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超声在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中应用价值分析

2022-01-07

医药前沿 2021年33期
关键词:危重准确度灵敏度

陈 鹏

(郧西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湖北 十堰 442600)

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病死率均较高,在临床治疗中,由于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表现多样化、病情复杂治疗时间窗窄等诸多因素,抢救时机对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十分重要[1]。在危急状态下应用医学影像技术进行检查更注重方便可行,而并不是诊断的完善性,既往对于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受到环境、设备的限制,主要依赖临床医生的经验实施抢救与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检查与治疗,而随着超声设备与技术的进一步提升与完善,为临床提供了极大的协助作用。重症超声近些年在重症医学科逐渐普及,广泛应用在急危重症患者临床诊断与评估病情中,相比其他心血管诊断技术,重症超声具备价格低廉、安全性佳、适用范围广泛等优势,能迅速评估出心脏功能、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结构,可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断依据,为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提供了便捷、准确及快速的诊断方式[2]。针对上述内容,本文观察重症超声在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8 月—2020 年7 月内接治的80 例急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中男42 例,女38 例,年龄43 ~81 岁,平均年龄(73.35±6.48)岁,心内科20 例,脑外科19 例,呼吸内科21 例,神经内科20 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急危重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准[3];②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确诊;③无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不全。排除标准:①存在慢性传染病者;②恶性肿瘤或肝肾功能严重疾病者;③严重精神系统疾病者;④中途退出或不配合者。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伦理审批号:2020 年审(22)号]。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重症超声与心电图检查,方法如下:重症超声:采用迈瑞DC-70 型床旁心脏超声检测仪,经胸超声探头为P4-2E,探头频率为1.0 MHz ~5.0 MHz,由高资历超声医生展开重症超声检查与操作。按照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恰当的检查体位(常为左侧卧位、平卧位及半卧位),在开始检查时充分掌握患者基本病情,并及时进行准确判断做临床反馈,辅助医生进行相应的评估诊断与治疗方案。通过心尖部声窗、胸骨上窝声窗、剑突下声窗及胸骨旁声其余非标准声窗展开操作,联合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连续、M 型及脉冲多普勒等技术展开系统扫查,对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心腔大小进行测量,观察其瓣膜形态、心包、室壁运动与大血管关系,评估患者有无异常分流及先天性畸形等。心电图:采用CP150 型十二导联心电图仪进行检查,协助患者取坐位,采用动态心电图记录器检测患者24 h 动态心电图,利用计算机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转变为心电图成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诊断方式检查结果,并根据结果对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进行分析,准确度=(A+D)/总例数×100%,灵敏度=A/(A+C)×100%,特异度=D/(D+B)×100%。其中A 表示真阳性,B 表示假阳性,C表示假阴性,D 表示真阴性[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重症超声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00%、97.14%、80.00%;心电图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58.75%、64.29%、20.00%;重症超声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高于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重症超声与心电图确诊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发病率与致死率高、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及治疗时间窗窄等原因,严重呼吸困难、急性胸痛或危症与血流动力学紊乱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因此需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3]。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关键是治疗时机与辨证,急危重症患者大多病情危重,若送往超声室进行检查,会加大病情进一步恶化的风险[4]。

尽管可根据临床表现对部分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作出诊断,但在急诊环境中,临床医生面对急危重症,由于病情复杂多变、临床表现各异、临床经验不足,部分患者发病急促、病情危重且病史不详,通常导致医生一时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由此出现误诊漏诊及误治漏治现象;其次,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其不良后果难以想象[5]。重症超声能实时且动态的观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脏功能及结构,当前已是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检查诊断、急救及评估病情的主要措施[6]。本文结果显示:重症超声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00%、97.14%、80.00%;心电图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58.75%、64.29%、20.00%;重症超声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高于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超声呈现的心肌阶段运动紊乱与心肌的供血面积有密切关联,急性冠状动脉闭塞能快速使相应的供血区域心肌发生阶段性运动紊乱,患者会出现窒息性胸痛与强烈胸痛。通过重症超声检查,若患者出现室壁阶段运动紊乱,其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较大,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愈早溶栓其再通率便会愈高,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越早通过超声诊断对其治疗与预后越有重要意义[6]。重症超声检查能快速且及时的发现节性室壁运动紊乱,针对早期确定心肌缺血的部位、程度及范围具有一定优势。因腹痛就诊的患者中,主动脉夹层是最为严重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多在急性期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需及时进行确诊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重症超声能对疑似主动脉夹层的胸痛患者展开早期辨别诊断与评估病情,早期展开重症超声检查,能清晰展现出主动脉腔内现撕裂内膜回声等征象,并能直观观察波及范围,经由多切面结合观测,能良好的展现主动脉弓降部,但对于大部分声窗较差的患者来说,其主动脉弓降部显示较为模糊,需与其他相应技术结合进行检查[7]。此外,重症超声具有快捷、实用性佳、简便及安全性等优点,能初步对疑似主动脉夹层胸痛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与评估。其次,重症超声无需移动患者,能降低因搬运患者而导致病情加重的风险,针对不宜移动或循环较差的患者,诊断效果更佳[8]。另外,重症超声能为患者穿刺的体表定位或在体表定位下置入引流管等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同时重症超声还能实时监测肺栓塞患者的治疗过程与其预后评估,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心包填塞、心包积液较为多见,重症超声不仅能对心包积液量进行评估,且在必要情况下能够对心包积液穿刺进行指导。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并发症出现在早期时,需及时进行处理,因此对于既往病史不详细、病情进展迅速且危重的患者,应即刻展开重症超声检查,进而早明确诊断以及时展开治疗[9]。

综上所述,重症超声对急危重心血管疾病有较高诊断价值,可提供精准可靠的讯息,是掌握患者病情、治疗及预后的重要方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危重准确度灵敏度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导磁环对LVDT线性度和灵敏度的影响
幕墙用挂件安装准确度控制技术
地下水非稳定流的灵敏度分析
动态汽车衡准确度等级的现实意义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穿甲爆破弹引信对薄弱目标的灵敏度分析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
高炉重量布料准确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