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玉文化的根源与其在当代的意义

2022-01-07关守龙

名家名作 2021年12期
关键词:玉器大道天地

关守龙

中国玉文化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瑰宝。那么玉文化的根源在哪儿?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玉文化是否具有新时代的意义?现循历史足迹观玉文化演变以做初浅探究,并与诸君分享。

一、人类与石头的渊源

关于玉文化根源的思考,要从人类与石头的接触开始。距今300 万年到1 万年之间,人类学会使用石头作为初级工具,主要应用在狩猎、防御、生产、生活之中。可以说,打制石器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初级阶段。

二、人类在石头中发现了玉

距今10000 年至5000 年之间,是以人类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物质文明发展阶段。在使用石头的过程中,人类遇到了一种外观美丽、石性又稳定的石头品类,并将石之美者称为玉。这时,人类磨制美玉作为配饰,开始发现美、向往美。玉饰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精神文明发展进入初级阶段。

三、人类开始洞悉大自然的神秘力量,玉从而成为媒介,成为祭祀礼器

上古人类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天地万物的现象,并归类认知,总结出了规律,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智慧,即洞悉了天地运行有一股神秘的力量。上古人类崇拜的这股神秘力量,古人称之为神,后人总结为道。为了与这股神秘力量相通,古人将天下最美好的东西——美玉作为天人沟通的媒介,献给这股神秘的力量,以祈求平安、趋吉避凶,这种行为后来成为祭祀天地的雏形。

四、人类的智者悟道后,玉成为天人合一的承载者

上古人类根据现象总结成理论,又由理论追溯到道的根源,于是通过修炼,去人欲而效仿天地大道。那些深谙利益万物、为而不争、心与天地相通等大道理的,成为人类历史上的智者或古圣。从此,天人合一成为中华民族的至高理念。而上古人类圣贤将道的规律通过玉的造型诠释出来,玉器开始象征这股运行于天地间的神秘力量——道,自此道器合一。后来,人类将道的表象总结成为无极、阴阳与四象等易的理论。比如,兴隆洼出土的圆环形玉器,也许就是无极与天道的象征,而红山文化中的C 龙,则象征阴阳中的阳性开始凸显,体现了人们对上天的崇拜,并效法天的力量。这时,日月星辰的轮转代表自强不息。后来的良渚文化玉琮,则是阴阳中的坤德开始凸显,体现了人们对大地的崇拜,即效法大地之德,重视厚德载物。

玉道自此诞生,是人类智慧的一次极大飞跃。

五、玉是官方礼器和大人物的标识

到周朝时,祭天祭地的玉礼器正式列入官方礼制,以璧、琮、圭、璋、琥、璜来祭祀天、地、四方之神,同时,以六瑞标志官职高低,规定“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壁、男执蒲壁”。《周礼》在玉种、色彩和器形上,都有十分明确和严格的规制。

智者对道的理解通过六件礼器完美呈现,道从虚无演绎成了六器,玉器承载了天地运行以及生死存亡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智者并将此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化于人心,此类人物则成为圣王及大人物,成为百姓的领导者。那时,玉成了人通天地大道的媒介,希望大人物以玉为镜子,践行道之大德,以期中正仁和、利益万物。

六、由道显德,玉成为君子之德的标识物

到圣人孔子之时,群雄四起,礼崩乐坏,大道不通。为了打破阶级固化,让更多人能够亲近大道,开启智慧,懂得依天理而行,无论平民还是贵族,孔子都提倡有教无类。孔子将玉与大道洒向众生,倡导“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并以玉的内外本质演绎出十一德。

(一)“温润而泽,仁也”

玉的光泽很特殊,不强烈,也不刺眼,而是让人产生一种温润的感觉。君子心地善良、忠厚,能够关爱别人、包容别人,和玉的光泽很像,这是“仁”。

(二)“缜密以栗,知也”

“缜密”是致密的意思,“栗”是坚实的意思,“知”是“智慧”的意思,指玉的质地细腻、致密、坚实。君子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和玉的质地很像,这是“智”。

(三)“廉而不刿,义也”

“廉”是边缘、棱角的意思,“刿”是刺伤的意思。指玉有棱角,却不会伤人。君子为人正直、有棱有角,但是却不会伤害他人,这是“义”。

(四)“垂之如坠,礼也”

人们佩戴玉时,玉自然地下垂而不张扬。这就像君子一样,为人谦和、有礼貌,沉稳端庄,不趾高气扬,这是“礼”。

(五)“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

敲击玉石时,会发出清脆、激昂、悠扬悦耳的声音,很远都能听到,最后能戛然而止。君子在国家需要时,能够不遗余力地贡献自己的才能,当国家不需要时,又能够节制自己,这是“乐”。

(六)“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玉的瑕疵不会掩盖玉的美好,而玉的美好也不会掩盖它的瑕疵。君子为人很坦荡、光明正大,不会去掩饰自己的缺点,而这些缺点并不能掩盖他的优点,这是“忠”的表现。

(七)“孚尹旁达,信也”

“孚”是“浮”的意思,“尹”指玉的光彩,“旁达”指由内到外。指玉的光彩从内部发出来,一直到达表面,表里如一。君子一向言而有信、表里如一,这是“信”的表现。

(八)“气如白虹,天也”

玉有长虹一样的气质,直贯天际。君子具有浩然正气,洁身自好,凛然不可侵犯,气势冲天。

(九)“精神贯于山川,地也”

玉的精神浸润在高山和河流中,充盈在整个大地里。君子为人做事都踏实、稳重,好像朴实的大地一样。

(十)“圭璋特达,德也”

圭璋是祭祀用的玉器,表示玉由于具有优良的性质,从而受到重用。君子由于具有高尚的品行和突出的才能,也经常受到重用,为国效力。

(十一)“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天下的人们都喜爱玉、重视玉,就像君子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敬重一样,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君子比德于玉的理念从此诞生。

七、汉朝至清末,玉一直发挥着道德的作用

在各个历史朝代,都盛行“君子佩玉,无故玉不离身”。玉器成为中华民族悟大道的钥匙,成为行大德的象征,成为人类超越人性、升起道心的载体。正如笔者云:上等妙用,由玉入道,超凡入圣;中等妙用,比德于玉,君子以玉为镜,互为关照;下等妙用,装饰于身,祈福辟邪。

八、清末至民国,工业革命开始,玉道陨落

清朝末期,工业革命开始,西方开始强大,东方成为被掠夺的对象,从此东方巨人倒下,引起私欲私心群起,道德之心再次没落,仁义智勇忠成了虚幻。中国一盘散沙,频频被欺。

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悟天地道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学习了西方的优秀文化之后,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道德文化必须回归,辅助人类更好地建设家园。自此,中国人重新开启中华优秀文化的大门,重悟天地之道,践行大道之心,力倡万物并育,打造命运共同体。

十、玉将再次成为中国人天人合一与修身的信物

伴随祖国的强大发展,文化自信必将带来玉文化的复兴。玉器在经历了疯狂的生产爆发之后,国人几乎人人知玉。然而,探寻玉文化根源,才是当代玉雕艺术家的真正责任。他们应以天地道德文化为根源,以玉器为密钥,探索到玉道的源头。

十一、时代使命与意义

如今,玉雕艺术家成为天地自然文化的弘扬者,成为时代道德的构建者,成为精神艺术品的供给者。

我们相信,玉将重新成为人们体悟天地大道、重悟道心的修身器。得道者,胸怀天下,利益万物,勇担“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使命。我们倡导人人佩玉,使悟道、养德、修身成为国潮国风,人人自觉修身齐家,共建太平盛世,继续传承和发扬玉文化。

《大成》乾坤佩

猜你喜欢

玉器大道天地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大道同行
基于美学的角度探讨玉器鉴赏
畅游飞艇大道
收藏玉器要力避四误区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幸福大道145号
会员天地
玉之器
交友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