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做合一构建小学科学探究课堂的思考

2022-01-01蒲元香

科学咨询 2021年41期
关键词:合一科学探究

蒲元香

(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中方镇中心小学 湖南怀化 418005)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师需要将传授知识型课堂转变为科学探究型课堂,教学做合一背景下的探究课堂是指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通过教学做合一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动力,增强师生、生生互动频率,从而更好地完成科学探究活动。为了更好地构建探究课堂,教师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积极创新教学方案,以便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除此之外,教学做合一模式的投入,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同时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1]

一、教学做合一模式运用于构建小学科学探究课堂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的下发落实,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其主观能动性,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目标。陶行知先生强调了教学做合一的中心是“做”,“教”和“学”都是围绕“做”开展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经常会采用“一言堂”的模式,使得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忽略了探究课堂的实质,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升。但是,在教学做合一引导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探究主体,学生的学习潜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积极创新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全面增强其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做合一构建小学科学探究课堂的策略

(一)搜集网络资源,开展预习探究

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便利为学生开展预习探究,使其能够按照教材内容、学习目标,自主地进行课前预习探究,对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要能够清晰地把握。当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充实和发展,会更好地配合教师、同学完成互动探究。课堂期间,教师将不会再把重点放在向学生传递基础知识上,而是注重带领学生深化巩固知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使得教学做合一模式更好地体现,并且帮助学生将科学学习过程能够更加深入。

例如:在学生学习四年级科学下册《凤仙花开花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明确制定出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一株凤仙花,认识凤仙花的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学会根据花的结构可以将花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并且认识到在花的各部分结构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然后教师再据此录制微课,促使学生观看了解。接着,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搜集网络资源等形式,对本课中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了解记录,做好基础知识的预习工作。这样一来,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顺利引导学生去“学”和“做”,帮助学生在课上能够更有重点地听讲。同时,学生还可以在预习探究过程中找到自己难以解答的问题,然后带到课上,和老师、同学展开互动讨论,当学生的学习疑问能够被清晰地解答,便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知识吸收效率。[2]

(二)明确教学任务,指导思考探究

明确的教学任务就像课堂活动的指明灯,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授课指明方向。不同于预习探究的是,教师可以在探究课堂的导入环节向学生说明学习任务。为了通过教学做合一提高小学科学探究课堂的效率,教师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明确学习任务,只有在学生了解到具体要学什么的时候,才能产生积极的探究动力。对此,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备课,保证“教”的质量,引入“学”和“做”的高效模式,制订出切实科学的活动方案,促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自己的探究方向。

例如:在学生学习四年级科学下册《凤仙花的一生》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用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体,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实物的环节设计探究,以此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在花的各部分构造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同时,教师可以在学习任务的发布中组织花的专题研究,鼓励学生自主分析花的相同和不同,可以根据凤仙花和其他植物的构造将花分成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并且能够意识到任何自然要和谐相处,懂得珍爱生命。在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若干,提出问题:大家看到这么多种花,最想研究花儿的哪些问题?学生会积极地回答:“花的构造、颜色、气味、形状等”。教师通过问题引导,促使学生开展积极探究。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制订研究计划,组织学生思考探究:凤仙花一个生命周期中几个阶段的生长变化及所要经历的时间是哪些呢?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原因。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并提高对知识的感受度,进而感受到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户外,和大自然近距离接触,以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探究动力会得到切实提升,课堂活动氛围也会变得轻松愉悦,其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得以增长。[3]

(三)制定思考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科学是一门理论知识较强的学科,为了实现高效教学,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吸收效率,教师要积极改善传统教学活动中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并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方案中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机会,促使其能够积极参与课堂的探究活动,并点燃思维的火花,对相关科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以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可以制定思考问题,为学生提供探究机会,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学做”环节。

例如:在学生学习四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相关思考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带来一新一旧的鞋子:“如果你去参加拔河比赛并且想取胜,你会选择哪双鞋子?”接着出示几张拔河比赛的图片,提问学生:“为什么穿新鞋子的获胜率会大呢?”通过具体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点燃思维的火花,然后使其迸发积极探索的动力,接着,让学生通过阅读书本材料,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摩擦力。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通过探究、思考,完成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并全面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及思维能力。[4]

(四)设计小组模式,鼓励合作探究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群人的力量总是要比个人的力量强大,在教学探究活动中,也是如此,每位学生都具有其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每个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角度和认知水平也不尽相同。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增强其学习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方向,鼓励学生在小组探究中学习和思考,使学生在小组中畅所欲言、积极展开交流,并有效吸取他人的知识经验,丰富和巩固自我认知,从而呈现良好的教学做合一课堂。

例如:在学生学习四年级科学下册《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的过程中,教师借助“小猫种鱼”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种子发芽”的意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促使其以“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为例进行讨论,同时思考: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蚕豆发芽必须要有水?在相关实验活动引领下,可以使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并共同制定实验环节,做好实验计划表,然后开启实验探究活动。在实验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结果汇报,同时向学生提问:你们在实验中改变了什么条件?哪些条件不变?怎么样可以知道“种子萌发需不需要水”?为了保证实验公平,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哪些方面?通过系列活动的制定与实验方案并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动力,从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全体学生迸发积极探究动力,全面提高学习效率和对科学课程的兴趣,以此构建高效的小学科学探究性课堂。

(五)营造学习情境,丰富课堂探究

学习情境能够影响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扩充知识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环节,为教学做合一模式做好铺垫。当学生能够在一个以自身为主体的探究课堂中,其学习效率会不断得以提升。同时,在构建小学科学探究课堂过程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科特点,为学生传递多样化的知识资源,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教”中领悟学习方法,并且将“做”切实到位,使得自己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具有深度。

例如:在学生学习四年级科学上册《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的过程中,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探究,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课内知识。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邀请一名学生到台上吃饼干,引导学生注意听、看,关注食物在体内旅行的状况。为了使学生的科学知识得以全面丰富,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以切实增长,教师为学生营造了拟人化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增添了学习知识的乐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出示一些人体主要消化器官图,通过了解这些知识资源,可以切实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其对科学的探究兴趣。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呈现,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5]

(六)构建师生互动,增强分析探究

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活动主要集中在引导学生深化探究所学内容上,对此,教师可以运用课堂问答的形式,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其科学素养,同时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环节。同时,教师采用问答互动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度,从而构建高效的探究课堂。

例如:在学生学习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其探究动力,教师可以采用师生互动的问答环节引导学生思考:①用力按压鼓面,鼓面发声吗?轻轻击打鼓面,鼓面发声吗?②用力弯曲钢尺,钢尺发声吗?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发声吗?通过提问,一方面检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有效提升课堂的互动率。在教师向学生提问结束之后,学生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开展思考探究活动,完成对知识的吸收,并全面提升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学做合一的探究课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提高学生参与探究课堂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并做好教学反思工作,促使学生能够在探究活动中高效吸收知识,切实增强综合素养。除此之外,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念更好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使其能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方案中“以生为本”的教育要求,促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更加顺利、流畅,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够不断得以发展提升。

猜你喜欢

合一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教学做合一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人剑合一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开封“22证合一”开全国先河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