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物理高效教学课堂的实践研究

2022-01-01冯艳云

科学咨询 2021年41期
关键词:物理内容探究

冯艳云

(聊城文轩初级中学 山东聊城 252000)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要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出发,以促进学生长远发展为主,结合素质教育内容,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也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结合物理教学内容做好反思工作,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实现物理教学目标。

一、打造高效物理课堂的意义

(一)凸显学生主体性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一直将提升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讲授式为主。但是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教师需要从传统教育模式出发,引入适合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物理知识。在传统教学中主要以教师为课堂主体,虽然能够节约学生探索时间,但是也很容易让学生失去探索机会,当学生长期处于这一状态后,势必会养成依赖教师等习惯,影响到了自身的思维发展。因此在教育中就要从转变教学方法出发,清楚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只有让学生能够主动构建知识,才能获取丰富的知识,才能掌握学习方法。所以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明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能力知识情况,遵循教学规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探讨与合作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1]。

(二)引入生活化理念

初中阶段中物理一直是学生学习中存在着一定难度的学科,同时在学习兴趣方面也是相对匮乏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物理知识有着枯燥乏味等特点,加之与生活联系较少,使得学生学习欲望不高。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就要从加强物理与生活联系入手,引入生活化教育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主,在引导学生将教材知识与生活联系的基础上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科学学习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图片等来吸引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需要主动将物理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与物理知识相关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出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与学习中找出存在的问题,获取生活经验,逐渐提升自身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三)锻炼自主探究能力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就要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等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学习过程,逐渐形成物理观念,养成物理思维,端正学习态度,提升自身责任感与使命感。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从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入手,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物理作为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就要从做好实验设计出发,采取科学指导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定理与定律等。只有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地展现出来,才能提升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与学习中逐渐端正学习态度。在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时,教师需要发挥指导作用,给学生提供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索知识中掌握知识点,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

二、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因此在课堂中需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展现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感受到参与学习的乐趣,逐渐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物理知识。第一,以兴趣为主,让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学生只有对物理知识产生出浓厚的兴趣,才能在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点,保持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从物理实验出发,找准教学重点与要点。在教材中涉及了许多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而合理使用实验能够启发学生智力,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在观察与操作中提升物理学习能力。加之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的阶段,以趣味化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产生出动手参与实验的动力。如在开展实验“制作针孔照相机”时,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机会,在理解小孔成像性质知识的基础上以直接的感官认识来理解这一知识,加深学习印象。借助这一实验能够发挥引导作用,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在理解物理知识的同时减轻学习压力。由于在这一过程是由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的,所以学生能在制作、探究与探讨等环节中逐渐掌握学习方法,产生学习主动性,逐渐提升学习效果。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挖掘学生学习潜力,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点。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从生活中挖掘物理知识,借助学习物理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将其转变成为物理实验中的工具,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动力。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知识,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产生出继续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第二,引入多媒体技术。借助多媒体能够辅助教学开展,同时也可以延伸学生的知识层次。由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限,难以完全理解物理问题。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收集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也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观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保持学习热情。如在学习完《电流的磁场》这一内容后,一些学生对磁带式录音机的工作原理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在教材与大纲中并未针对这一内容提出相关要求,所以为了保持学生学习动力,就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相关知识,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或是可以借助近代物理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可以借助高温超导、纳米技术等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掌握物理学家在物理发展中的贡献,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想与信念[3]。

(二)挖掘教材实验内容

物理作为初中阶段中比较重要的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借助物理知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才能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内容,转变传统教学的枯燥性,挖掘教材中的实验内容,以趣味化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物理探究中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态度。在物理学中涉及了不同物理现象的探索,而想要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就要借助模拟实验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形成过程,通过对实验内容进行分析,在总结经验中找出物理规律。所以想要打造物理高效课堂,就要选择适合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在参与实验中验证所学习的知识点,或是借助所掌握的知识解决物理实验中的问题。通过实践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在实验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如在讲述惯性这一内容时,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小型遥控汽车,通过在汽车尾部绑上物体,再按照一定速度向前行驶,在行驶过程中通过突然中断遥控,以此来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在开展这一实验前,教师还要先要求学生针对这一实验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在实验验证后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掌握物理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教师可以继续开展其他实验,如将一枚硬币放在纸上,在快速抽开纸后观察硬币的运动情况等。通过选择适合的实验内容,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实验。通过实验能够及时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产生出实验主动性,提高课堂有效性,实现新课改发展目标[4]。

(三)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中,对人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人想要实现最终的成功,就要拥有良好的团队,在团队中发挥自身优势,提升综合实力。所以在打造物理高效课堂中,就可以从这一内容出发,将学生划分成为不同的小组,并做好小组任务划分工作,要求各小组在做好协商、互动、探究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产生学习动力,保持自身思维的活跃性,在思考问题中理解物理知识,延伸自身知识层面。开展合作学习的目的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让学生在合作中逐渐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所以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做好各个环节划分工作。第一,保证小组设置的合理性。想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就要从做好小组划分入手,控制好各小组人数,综合分析学生的差异性。在划分小组任务时,应当确保合作任务的针对性,这样才能让各小组合作学习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二,选择适合的合作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虽然开展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也应当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所以想要展现小组合作学习优势,就要从选择适合内容入手,确保小组合作探究内容的准确性,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具备探讨价值。第三,提高交流质量。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确保所提出的问题是合理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找出探讨的方向。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与空间,鼓励小组中各成员针对自己的观点提出想法。然后就可以借助小组的方式交流彼此的看法,在提出问题、筛选资料与素材中实现相互启发的目标,逐渐参与学习活动,直到最终找出适合的答案。通过这一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听讲与探讨中解决存在的问题,掌握物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逐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错误认识,明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从而制定出适合的教育方法,在推动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创新,同时在构建高效课堂时还要始终从展现学生主体性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挖掘学生潜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提高物理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物理内容探究
只因是物理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留言板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主要内容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