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那坡县高寒山稻区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情况及防控建议①

2022-01-06李天娇黄贤教张正淳凌逸群李勤英马修国雷诗敏何勇强

广西植保 2021年4期
关键词:叶枯病田块山区

李天娇,黄贤教,张正淳,凌逸群,李勤英,马修国,雷诗敏,何勇强*

(1.广西大学农学院 南宁市 530004;2.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宁市 530004;3.广西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南宁市 530004;4.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农业农村局 那坡县 533900)

水稻白叶枯病是世界范围内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病原菌为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俗称白叶枯病菌[1]。该病曾在我国多地流行,主要通过风雨、露水、灌溉水等传播。水稻受害导致叶片干枯、秕谷增加、米质下降,一般减产10%~30%,严重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科技工作者育成了一大批适合在生产上应用的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水稻白叶枯病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3]。然而,近年来由于白叶枯病菌毒力变异、品种抗性下降等原因,水稻白叶枯病在我国部分稻区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广西的水稻种植遍布全区,根据纬度、海拔高度,以及温度、日照等影响水稻生长的生态因子,将全区划分为桂南、桂中、桂北和高寒山区4个稻作区。桂南、桂中稻作区受台风的影响,水稻白叶枯病常有发生,桂北地区近年来也有该病发生的报道,而广西高寒山区水稻白叶枯病的有关研究和报道比较少。

那坡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边陲,毗邻越南,是华南地区为数不多的高寒山稻作区,山泉灌溉,适宜发展优质稻、特色稻产业。2020年8月中旬,那坡县水稻在部分地区(德隆乡、百合乡、城厢镇等)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稻白叶枯病症状,部分田块的病叶率达75%以上,是近10 a来最为严重的年份。那坡县水稻白叶枯病显症时,大部分水稻已处于灌浆期,不再适合施药防治,发病田块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弄清此次病害发生的范围、找出发病的原因,广西大学与那坡县农业农村局联合,系统地开展了水稻白叶枯病的调研,现将2020年那坡县高寒山稻区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情况总结如下:

1 发生情况与特点

1.1 发生概况

那坡县2020年水稻白叶枯病是近年来发生最为严重的一次,80%的乡镇均有发生(表1),发病田面积约有620 ha,病田面积比例较大的乡镇为百合乡(26.1%)和德隆乡(24.2%)。发病最严重的田块为城厢镇隆平村一块稻鸭共养稻田,病叶率达90%,海拔最高的发病稻田为念头村的高山稻(海拔1 200 m以上),病叶率达50%,百合乡念银村念银屯高山稻(海拔1 200 m)病叶率达75%。连片发病最大面积约66.7 ha,位于城厢镇新村沿河稻田。

表1 那坡县2020年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状况

根据田间调查,叶枯型和急性型水稻白叶枯病均有发生。叶枯型是常见的症状,病斑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沿叶脉、叶缘向下纵横扩展成干枯斑,严重的可达叶片基部和整个叶片,水稻病健部交界线明显[4]。沿主脉侵入扩展的则中部白枯,而主脉两侧的叶肉组织仍有绿色。沿叶脉侵染的主脉保留绿色,而两侧对称或不对称枯死。部分田块病叶,可观察到形似小黄米(或琥珀色珠状)的菌脓的病征。发病时间较短的枯叶颜色浅黄色、白色,随时间会逐渐变土灰色,有些可能出现腐生性真菌霉点[4]。急性型表现为,叶片呈灰绿色、青枯状失水,叶缘向内卷,病健交界边缘不明显。全叶呈青灰色或灰绿色,呈开水烫伤状,或速冻伤害状,失水后叶片纵卷青枯,病叶上也会出现珠状菌脓的典型病征[4]。雨后淹水田块,急性型症状比例较高(如城厢新村沿河稻田,达约60%),提示引起此次病害的菌株的毒性较高。

1.2 发生特点

那坡县水稻白叶枯病的特点是:高寒山区稻田、沿河、沿公路边稻田、稻鸭共养、洪水浸泡的稻田普遍较重,多数发病田的病叶率在30%以上。位于海拔较低的平孟镇、百省乡的水稻没有明显的白叶枯症状,但与云南省接壤的城厢镇百林村,高寒山水稻也没有明显的白叶枯病症状。

调研结果显示,感病品种多为宜香系列品种、中浙优8号和野香优9号为易感病品种(表1)。而本地的农家自留种、糯稻等没有明显白叶枯病症状。

调研中也发现,水稻白叶枯病与其他病害复合感染的情况比较明显。德隆乡念头村的白叶枯病田中(病叶率约50%),稻曲病发病也比较严重,病株率可达30%。城厢镇新村部分稻田有明显的白叶枯病与条斑病复合感染。

发病严重的田块,有明显的病窝,病窝中心有死蔸现象。较早染病的枯叶,随风吹、雨打,往往形成麻批状披散。发病的水稻光合作用能力降低,灌浆较差,产量和品质都会受到影响。

2 发生原因分析

2.1 品种易感问题

由于那坡县高寒山区特点,多数农户选用四川、浙江选育的水稻品种。部分品种在引种初期,表现良好。随时间推移,某些品种丧失了抗病性。例如宜香2239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院用优质不育系宜香1A与优质强恢复系宜恢2239组配而成的高产香型杂交稻品种,2007年四川审定品种(川审稻2007001)。该品种适合一季中稻种植,具有丰产、稳产、品质优、适应性好等特点[5]。但是该品种已被推广10多年,抗病性可能退化,表现出明显的易感性,造成大面积发病(表1)。2020年在那坡县种植的宜香系列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中浙优8号和野香优9号也表现出易感病的问题。调研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单一且抵抗力较低,是此次白叶枯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2.2 种子处理与田间管理

水稻白叶枯病属于种子带菌型病害,种子消毒不够严格往往是最初的病原来源。同时,稻茬中残存的病原也具有引起发病的可能性。施肥、用药不合理,部分田块可能存在集中施肥、偏施氮肥等,用药不及时或者缺乏针对水稻白叶枯病的药物。部分田块栽培密度过大,导致通风率和透光率不良,也是白叶枯病发生的因素之一。

2.3 山区环境与气象条件

南方山区气候条件有助于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侵染。那坡县属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夏季气温常在25℃~30℃,属于水稻白叶枯病菌最佳生长温度。同时,这个时期,山区的水雾天气较多,湿度大,有助于该病菌的侵入。山区夏季急雨山风,有利于病菌传播。

2.4 漫灌与淹水

山间梯田串灌也有利于病害的流行、蔓延。那坡县的水田大部分为山涧梯田,在上游田块被病菌污染的情况下,串灌会加剧病害的流行、蔓延。雨水易引起山区小流域洪水,短期浸淹禾苗,引起小范围严重发病。

2.5 稻鸭共养

稻鸭共养发病较重。鸭在田里吃杂草、食害虫,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稻鸭共作与有机稻生产可谓是相得益彰。但是在一定范围内,鸭子运动增加了病菌与水稻的接触、稻叶受伤的机会,特别是细菌性病害更为严重。

3 防控对策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其原菌可从叶片的水孔、伤口、茎基、芽鞘或叶鞘基部和根部伤口侵入,形成系统性侵染,几乎可在全生育期危害水稻的安全生产。现代水稻栽培提倡绿色种植的理念,水稻白叶枯的防治也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针对那坡县高山稻区的特点,采取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田间管理为中心,结合靶向施药的综合防控策略。

3.1 选用适宜高寒山区的抗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植物病害流行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农业部门把好种子关,针对流行菌株致病型(正在鉴定流行菌株的致病型),选择与当地土壤、气候等环境相适应的审定品种;注重品种的合理布局,不断更新品种,避免大面积、长期栽种同一品种,减少病原菌变异及抗性丧失的风险。注意加强种子检疫,严格种子消毒。

品种老旧、遗传背景单一是造成那坡县水稻白叶枯病大暴发的主要原因。调研结果显示,宜香系列品种在四川省进行了审定,但在广西、云南和贵州并未审定,那坡县对该品种的引种存在不适应、感病的风险。此次那坡县大面积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凸显了种子问题的隐患。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研部门和种子管理部门应该重视高寒山区水稻品种的创制和引进,为发展广西高寒山区特色、绿色水稻产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源头保障[6]。

3.2 种子处理与无病壮秧

水稻白叶枯病是典型的种传病害,种子检疫和种子处理是预防水稻白叶枯病的前提。无病高寒山区要防止带菌种子的传入,杜绝从病区引种调种。

育秧前,做好种子消毒。一般可用强氯精、漂白粉或福尔马林(40%甲醛)处理种子。绿色水稻可选用石灰水、乙蒜素等处理种子[6]。同时,对秧田、苗房、苗床或托盘也要采用上述药剂处理,培育无病壮秧。

3.3 水肥管理

山水、山泉串灌是山区梯田的特点,节能、节水、节肥,但也给水稻病害防控带来一定的不便。因此,防止水源污染,加强排灌管理是山区水稻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之一。整个生产周期,密切关注上水位田块的病情变化,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灌溉,始终坚持“寸水返青”的灌溉原则,避免大水漫灌。根据水稻的生育期,合理排灌、晒田、润田,既能调节水稻生产,又能节水保肥,在发病期能起到控制病害蔓延的效果。

合理施肥是田间管理的核心,当前水稻生产中提倡测深施肥技术、肥料缓释技术和测土施肥技术等。高寒山稻区往往以中稻为主,可与冬种绿肥、瓜类等轮作。病害防治要与施肥技术相结合,避免氮肥过量,穗肥适当补充磷钾、中微量元素,达到以肥调病、控病的目的。

3.4 合理开展稻鸭(鱼、虾)共养

稻鸭(鱼、虾)共养模式不仅能够降低病虫害发生率,通过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保障水稻绿色、可持续的种植模式,还能增加土地比较价值。但在调研中看到,稻鸭共养稻田,水稻白叶枯病发病最为严重,鸭子活跃的区域,枯叶死蔸比例高,水稻产量降低。稻鸭共养水稻白叶枯病的问题,在广西其他地方,如横州市(原横县)也有发生。推测鸭群运动增加了病菌与水稻接触和稻叶受伤的机会,加剧了病菌在田间的传播。因此,建议开展稻鸭(鱼、虾)共养,预先要进行病害风险评估,对可能发生的病害,在防控方法、药剂方面要有预案。对老病区在有效防控之前,一般不建议稻鸭(鱼、虾)种养。

3.5 病情监测与合理施药

水稻白叶枯病具有来势猛、传播快的特点,要做到及时发现病灶,及时合理用药,遵循有点治点、有片治片原则进行。加强监控测报,做到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对于老病区要从育秧期开始用药防治,大田防控要紧盯风、雨、涝,雨涝后及时施药。可选用铜制剂(噻菌铜)、噻唑类制剂、氯化异氰尿酸类制剂,以及申嗪霉素、中生菌素、宁南霉素等,按使用说明,可交替使用。早期施用生防菌剂,也有一定保护效果。药剂防治一般连续施药2次(间隔7~10 d),施药后遇雨应及时补施。水稻孕穗、扬花期尽量不用药,特别是孕穗后,使用铜制剂易形成药害。

山区稻田采用无人机监控、施药,更能发挥无人机跨越山间梯田障碍的优势,可有效提高生产中防控水稻白叶枯病的能力。

4 结语

广西水稻区划大部分属于华南双季稻稻作区,少部分为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而那坡县就处于这两大稻作区的交界处。人们对典型的华南双季稻稻作区和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云南)的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规律、流行的主要菌株、防控措施等都有较为系统的研究[7],但是,对于广西高寒山区水稻白叶枯病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8]。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病菌鉴定,初步掌握了2020年那坡高寒山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状况,目前正在分离、鉴定那坡主要病田的流行菌株,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广西高寒山稻区水稻白叶枯病研究的空白,对今后该稻区水稻品种的布局、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致谢:感谢那坡县农业局组织各乡镇农技人员(陈福财、黄凤龙、黄宏峰、李勤勇、李志合、梁朝品、蒙玉清、农恩山、农忠诚等同志),广西大学那坡县驻村工作队员张平刚、林南平老师参加了此次水稻白叶枯病调研。

猜你喜欢

叶枯病田块山区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山区修梯田》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土地整治项目中土地平整设计技术研究
山区
水稻白叶枯病菌Ⅲ型效应物基因hpaF与毒力相关
苹果炭疽叶枯病在芮城县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
基于精细化分区的农地整理田块规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