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2022-01-07乔俊敏

医药前沿 2021年33期
关键词:贝伐珠单抗直肠癌

乔俊敏

(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内二科 山西 晋中 032000)

随着人们提高生活质量、饮食结构及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明显上升,但受到病情发展程度、合并症、年龄等因素影响的限制,不能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只能采用放化疗。对于没有手术机会的患者实施单纯化疗,也可以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1]。临床研究贝伐珠单抗与肿瘤细胞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合,阻断肿瘤生成新血管,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可将患者疗效明显提高。本文选取120 例患者研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2021 年1 月本院收治的120 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60 例,男女32、28 例,年龄40 ~66 岁,平均52.5 岁;对照组患者60 例,男女比31、29 例,年龄41 ~65 岁,平均52.0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肠镜发现病变,且有病理诊断证实。纳入标准:①通过组织病理对患者进行确诊,实施MRI 或者CT,提示存在可评价客观病灶;②年龄在18 岁以上,行为功能状态评分0 ~2 分;③生存期预计在6 个月以上;④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功能、肾功能损伤,心肺功能异常;②出血倾向和凝血功能明显异常;③哺乳期、妊娠期。

1.2 方法

对照组治疗中运用化疗,实施XELOX 治疗,药物选择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第1 天给药,130 mg/m2,卡培他滨用药剂量1 000 mg/m2,每天用药2 次,第1 ~14 天口服,3 周为1 个周期。

研究组治疗中运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方案,化疗方案同上,化疗第1 天同时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用药剂量7.5 mg/kg,静脉滴注,第1 天控制在60 ~90 min 静脉滴注,后续滴注过程中,控制在30 ~45 min,3 周为1 个周期。

两组患者按治疗2 周期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 含量、IgG 含量以及血清白蛋白,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水平(CEA、CA199),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2)疗效评价:按照RECIST1.1 评价疗效。若患者病灶全部消失则提示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若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提示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病灶长径总和有缩小但未达PR 或有增加但未达PD 提示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若患者病灶长径总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提示为疾病进展(progression of disease, PD)。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3)使用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统计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 含量、血清白蛋白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 含量、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 含量、血清白蛋白比较( ± s, g/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 含量、血清白蛋白比较( ± s, g/L)

IgG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 60 1.85±0.42 1.42±0.41 10.62±1.26 8.02±1.32对照组 60 1.87±0.38 1.37±0.33 10.37±1.08 7.68±1.32 t 0.27350.73591.16691.4108 P>0.05>0.05>0.05>0.05组别 例数IgA血清白蛋白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 6037.01±4.1132.45±3.76对照组 6036.88±3.9831.28±3.33 t 0.17601.8044 P>0.05>0.05组别 例数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肿瘤标志物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研究组肿瘤标志物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s,分)

躯体功能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 60 60.65±3.44 71.25±2.98 57.85±4.06 67.45±3.33对照组 60 60.68±3.47 65.47±4.16 57.88±4.22 62.15±2.99 t 0.04768.74920.03979.1732 P>0.05<0.05>0.05<0.05组别 例数情绪功能角色功能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 60 61.54±3.46 75.52±2.99 58.99±3.54 68.92±3.01对照组 60 61.55±3.47 68.46±4.25 59.02±3.47 64.87±2.77 t 0.015810.52390.04697.6691 P>0.05<0.05>0.05<0.05组别 例数社会功能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比较( ±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比较( ± s)

CA199/(U·mL-1)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 60 76.37±9.11 42.15±5.43 115.17±10.06 59.95±8.12对照组 60 76.62±9.64 53.33±6.65 115.46±10.71 68.56±8.76 t 0.146010.08700.15295.5835 P>0.05<0.05>0.05<0.05组别 例数CEA/(ng·mL-1)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研究组60 例中,3 ~4 级不良反应2 例,发生率为3.33%;对照组60 例中,3 ~4 级不良反应3 例,发生率为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2087,P>0.05)。

3.讨论

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其中以结直肠癌发病率最高,每年新发病例在120 万,发病率有显著性别差异,男性多于女性[2]。

贝伐珠单抗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3-5],可与VEGF 结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和新生血管的生成,还能改变内皮细胞的通透性[6],促使化疗药物有效释放进入肿瘤细胞而发挥较好的肿瘤作用[7],提高化疗效果。应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可对患者病情发展进行有效控制,可以将患者生存时间延长,可以促使患者近期疗效明显提升。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可有效提升结直肠癌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预后[8]。

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应用化疗会对人体的器官、系统造成一定的伤害,其中最常见的是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同时化疗会影响免疫球蛋白的数量[2]。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与研究组相比无明显异常,提示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治疗不会进一步加重对患者机体的伤害。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可以将患者肿瘤标记物指标明显降低,可以将患者肿瘤标记物指标明显降低,对肿瘤进展进行有效抑制,患者生活质量会相应提高,药物不良反应不会增加,有较高安全性,可以获得理想临床治疗效果。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肿瘤标记物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

综上所述,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的价值较高,可明显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肿瘤标记物指标均明显改善,值得临床运用。

猜你喜欢

贝伐珠单抗直肠癌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vlimid combined with Rituximab in the treatment of follicular lymphoma: A meta-analysis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治疗EGFR19del/T790M/顺式C797S突变肺腺癌1例
培美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对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期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使用抗CD41单抗制备ITP小鼠的研究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西妥昔单抗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