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根艺如何在创新中求发展—以太行崖柏为例

2022-01-07武卫红

名家名作 2021年12期
关键词:根雕雕刻艺人

武卫红

几乎所有的工美品类都是以奇思妙想和精雕细琢体现作者的高超技艺,但有一项技艺例外,那就是“根艺”。

根艺不同于其他工艺之处在于大自然是其第一原创师,没有哪一个大师敢挑战自然之美。也就是说,如果说其他艺术是“无中生有”,那么根艺就是“锦上添花”,更准确地说是“画龙点睛”,画龙者,天工也,点睛者,艺人也,故真正的根艺师首先是大自然的翻译家,其次才是美容师。

中国传统根艺,文物实证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色,以长江为界,南方以雕刻见长,北方以自然为主。

广义根艺大致分为雕刻类和自然类两大类,两者虽都取自然美为原版,作品都讲求天人合一,但侧重点不同。本质之别在于作品的趣味中心在何处,是人为雕刻部位还是天工整体大势。

传统自然根艺一般是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动物等为题材,讲求七分天然、三分人工,重发现,轻雕工,少雕多磨、只出大形。其作品由于独特的天趣性,故普通百姓喜闻乐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渊源。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因南方根材遍布,传统木艺文化发达,故在南方如福建、广西、浙江等地逐步形成了好多辐射全国的根雕市场,而北方民间传统根艺人却大多仍各自为政、自娱自乐,难以走出大山,走向市场。

南方雕刻类根雕制作技艺理论基本成熟,无需多叙,而北方自然根艺理论基本空白,本文以北方名木——太行崖柏为例,从五个方面力图探求一条自然根艺的新路子。

《咬定青山》

一、巧施艺磨

打磨在以雕工为主的南方木雕根雕中,作为配角,一般为小工代劳的技术活,因为只有打磨光亮到位,才能突出精美的雕工。

而打磨在自然根艺的创作中为重中之重。太行崖柏根材大多形美而个头小,真正适合雕刻的并不多,故打磨件就成了各类崖柏艺术展销会的新亮点。

大多根艺人认为一亮遮百丑,技艺上最常在打磨细度上比高低。事实上,打磨过火,光亮像金属,色匀如橡皮娃,就失去木头的本质和韵味。

确实,做好自然根艺,首先要在打磨上下功夫,下功夫不是越明越好,而是要艺术处理,即“艺磨”。

“艺磨”不是纯技术活,而是艺术创作,要学会用美术的色彩、线条的眼光去因根施磨。

自然根艺创作前要审根,审根不仅要像传统定型那样裁剪,更要因题施磨,决定如何处理色与纹。打磨原则以不破坏自然色纹肌理为最佳,如有打磨必要,要尽可能突出根材内皮的自然美。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模式的大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不断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加强他们的自身素养,以此在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初中英语学习得以升华。

更形象一点,应把打磨的砂纸比作画家手中的笔,不同的是,后者是加法,前者是减法,后者是白纸出彩,前者是本色分层。

崖柏根据风化程度不同本身就具备不同颜色,不同处理方法又能呈现更丰富的色彩和层次。去皮打磨不是一光而尽的狗褪皮,而是根据主题需要翻阴阳,出层次。

另外,崖柏与众不同之美是去皮后本身具有柔美的“黑线”,就像国画中的线条。钩刀勾线和砂纸打磨不能像梳头发一样理顺即可,要因材依题,灵活磨线,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实或虚,随机应变。根艺黑线磨好,犹如绘画线条既要流畅又要有变化,作品不只油光可鉴,更要有艺术感染力。

二、组合搭配

无论传统根艺还是木雕,都讲求一木雕成。而崖柏艺术的兴起,使一木雕成的根艺创作理念顷刻推翻。

各种崖柏艺术展会上,好多完美天成的太行崖柏令艺术家看得目瞪口呆。让根艺家在自然美面前叹为观止的同时,却不甘做大自然的搬运工。既然其完美天成,如何人为创作?

可见,用传统的减法已远远不能满足根艺创作的要求,只能用加法,在配座、配景上做文章(下文的配景也包括配座)。

天成崖柏和奇石、陶瓷、盆景、铁艺、书画等组合搭配,异质同构,很多艺人发现,可在不改变原根生态的前提下,更好地表达主题、展现意境,不失为两全其美的崖柏艺术创作方法。

艺术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传统的根艺也能引进现代设计艺术(立体设计、色彩设计)理念,以崖柏为主的不同材质的搭配,就像小的园林设计,同样蕴含着作者的创作主题和技艺。

三、配图衬根

传统自然根艺虽最大程度保持原生态,但最致命的弱点正是为保持天然,从而限制其主题深掘,不像木雕一样随心所欲用雕刀表达思想,长此以往,一直停留在像猫像狗之类的童趣层面,无法前行。

如何深化主题?平面设计为根艺创作提供了方便,电脑可根据根艺创作主题需要,在电脑中寻找摄影、书画、诗词做背景,或自己吟诗作画与根艺组合成画,妙趣横生,相得益彰,能起到独体根艺不能达到的意境效果和文化表达。

根艺意境图的融入,使自然根艺不像是民间传统的猫猫狗狗浅白,更能把诗词、书画、摄影等高雅艺术融入其中,整体提升根艺创作的文化层次。

四、以雕点睛

自然根艺不同于以雕刻为主的根雕,自然根艺功在选材,重在发现,雕刻不必细,但必须准。

太行崖柏最明显的特点是料小形飘,油大色杂,大多不太适合雕刻,这也为创作自然根艺提供了契机。

根艺不必追求惟妙惟肖,要秉持自然美,我们不提倡凡根必雕,“雕”为不得已为之。学习雕刻对自然根艺人来说只是解决把形不准的缺陷。但不去审根处处细雕显能,就如张德和大师所评,是“雕根”而不是“根雕”。

审根是最重要的一环。审根,一半是读懂根材的自然美,一半是以根立意,融入思想,最后做到天人合一。

根艺天然的本质决定它更像一幅立体的大写意画,根艺本质擅长肢体语言、肌理语言,而不擅长通过雕刻细节来刻画表情,故雕刻只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只是出大形,而无须非要人胜天艺,喧宾夺主。

五、抽象造型

传统的自然根艺,大多以百姓身边最熟悉的物象为题材。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凡根必像,即使牵强也非要从中找出个猫狗龙凤不罢休,未免思路太狭窄。

《凤舞九天》

太行崖柏造型小而精,如果打开抽象艺术的大门,选材就丰富开阔得多。

大美无言,大象无形,古代太湖石不一定以象形为美,而是以痩、漏、皱、透为美;而黄山不一定每座山都以象形为美,而是无形契合了人类几千年来提炼出的美的韵律和规则。可见普通观众也不一定只能接受浅显的象形美,只要真美,即使不像,也能激发美的共鸣。盆景作为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不一定都做得像猫像狗,而是根据大自然提炼出的形式美的法则,取舍定型。

根艺原材大多是杂乱无章的,根艺是一门发现艺术,发现不只是从中发现表象的猫狗,而是先发现自然美隐藏的韵律章法,并大胆裁剪,提炼出其中的最美,作品虽不一定都像什么,但见仁见智,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给人以广阔的、多样的想象空间,此时不像胜像,这就是成功的。

“像”不是一成不变的俗套,“美”才是亘古不变的方向。

自然美本身就是自然根艺创作最大的优势,崖柏本身就是一幅天然画,同时具备中国画的线条美和西方油画的色彩和层次,我们要回归本真,潜心创作,又要甘做自然美的配角,努力发现。

时移世易,不变则退,无论是民间老艺人还是新一代艺人,要取南工之长,又要立足北方自然特色;既要重新夯实美术基础,又要汲取当代最新设计艺术和抽象思维理念,不断创新。但愿我们一起不断学习,顺应时代潮流,早日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猜你喜欢

根雕雕刻艺人
浅谈幼儿园大班根雕活动的研发与实施
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有趣的根雕》
朝三暮四
雕刻树叶
艺人指数Top10
雕刻时光
花灯艺人
根雕艺术品正逐步进入收藏领域
猴子杀鸡
雕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