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2-01-07邵莉萍

医药前沿 2021年33期
关键词:疗程缺血性护理人员

邵莉萍

(临沂市兰山区枣园中心卫生院内科 山东 临沂 276000)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速、社会压力的提升及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导致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显著增高[1]。缺血性脑卒中其发病因素多种,治疗难度大,早期实施有效的血管再通从而缩短脑组织缺血缺氧时间,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2]。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生存时间等均产生严重负面影响[3]。“一病一优”护理模式是在优质护理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需要护理人员充分评估患者护理相关问题[4],并针对实施的各项护理手段不断改进优化,从而确保患者获得高水平的临床护理。故本研究主要探讨“一病一优”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2 月—2020 年3 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 例。本研究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男29 例,女11 例,年龄50 ~75 岁,平均年龄(69.9±2.1)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评分)8 ~14分,平均(11.1±1.2)分;对照组:男30 例,女10 例,年龄50 ~75 岁,平均年龄(70.0±2.1)岁,GCS 评分8 ~14 分,平均(11.0±1.3)分,两组性别、年龄、GCS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做好一般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等。观察组实施“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明确患者目前疾病阶段及需要的主要护理干预措施,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褥疮、坠床跌倒等风险,进行详细的护理评估。随后根据患者个体化病情,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形式则以面授及微信视频为主进行,以患者疾病发病后所处阶段、目前治疗方法等进行综合性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观认识,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同时指导患者的运动康复锻炼、药物治疗、心理状况调节等。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过程中应嘱咐患者遵医嘱按时用药,注意主观感受的变化,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告知护理人员通知医师处理。最后强调落实“一病一优”护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在护士长领导下进行临床护理干预,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及时汇报与分析,护士长则及时对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工作进修评估与信息反馈,总结问题不断改进,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1.3 评定标准

(1)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生活自理、症状自评、药物干预、心理状况、社会能力5 个项目,总分共计最高100 分,最低0 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脑梗死后自我管理能力越强。(2)生活质量评定通过改良Barthel 指数评价,总分共计最高100 分,最低0 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脑梗死后生活质量越高。(3)语言功能以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量表进行,总分0 ~100 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脑梗死后语言能力越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 周后及干预1 个疗程后,两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显著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显著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较( ± s,分)

表1 两组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较( ± 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1 周后 护理1 个疗程后FP观察组 40 38.6±5.2 56.6±2.9 78.1±3.9 11.003 0.000对照组 40 38.7±5.3 44.1±3.8 52.3±3.1 5.638 0.000 t 0.08516.53932.753--P 0.9320.0000.000--

2.2 两组护理1 个疗程后生活习惯情况比较

护理1 个疗程后观察组高脂饮食、吸烟饮酒及熬夜的总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1 个疗程后不良生活习惯比较[n(%)]

2.3 两组护理前后语言能力得分及Barthel 指数比较

护理前两组语言能力得分及生活质量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 个疗程后,两组语言能力得分及Barthel 指数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护理1 个疗程后,观察组语言能力得分及Barthel 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语言能力得分及Barthel 指数比较( ± s,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语言能力得分及Barthel 指数比较( ± s,分)

组别例数语言能力生活质量Barthel 指数观察组40护理前32.8±1.635.6±3.4护理后70.1±4.871.7±6.6 t 46.62530.753 P 0.0000.000对照组40护理前32.9±1.635.7±3.4护理后57.6±2.959.6±5.2 t 14.0979.108 P 0.0000.000 t 护理前组间比较0.2800.132 P 护理前组间比较0.7810.896 t 护理后组间比较47.16524.330 P 护理后组间比较0.0000.000

2.4 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肺部感染、压疮、泌尿系统感染及出血性脑卒中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为神经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发病后对患者生命体征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且本病病程长,治疗后恢复慢,病情容易反复,以上各点均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严重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故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有效的治疗是基础,而积极的护理措施则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研究证实[5],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同时进行良好的护理干预,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一病一优”护理干预模式是以优质护理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服务理念,其对临床护理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而且还需要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以便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细致的综合优质护理[6]。

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本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本研究的“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干预,干预1 周后及干预1 疗程后,观察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显著对照组。说明“一病一优”护理模式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所患疾病的主观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另外干预1 疗程后观察组仍存在高脂饮食、吸烟饮酒及熬夜的总比例低于对照组。说明“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干预1 疗程后观察组语言能力得分及生活质量Barthel 指数干预对照组。提示“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对改善语言功能及生活能力均有积极意义。最后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总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对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过程中的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一病一优”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所患疾病的主观认知,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促进语言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降低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疗程缺血性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治子宫脱垂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