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利用

2022-01-01

科学咨询 2021年41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德育传统

章 希

(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第四小学 广东中山 528400)

《小学德育纲要》中将小学德育教学目标分为两个部分:低年级以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集体、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和有责任心等品质精神为主。中高年级在低年级的基础上,增加了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和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等内容。[2]

一、小学德育教学现状

(一)教育内容为兼容学生年龄特征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的成长,从外界和教育中获得不同的要素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起点,此阶段的学生相对特殊,他们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自身的进步大多依赖于兴趣和好奇心的驱使,教师的教学形式手段,以及学习的内容是否具有趣味性,等等。从小学现阶段的德育教学来看,大多数教学并未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使然,许多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并不相匹配,难以理解和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是教学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

(二)部分教师和学校对德育不重视

德育关乎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有直接紧密的联系,它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素质教育背景下,国家社会针对各个阶段的德育教学提出了不同的内容、目标和重点,它对于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从小学德育的实质来看,许多学校并未针对德育去开展具体的基础课程,主要采取了各个科目融合德育要素的方式去呈现德育理念、精神和内容,以科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德育确实是扩大了德育的范围,保证了德育的多样性。但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从现阶段来看,许多教师并未重视学科中德育的导入,依旧按部就班以传统的方式组织教学,导致德育的融合只做了“表面功夫”,实际却未得到真实的开展。[3]同时,德育是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许多教师为了学科教学的更好完成而故意缩短德育的开展时间,导致德育的效果和质量都不如学校的预期。

(三)德育教学远离了学生实际生活

现阶段开展的许多德育教学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这严重导致了德育教学的两大问题。第一,失去了从生活理解德育的平台。生活包含了学生所处的环境和所交往的人际,是学生最容易获取知识和理解知识的平台,德育远离学生的生活,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理解德育的难度。第二,失去了从生活运用德育的平台。德育的学习靠教师的引导和传授,学生从中进行德育的学习,包括品质、精神和习惯,等等。这些要素必须通过运用才能达到学生真正养成,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最好的运用平台就是生活。但德育学习的内容一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学生则很难去进行运用,从而使德育教学只有理论部分。

二、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

(一)利用新要素整合小学德育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在历史长河的前进中遗留下来的财富,作为中国公民,了解学习国家的传统文化本身就是有价值意义的事情。同时,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组织德育教学能给德育带来新的动力,使学生在感受国家独特文化的同时,形成正确积极的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和理念。[4]

(二)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丰富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儒、佛、道三家主流文化。包含文字、语言、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多个范畴。无论是从哪个范畴出发,都能使学生获得独特的德育体验。同时,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礼仪,我国也一直被称为礼仪之邦,重礼、守礼、习礼、懂礼都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德育规范,将其融入小学德育教学中,能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和习惯,实现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的同时,提升小学德育教学的生命力。

(三)从文化出发学生更易理解

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在日常所能感受到的文化,包括阅读、书法、节日和戏剧,等等。从学习所熟悉和所了解的要素出发开展德育能轻松拉近学生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减少学生理解和培养德育的难度。

(四)是国家进步和发展的必然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依托“血缘、亲缘、地缘”纽带传播社会道德风尚,能够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道德文化,实现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在海内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社会道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相通、天然相联,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最真实的“生活情境和社会氛围”,传承社会道德文化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对历史时空的“集体记忆”,能够抵御外来文化冲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激发世代依存的道德情感。同时,学生从小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敬畏的精神,形成尊敬长辈、团结友爱的习惯,培养谦逊有礼、友善热心的原则有利于和谐社会风气的形成。

三、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展策略

(一)强化教师的素质和德育理念

教师是教学的基础,教师所具备的素质和理念与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有直接的关联性。首先,学校应重视对德育师资队伍的组建,通过对教师的不断深入和加强德育教育,优化教师本身的德育观念,使教师具备开展德育教学的基础能力。在优秀传统文化走入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一定的了解,只有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了解和认知,才能在教学中呈现出传统文化。其次,教师在具备一定的德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认清学科与德育融合的优势,挖掘课本和学科中与德育相切实贴合的知识,从而实现德育与教学的双重实施。最后,科任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的态度和观念,传统教学中教师的重点是学科的开展和知识的呈现,但德育的融合必然会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知识教学和德育开展是教师必须攻克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从所教学学科出发,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学科知识教学与德育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比如在语文学科中,教师可以从阅读文章出发,理清文章的核心思想,包括歌颂祖国河山、叙事借景抒情、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激励自勉,等等。从核心思想出发延伸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借助德育理解文章和依附文章培养德育过程中获得共赢。比如在体育学科中,教师可以借助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拼博精神,帮助学生形成体育精神的同时,树立良好的德育精神。比如在音乐艺术学科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对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和绘画作品进行赏析,从而使学生在提升审美、陶冶情操的过程中了解我国优秀的艺术作品,并对国家产生自豪感。教学为德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基础,各科教师应重视学科中所包含的德育要素,通过要素的挖掘和凸显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高效的学科学习和德育学习。

(二)在传统节日下渗透德育教学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依旧占据了极高的地位,放假、庆典和习俗表演都是中国人民庆祝节日到来的手段和形式,但从小学来看,许多学校并未将传统节日纳入德育教学的内容中,学生并不知道传统节日下蕴含的文化和节日意义,导致学生失去了借助节日了解国家文化的机会。因此,学校可以一改传统德育的内容和风格,借助节日引导开展德育教学。比如在端午节前期,学校可以以端午节为核心营造校园端午氛围,包括观看端午起源的视频、观看扒龙舟比赛、以年级为单位做粽子、佩香囊、做小龙舟……让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学习到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将学生的思想从节日的起源发展上升到国家的起源发展,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家历史。

(三)在个性活动中渗透德育教学

传统文化中涉及了书法、音乐、武术、曲艺和棋类等个性化要素,学校根据个性化要素开展活动既给予了传统文化凸显和展示的平台,又给予了学生个性化培养传统文化的渠道。比如在书法个性化活动中,学校可以利用文化长廊展示我国优秀书法大家的作品,组织书法鉴赏大会,组织各个年级的班级进行书法比拼,将比拼的作品进行展示和投票,选出各个年级的“书法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学习了解到书法艺术,了解到书法下所蕴含的文学气息。同时,借助书法活动,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写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独特写字风格。

(四)在综合实践中渗透德育教学

德育教学并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在校外感受和培养德育。比如在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英雄烈士纪念馆、抗战纪念馆、古物文化收藏馆、当地的古老建筑、风景名胜等,也可以拜访当地的少数民族,感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习俗文化和饮食建筑,等等。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能提升德育的广度,使学生更多维的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从而对国家民族建立正确的观念态度。

四、结束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风貌及行为特征。中华文化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和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优势开展德育,为德育教学提供了新的灵感和活力。因此,教师和学校必须认识到德育开展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尽可能对问题做出调整和改正,利用多样的活动和策略保障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凸显。最后,本文提出的策略希望能被广大教学工作者参考。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德育传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