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再骨折因素分析

2022-01-07陈海东

医药前沿 2021年33期
关键词:压缩性成形术骨密度

陈海东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 医院骨科 云南 昆明 650032)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老年常见骨折疾病之一,大多由创伤、骨质疏松骨折所致。目前,临床多以手术为主,其中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较为常用,可通过局部注入骨水泥,增强椎体稳定性缓解患者的症状[1]。相关研究表明[2],经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患者,椎体压缩性再骨折发生率提高20%左右,且可能与伤椎和骨水泥融合有关,但也有研究表示,与患者年龄和骨密度具有一定关联。鉴于此,以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我院68 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为对象,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探讨其治疗效果及发生术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于我院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68 例患者。所有患者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参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中有关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标准[3]:临床表现为背痛、活动受限等,X 线片显示椎体高度压缩>65%,椎体楔形或双凹形改变,Cobb 角为13 ~15°。纳入标准:①骨质疏松者;②因疼痛难以行走或站立者;③经MRI、X 线片等影像学技术检查,确诊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者;④自愿参与;⑤凝血功能正常者;⑥免疫系统正常者。排除标准:①继发性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者;②中途退出者;③椎体感染严重者;④肝肾功能障碍者;⑤因骨髓瘤、骨结核引起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者;⑥合并精神疾病者。其中,跌倒致伤17 例,高处坠落致伤23 例,交通伤28 例。将再骨折26 例纳入研究组,未出现再骨折42 例纳入参照组。

1.2 方法

手术方法:首先,给予患者全身麻醉,采用G 形臂X 先机引导定位伤椎椎弓根,并在皮肤上做标记,确定穿刺角度、进针点和穿刺路径,再消毒铺巾,采用尖刀建立小切口(0.3 ~0.5 c m),选择左侧椎弓根入路,在X 线透视引导下完成穿刺,直至椎体髓腔,取出内芯;其次,导入球囊套充气加压,改善椎体后凸成角,抽出球囊后插入导管,穿过皮质、椎弓根与椎体髓腔;然后,采用G 形X 线机观察,将骨水泥注入椎体,预先注入评估量的1/3,退后0.5 c m,再注入剩余骨水泥,预防骨水泥渗出,若出现侧漏,应立即停止注射,观察其弥散情况,待骨水泥完全硬化后,拔除导管,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1)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 个月疼痛情况,使用10 cm 长度的游动标尺,将刻度一面背向患者,指导其在直尺上标出能表示自身疼痛程度的笑脸,0 分表示不痛,10 分表示疼痛剧烈,分数越低表示疼痛越轻。(2)Ⅰ型胶原C 端肽(CTX-1)水平:采用山东博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BK-28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术前、术后1 个月的CTX-1 水平,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CTX-1 水平比较

68 例患者术后1 个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C T X-1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68 例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与CTX-1 水平的比较( ± s)

表1 68 例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与CTX-1 水平的比较( ± s)

时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分CTX-1 水平/(μg·mL-1)术前7.31±1.220.63±0.19术后1 个月3.10±0.250.29±0.06 t 16.908.53 P<0.05<0.05

2.2 术后再骨折单因素分析

两组性别、BMI、病程、骨水泥注入量、手术部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年龄≥75 岁、手术椎体数>2 个、有骨折病史、伤椎数>2 个、骨密度>2.5 SD 占比,高于参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后再骨折与年龄、手术椎体数、骨折病史、伤椎数、骨密度有关,见表2。

2.3 再骨折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经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手术椎体数、伤椎数和骨密度是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再骨折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讨论

目前,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椎体后凸成形术较为常用,既能减少手术创伤性,又能有效解决患者脊柱畸形、活动受限和疼痛等问题,本文结果显示与相关文献[5]结果相比有一致性。由此可见,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效果理想,在缓解患者疼痛和改善骨吸收方面具有促进作用。这是因为椎体后凸成形术将骨水泥注入伤椎,使塌陷椎体复位,可矫正后凸畸形,从而有效减轻胸腰椎疼痛情况,促使椎体功能的恢复[6]。

虽然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术后部分患者新出现压缩性骨折,关于由自身因素还是手术因素造成的再骨折这一话题具有较大争议。文献[7]显示,在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相关因素中,指出骨质疏松、术中骨水泥渗漏和骨密度是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为了证实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患者术后再骨折的影响,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年龄≥75 岁、手术椎体数多>2 个、具有骨折病史、伤椎数>2 个和骨密度>2.5 SD 占比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手术椎体数、伤椎数和骨密度是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年龄、骨密度、伤椎数与手术椎体数是造成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并加强对抗骨质疏松的治疗,最大限度维持正常骨密度,以降低患者术后再骨折发生率。

猜你喜欢

压缩性成形术骨密度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