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2022-01-07容英旋张裕丰孙春红邹定全

医药前沿 2021年33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麻木

容英旋,张裕丰,刘 洋,孙春红,邹定全

(1 台山市人民医院疼痛科 广东 台山 529200)

(2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疼痛科 湖南 长沙 410399)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的一种发作性突发性剧痛,该病多见于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短暂的、反复发作的闪电样剧痛。目前常见的微创治疗分为射频和微球囊压迫术,射频效果较为确切,但术后存在毁损神经分布区域麻木严重及咬肌无力等不足[1-2]。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较为可靠的新方法,本次研究关于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台山人民医院和湘雅二医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 例,利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模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 = 30)和观察组(n = 30)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8台人医研伦第051号),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单侧三叉神经支配区间歇性发作的针刺、烧灼或电击样疼痛;②可诱发疼痛和有扳机点;③无颅内病变;④保守效果欠佳。排除标准:①继发性;②感染、凝血异常等;③其他严重疾病;④药品过敏患者。

表1 两组NRS 评分比较( ± s,分)

表1 两组NRS 评分比较( ± s,分)

组别 例数术前术后即刻术后7 d术后3 个月观察组 307.54±1.33 3.15±0.82 1.55±0.82 0.38±0.44对照组 307.42±1.41 3.78±1.23 2.48±1.23 1.30±0.50 t 0.33902.33423.44577.5657 P 0.73580.02310.00110.0000

表1 两组三叉神经痛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侧口角外侧2.5 cm 处为进针点,常规消毒铺巾后0.5%利多卡因局麻。22 G 射频针(10 cm、裸端5 mm),于C 臂透视下将射频针穿刺到卵圆孔处,侧位确定穿刺深度,通常第3 支位于卵圆孔内口与斜坡连线中点之间,第2 支的深度位于颅底与斜坡连线的中点至斜坡位置,第1 支于斜坡上5 mm 上,具体实际位置根据射频感觉测试为准,50 Hz.0.3 V 电刺激能复制出三叉神经痛的区域,回抽无血无液后开始静脉全麻,麻醉成功后开启射频热凝治疗,温度85 ℃,3 min;苏醒后相应区域若有疼痛减退及触觉减退,退针并局部压迫止血,贴无菌敷贴。

观察组:穿刺方法同对照组;C 臂侧位显示穿刺针到颅底并稍进入卵圆孔后,置入4 号Fograty 球囊导管,侧位透视球囊导管尖端越斜坡5 mm,缓慢注入碘海醇约0.3 mL,透视显示Meckel 氏囊内球囊充盈呈满意形状(一般为梨形),继续推入造影剂至0.7 mL,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约2.5 min,然后抽出球囊内碘海醇,退出球囊导管拔除穿刺针,压迫止血,贴无菌敷贴。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 周、术后3 个月的NRS 评分(疼痛数字等级评分法);记录术后面部麻木与咬肌无力的情况;记录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如角膜炎、复视、口周疱疹、面瘫、颅内出血及感染等。(2)疗效判定标准[3]:对全部患者术后3 个月时进行疗效评价,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为患者术后疼痛消失,无需辅助用药;有效为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或者需要辅助用药;无效为患者术后疼痛无减轻,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NRS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NRS 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患者术后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27),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1 周观察组的面部麻木、咬肌无力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头痛、角膜反射迟钝、脸部疱疹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观察组的面部麻木及咬肌无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5。

表4 术后1 周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表5 术后3 个月两组麻木和咬肌无力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目前,对于造成三叉神经痛的形成原因[4-5]尚未明确。在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三叉神经热凝射频治疗方案,该方案为局麻穿刺,穿刺过程患者的痛苦程度大,需要反复穿刺测试是否已能覆盖病变区域,有时候年龄较大的患者存在沟通困难的情况,难以表述射频测试是否已覆盖原来疼痛的区域,麻醉后开启射频的过程难以保证穿刺针不出现移位,因此部分患者在穿刺过程顺利,测试也理想,但是效果不理想,甚至出现了又麻又痛的尴尬局面,因此有效率会偏低。微球囊压迫术采取全身麻醉,全程无痛,术中只要出现标准的梨形球囊,就可以结束手术,但是有时候术中难以出现标准的梨形,也需要反复调整穿刺针的位置,这也是导致术后头痛及脑脊液漏发生的原因;微球囊压迫术是利用球囊对三叉神经节进行压迫,进而阻断有髓鞘的痛觉神经纤维,仅使无髓鞘神经纤维及细小髓鞘神经纤维留存,有效阻断疼痛传导通路,实现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疗[6-7]。本研究对球囊压迫术及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球囊压迫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除了面部感觉减退,多数并发症都是暂时的,头痛的发生与穿刺针较粗,或出现脑脊液漏有关;疱疹的发生与球囊挤压三叉神经半月结,刺激潜伏的疱疹病毒激活有关,通常术后一周左右自行消失,文献报道发生率接近20%。本研究中两种治疗方法均造成了患者不同程度的面部麻木,对照组术后24 h 麻木程度更重,但发生率不及观察组,微球囊压迫术是三叉神经的三支支配区域均出现麻木,而热凝射频术只出现单支或两支[8-9];另外,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 咬肌无力、角膜反射迟钝情况均较明显,这可能与球囊压迫损伤运动纤维有关,但术后第3 个月随访时患者麻木及乏力程度已得到较大程度缓解,热凝射频术后患者的情况改善不理想,这与热凝射频的物理性高温烧伤有关,而且残留的麻木及无力很多都是难以恢复,容易导致患者术后生活的不适。此外,热凝射频术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具有高度选择性,可以选择病变的分支,而微球囊压迫术则无法达到。

综上所述,微球囊压迫术具有手术过程全程无痛、有效率高、并发症少、无神经永久性损害等特点,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可行性价值高。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麻木
麻木
基于MRI探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形态学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难忍 家庭自灸速缓解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浮生一记
无题(2)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