、导管堵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化疗的治疗效果,所以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予以应对尤为重要。品管圈模式中,团体中成员的工作特点相同,主动组建一个群体,把每个成员的优势进行发挥和融合,以便更好地对具体出现的问题进行应对[1]。这种措施和手段特点在于护理工作成本下降,属于提升效益的重要环节。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品管圈模式在降低肿瘤患者PICC 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20 年4 月—10 月本科收治的80 例肿瘤PICC 置管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4 月—10 月本科收治的80 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 例患者。对照组男女22、18 例,年龄25 ~58 岁,平均年龄(41.5±2.7)岁,其中肺癌12 例、肠癌17 例、其他癌症11 例;研究组男女24、16 例,年龄27 ~58 岁,平均年龄(41.9±3.1)岁,其中肺癌13 例、肠癌18 例、其他癌症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为确定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②均同意参与此次研究;③均进行PICC 置管化疗患者。排除标准:①严重感染患者;②精神异常患者;③并发严重脏器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品管圈模式,内容如下:成立品管圈小组:由我担任圈长,圈内成员包括5 名护师、1 名护士,由圈长负责策划、监督、指导活动的进行。(1)组内培训:全面了解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皮肤过敏、机械性静脉炎、脱管、导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组长对所有成员展开品管圈模式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如品管圈的特点、执行方式等,整体夯实成员知识基础和技能水平。另外就是对护理人员开展PICC 置管后的护理教育,PICC 拔管的操作部分以及PICC 穿刺点局部感染和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预防和处理等。如把PICC 规范化维护操作录制下来做成小视频,强化对护理人员的培训。(2)实施活动:①完成管理档案的构建,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基本信息,为患者制定个人档案。护理期间及时更新档案资料,包括拔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跟进掌握患者PICC 置管状态。②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a 预防皮肤过敏。真因有患者为过敏体质、敷贴粘贴手法不正确、消毒液未干等,采取对策有完善过敏史、使用抗过敏敷贴IV3000、0°、180°撕膜、给予导管塑形无张力贴膜、消毒液充分待干。b 预防机械性静脉炎。可以使用湿热敷的形式予以预防,将毛巾用温水浸湿,稍稍拧干,在穿刺点上方进行湿热敷,20 min/次,2 次/d;也可以顺着血管走向在皮肤上涂多磺酸黏多糖乳膏。c 预防脱管。真因有过度牵拉导管、外露导管放置不当、导管固定不当等,采取的对策有患者置管侧衣袖开口方便护士操作、完善宣教并评估患者掌握情况、护士班班交接PICC 导管置入长度和外露长度、外露导管L 型或U型放置、敷贴固定前嘱患者曲肘确认摆放部位防导管扭曲、免缝胶带固定白色固定翼、免缝胶带固定外露导管时先蝶形交叉固定再横向固定、高举平台法固定输液接头。d 预防导管堵塞。责任护士密切监测患者导管状态,查看是否出现回血,及时予以脉冲式冲管;如果输液不畅,及时予以脉冲式冲管,并指导患者变更体位;指导患者活动时避免扭曲导管,以免引发机械性堵塞,如果发生打折或者压迫,及时予以纠正;如果发现导管中发生血栓,可以遵医嘱使用尿激酶溶栓。③追踪并发症:针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详细记录患者发生情况,并进行追踪,定时检查,直至恢复正常。(3)鼓励患者参与安全管理:为了能够让工作期间的护士及患者和家属,更加熟练掌握PICC 置管后的相关健康教育内容,品管圈模式的成员把PICC 健康教育内容拍摄成微电影,定期发送到“PICC 维护群内”,并组织开展患者交流互动活动等,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到患者安全管理中来。(4)总结评价:圈内成员2 周开一次会议,总结工作成果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由此搭建良性循环,优化后续工作。如:改良PICC 提示牌、患者专用服饰。把提示牌设计成正反面,正面记录PICC 醒目标识,反面记录护理内容,由护士和患者协同监督管理。改良后PICC 患者衣服的优势就是把肩部的开口和上臂的开口共同系带,其能够更好地暴露PICC 穿刺部位和导管,更加有助于维护、治疗、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皮肤过敏、机械性静脉炎、脱管、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皮肤过敏、机械性静脉炎、脱管、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非常满意22 例、满意16 例、不满意2 例,满意度95.00%;对照组非常满意17 例、满意14 例、不满意9 例,满意度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肿瘤患者中需要长期接受化疗的患者更适合采用PICC 置管,PICC 置管的应用具有维护方便、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势,能够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但是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患者在置管期间容易发生皮肤过敏、机械性静脉炎、脱管、导管堵塞等并发症[2]。所以,必须针对并发症制定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此夯实临床治疗疗效。

通过本文结果可知:通过品管圈模式,研究组患者皮肤过敏、机械性静脉炎、脱管、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品管圈模式的实施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品管圈模式能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整体提升工作效果。品管圈活动应用于肿瘤PICC 置管患者中,组内成员会根据患者个人信息、病症情况为患者制定个人档案,并追踪患者病情,便于及时调整护理方案[3]。同时,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降低了肿瘤患者PICC 并发症的发生率,利用品管圈模式对肿瘤患者PICC 并发症大部分因素开展专门性的剖析,更好的归纳和总结出有效的预防方式和有关的改良手段,把PICC 相关知识实施多媒体教学,不断提升整体护理人员水平,对相关护理人员开展培训与考核,同时进行优劣淘汰制度,不断强化护理人员学习动力[4]。改良PICC 提示牌把其设计成正反面,正面醒目标识,反面记录护理内容,有助于护士、患者协同监督管理。改良后PICC 的患者衣服的优势就是把肩部的开口、上臂的开口共同系带,能够更好地暴露PICC 穿刺部位和导管,更加有助于维护、治疗、观察[5]。

综上所述,将品管圈模式应用于肿瘤PICC 置管患者护理中护理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皮肤过敏机械性静脉炎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怀孕期间皮肤过敏如何护理?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长效抗菌材料在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冬末春初皮肤过敏应该怎么办
机械性眼球外伤100例临床分析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含金量
心理护理对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分析56例药物致皮肤过敏反应原因及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