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0 m m 圆片在光刻机内旋转135°曝光的方法

2022-01-06强,赵磊,刘磊,曹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21年6期
关键词:光刻机原机机台

申 强,赵 磊,刘 磊,曹 鑫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16)

光刻是整个半导体芯片生产中重要的工艺步骤,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同一片圆片一般需要经过多次曝光工艺,形成多个曝光层,层与层之间必须满足精确的位置关系,即套刻精度。光刻工艺的初始阶段,会在第一层曝光时留下标记,作为后续曝光层定位的依据。对准系统是光刻机重要组成部分,其决定了所能达到的套刻精度。NIKON i12D光刻机圆片对准分为搜寻对准(search alignment)和全局对准(enhanced global alignment),可以理解为前者是粗对准,后者是精对准。对准系统的扫描范围只有数百微米[1],因此,将圆片精准地传送至承片台上,是圆片进行对准的前提和保障。

1 Notch 定位原理

NIKON i12D Type3 型光刻机的Notch 定位分为圆片找中心和圆片Notch 定位两个步骤。机械手从片架取出圆片到达指定位置后,沿着Y 方向,穿过找中心传感器下方后,将圆片放置于旋转台上(如图1 所示)。通过读取反射回传感器上的光信号转换成的电信号,机台能够确定当前圆片的圆心位置,并进行相应的位置补偿,以确保圆片被放置于旋转台上时能够随其同心旋转。圆片找中心的原理在相关论文中已有详细说明[2],此处不再做过多论述。

图1 原机 Notch 定位结构

Notch 定位采用的是反射式传感器,圆片随旋转台同心旋转时,上方传感器发出的激光打在圆片的表面,沿原路返回,被传感器接收。在圆片的旋转过程中,当圆边经过传感器时,激光被有效反射,因此信号处理板能够接收到明显的光信号,进而转换成高电平信号。而当Notch 经过传感器时,激光直接穿透,没有光返回,信号处理板接收不到光信号,形成低电平信号(如图2 所示)。通过两个传感器的共同作用,进而有效进行Notch 定位。

图2 Notch 定位原理示意图及模拟信号

2 搜寻对准原理

Notch 定位后,圆片被传送至承片台上,完成二次预对准后进行标记对准。对准分为搜寻对准和全局对准,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保证。一般对称设置两个搜寻对准标记,M1和M2(如图3 所示),根据程序内编写的标记位置,搜索并确定M1的X1和Y1实际坐标,M2的 Y2实际坐标。通过 Y1和 Y2可以计算出圆片当前位置相对于承片台坐标系的旋转角度。根据X1/Y1/Y2的结果,机台会计算出当前圆片的缩放比例、圆片正交性和圆片旋转,若数值不超限,机台会自动修正并进行全局对准,若数值超限,机台会报警,要求重新进行搜寻对准。

图3 圆片搜寻对准标记示意图

圆片完成所有的工艺步骤后,需要通过划片将完整的圆片切割成单个芯片,应用较为广泛的是砂轮划片机和激光划片机。一般来说,圆片的晶向会与芯片的排布方向近乎平行,那么划片过程中只需沿着平行和垂直晶向的方向切割,划片完好率高。但由于购买的一批次150 mm Notch GaN圆片,晶向与Notch 定义的圆片坐标系存在大约45°的夹角(如图4 所示),即划片槽与晶向之间存在45°夹角。实践证明,此类圆片进行划片工艺时,崩边问题明显,部分芯片管芯被破坏,划片完好率明显下降。为解决此问题,需要在NIKON i12D光刻机上进行光刻工艺时,将圆片旋转45°,使曝光Cell 与晶向平行。

图4 圆片晶向及划片方向示意图

3 Notch 旋转 135°方法

圆片Notch 定位取决于两个Notch 定位传感器,原机的两个传感器位于机台的正前方(见图1),考虑将该传感器以旋转台圆心为中心,逆时针旋转135°左右放置,那么Notch 就会处于工艺需求的位置。为了保证光刻机良好的工作状态,需要定期对机台做测试,为了减少圆片差异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一般会选出几片状态较好的圆片,称之为参考片。但由于参考片长期反复的使用,表面活性变差,容易产生掉胶现象,严重影响测试结果。可以通过在圆片表面长一层100 nm 的SiN 介质,有效解决掉胶问题。但由于该层介质为墨蓝色,严重降低了圆片表面的反光性,Notch 定位传感器从上方发光打在圆片表面后,只能接收到较少的反射光,即使将传感器放大器的阈值降到很低,其工作的重复性也较差。同时,将Notch 定位传感器改制于135°位置处,其模块会与侧边的传输手臂产生干涉,因此采用圆片背面Notch 定位的方法(如图5 所示)。

图5 改造后Notch 定位结构

4 Notch 旋转 135°硬件改制

4.1 原机平台改制

将Notch 定位模块安置于原机平台上,位置必须准确。工作时,圆片与旋转台同心,并随之旋转,我们所需要的Notch 135°实际上就是以坐标系的X 正向为基准,旋转台的圆心为参考,逆时针旋转45°,那么Notch 实际上就旋转了135°(见图5)。150 mm 的圆片,半径是75 mm,所设计加工的各模块也有一定的宽度,因此将偏移量设为60 mm。预留的两个螺纹孔用于固定角度调节块,角度调节块设计成U 型槽,方便于Notch 旋转角度的细调,暂且将角度方向的偏移量设为17 mm(如图6 所示)。

图6 原机平台改制示意图

4.2 设计、加工焦距调节块

圆片Notch 定位传感器采用的是KEYENCE双数显光纤发光器FU-21R,理论焦距范围为15 mm±2 mm,连接了KEYENCE FS-V21R 放大器。实践证明,对不同材质的圆片,Si 和GaN,采用背面Notch 定位的方式,当焦平面处于15 mm左右时,能够从放大器上看见明显的反射信号。焦距调节块如图 7 所示,U 型槽 2 用于 Notch 定位传感器高度的调节,以确保工作时圆片背面处于最佳焦平面。

图7 焦距调节块示意图

4.3 设计、加工传感器间距调节块和径向调节块

两个Notch 定位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对Notch定位结果有很大影响。实践证明,即使将两个传感器按照原机的间距定位,也未必能够实现Notch 的正确定位。在新的模块上,必须要保证两个传感器之间的间距可以调节,因此设计了U 型槽4(如图8 所示),传感器从下往上插入后,从侧边用顶丝固定。圆片随旋转台旋转时,Notch 定位传感器的最佳位置是,所发出的激光打在圆片背面时,近乎与圆边相切。因此,这就对传感器相对于圆片的径向位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原机平台改制的60 mm只是粗略的位置,还必须微调U 型槽1 达到要求的理想位置(如图9 所示)。

图8 传感器间距调节块示意

图9 径向调节块示意图

4.4 设计、加工角度调节块

150 mm GaN 圆片的曝光工艺,标记是在某型号扫描光刻机上曝光完成的[3]。该机台较先进,能够在参数内设置Notch 旋转的角度。因此,一层标记曝光完成后,相对于Notch,标记能够精准地沿着圆片的圆心旋转135°。在i12D 机台上执行后续的曝光工艺时,Notch 必须同样精准地旋转135°,一方面是在执行Y1的搜寻对准时,能够在ITV 内直接看见标记,或者只需要手动移动较少的距离就能看见标记;另一方面,执行Y2对准时,由于机台旋转电动机的能力只有±15 000 μrad 左右,若Notch 角度偏转较大,即使通过手动干预在ITV上看见了Y2的标记,也会因为旋转电动机超限导致报错。如图10 所示,角度调节块上预留了用于旋转角度调节的U 型槽3。

图10 角度调节块示意图

5 位置、信号调节

Si 和GaN 圆片处于焦平面时,可以观察到从Si/GaN 圆片背面反射回的信号可高达300 左右,为保留较大的冗余量,将放大器阈值设定为80。将4 个模块进行组装(如图11 所示),固定于原机平台上。选用带有标记的圆片传片找标记,首先根据Notch 定位效果,对两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传感器相对于圆片的径向位置进行调节,确保能够完成Notch 定位。再根据ITV 内标记的位置状态,调节角度调节块,直至圆片传送至承片台上进行搜寻对准时,在ITV 上标记可直接看见,并且标记横平竖直,Y2标记对准时不超限。

图11 Notch 定位模块示意图

6 测试验证

为了验证改造后的成功率与稳定性,对执行圆片传输进行重复性测试。选用一片已有标记的150 mm GaN 圆片,测试次数设置为20 次,执行测试后得图12 所示的数据。i12D 要求的测试指标是:离散(X)<5 μm,离散(Y)<5 μm,离散(Y 旋转)<5 μm。测试结果虽略高于指标,在手动干预的条件下,能够满足生产需求。使用改造后的机台,完成150 mm GaN 圆片的所有曝光工艺,最后进行划片工艺。划片结果表明,芯片崩边的现象得到显著改善,划片完好率明显提升。

图12 圆片传输重复性测试结果

7 结束语

根据所购的150 mm GaN 圆片的晶向,通过对 NIKON i12D(type3)型光刻机 Notch 定位传感器模块的改制,实现了芯片排布方式与圆片晶向平行,有效降低了划片过程中由于芯片崩边而引起的报废概率,显著提升了产品完好率。事实上,本文所设计的模块,在不与机台内部其他硬件干涉的前提下,可实现Notch 任意角度的旋转,成本低廉,结果可靠。

猜你喜欢

光刻机原机机台
米勒循环配气机构动力学分析及对比
中国光刻机崛起之路
光刻机打破ASML垄断还要多久?
核桃上雕船不稀奇头发丝上能刻一个足球场!
优化PROTOS70梗中含丝量技术性研究
中医名言拾粹
Atkinson循环发动机燃油经济性与排放性试验
一种橡胶硫化机机台的夹柱结构
双面光刻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分析
直喷柴油机双壁面射流燃烧系统燃烧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