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居环境建设中城市历史文化的延承研究*——以邯郸市微空间设计为例

2022-01-01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王璐瑶

区域治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邯郸人居空间

河北工程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 王璐瑶

一、背景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人口和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城市的结构、功能、形态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带来的庞大的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壮大的城市规模、日益全球化的经济活动、无处不在的信息传播和共享,以及信息化智能化的城市发展模式等无一不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

不可否认,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给人们带来了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和前所未有的便捷,人们生活的环境已全方位地被高科技带来的物质和工具所包围,科技和人工工具的介入为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和进步提供了动力,城市的工具功能和服务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实现。

城市理论家福芒德在《城市发展史》中论述了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与人类文明的更新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并指出城市不仅仅是容纳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还有储藏文化、传承文化、创造文化的使命[1]。城市记录了历史,并将历史的印记刻上了时间的刻度,在我们生活的时代向我们讲述,并与当代新的文化交融,刻上新的印记,继续向下一个时代传承。所以,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在追求科学和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重视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因为文化建设是人居环境建设中最根本的一项内容[2]。

但是,当我们穿梭在不同的城市时却感受不到其独有的文化,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建筑和“千城一面”的城市风貌。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家吴良镛在《人居环境科学的人文思考》中指出,“千城一面”的现象除了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更是由于缺少对历史文化真正深入的思考和研究[3]。建设部科技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陈为邦教授也在全国中小城市发展论坛上指出,我国城市发展中存在“盲目求大”的问题盲目追求大马路、大广场、大草坪,盲目追求高层、超高层建筑、追求标志性建筑,城市建筑不协调,大拆大建,一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风貌受到破坏,城市雕塑精品少,垃圾多等发展弊端。[4]城市在追求最大化满足物质需求和工具功能的同时,也逐渐被抹去了其应有的历史印记。

二、邯郸城市环境中历史文化的延承及现状问题

(一)邯郸历史文化脉系

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西临太行山脉,东临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包含8个行政区,是一座拥有8000年历史文明、3000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邯郸”作为城市的名称,3100多年从未改变,有着深远的历史。在悠久的8000年历史演变进程中,邯郸这座城市积淀和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十大历史文化脉系,包括赵文化、磁山文化、女娲文化、曹魏建安文化、北齐石窟文化、梦文化、磁州窑文化、广府太极文化、成语典故文化和边区革命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5]。

(二)邯郸历史文化延承的方式

近年来邯郸的飞速发展给这座文明古城带来了新的面貌,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拉近了与大都市的形象差距。邯郸丰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既是邯郸人民的文化财富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值得我们认真传承和延续下去。在当今现代化的城市环境下,邯郸历史文化的延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文化遗址公园

邯郸市区内两处具有城市名片形象的历史文化遗址公园丛台公园和赵苑公园是邯郸赵文化的主要体现,也是对赵文化延承的主要方式。丛台公园内的主体历史保护建筑武灵丛台、望诸榭、七贤祠等文化遗址,以及园区内邯郸碑林里记录了邯郸从宋元到现代的沧桑历史和英雄人物的三百余块藏碑,都是赵文化最完整及详实的记载。赵苑公园依托历史文化遗址、人文景观、壁画石雕等展现了邯郸赵文化的历史沧桑感。历史文化遗址公园对历史文化的记载和展现是最直观的,人们通过观看、阅读、触摸、体验等方式直接与历史文化对话,进而直观感受到邯郸这座历史古城的文化气息。历史文化遗址公园以直接展示和陈列的方式将历史的过往定格在了不断发展变化的城市里。

2.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反映着一座城市的文化韵味和风貌,也是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城市名片。通过城市雕塑记住了一座城,则是雕塑最神圣的使命。邯郸的城市雕塑有120余座,主要雕塑多达35处,包括圆雕、浮雕及景观小品[6]。以材料分类主要有铸铜雕塑、花岗岩雕塑、不锈钢等材料的雕塑。最具代表性的胡服骑射、负荆请罪、邯郸学步等雕塑散落分布在城市里,历经时间的洗礼,将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精神定格在了静止的雕塑上。

3.历史街区

邯郸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街区串城街,是明清时期邯郸县城的中心大道,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串城街全长540米,包含了著名的回车巷、慈溪行宫、邯山书院等历史文化遗址。从2013年开始进行了全面修缮,向人们展现了战汉风格的建筑特色以及清末民初时期冀南民居的建筑风貌,重现了城市市井生活的历史记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如同其他历史街区一样被赋予了带动商业消费和文化旅游这个新的使命,成为一条并无独特之处的“历史商业街”。

4.街道名称

街道的名称是在城市里确定位置的代码,也是唤醒对一座城记忆的时空之门。邯郸的历史文化也通过街道命名的方式向人们展现着这座古城特有的故事。邯郸2013年正式启动向东区扩建项目,在路网建设方面,以邯郸的历史文化命名了一系列新建的道路。荀子大街、赵王大街、毛遂大街、建安路、太极路等街道名称的出现,让这座城市的路网延续了对历史的记忆,也为邯郸的历史文化打开了通向城市未来发展的道路。

(三)邯郸历史文化延承的现状问题

1.初衷上的偏差

对历史街区的翻新和改造是对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也是对历史文化延承的一个直接且有效的方式。不可否认,历史街区的改造和翻新需要适应当下的环境,需要拉动城市商业消费,需要给城市带来新的生命力。但当我们游走在不同的城市里探访历史街区时发现,改造后的历史街区竟然有种如出一辙的感觉。有些城市改造后的历史街区里,文化遗址和碑文无人问津,但当下流行和网红的商业店铺却门庭若市、人头攒动,这对有着延承历史文化使命的历史街区显得有些尴尬。也许回顾当初,最初的设想就是这样。

例如,邯郸改造后的串城街(南段)虽然对回车巷、慈溪行宫、邯山书院等文化遗址进行了保护、修缮和复原,但对这些文化遗址背后的历史故事、发展历程和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精神延承的深度不够,只是通过碑文和简单的介绍性文字等方式说明了其历史功能和年代。另外,串城街虽然被定位打造成文化商业街,但有些商业活动的定位与历史文化的氛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比如喧嚣的酒吧和熙熙攘攘、随处可见的小吃摊位,使得串城街的文化氛围被浓重的商业气息所破坏。

我们应该在对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和改造的最初,以延承文化为出发点和首要目标,以延承文化为中心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以经济的发展来促进文化的延承。深入思考如何拉近悠久历史与我们的距离,真正在当下的环境中赋予历史文化新的生命,我们在现代文明环境下对话,并继续伴随我们在新时代下成长、走向未来。这是我们对跨越了漫长的沧桑岁月仍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的历史文化遗址最虔诚的尊重。

2.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

对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历史街区的改造虽是对历史文化最直接的记忆和延承,但受众的群体只能局限于进入园区内的人。试想一个外地来邯的务工人员,每天忙碌甚至连休息的时间都很少,从来没有去过邯郸的文化遗址公园,又如何去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气息。另外,邯郸对历史文化的延承主要体现在几处历史遗址和文化公园内,且被限制在公园或街区有限的空间内。因此历史文化的延承在城市内的体现是从一个有限的空间到另一个有限的空间,从城市的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各自独立存在,而在有限空间之外的、点与点之间的巨大空间里,却难以发现历史文化的痕迹。这就阻断了历史文化在城市的全面渗透,也切断了历史文化在时间方向上与城市的共同发展,这样只能是对历史的纪念,但却未做到继承和延续。尝试让历史文化“活起来”就要在空间上打开与历史文化对话的壁垒,将限制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阻碍去除,在空间上将历史文化的“种子”撒在城市的每一处公共空间当中,增加与历史文化接触的机会,这样历史文化就能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一起“成长”。

3.与城市生活相关性不足

即使初衷和方向是正确的,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对历史文化延承的壁垒,如果只是简单的“插入”我们现代化的城市环境和快节奏的生活中,恐怕同样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时间的久远和对历史故事的距离感使历史文化看起来似乎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毫无关系。人们在城市中的日常生活,例如在车站等公交车、在休闲广场休闲娱乐等,很少有历史文化元素的参与。另外,与人们密切接触的空间,也很难看到有历史文化的影子。只有给历史故事和文化赋予适应当下环境的新内容、新面貌、新生命,让其真正自然地融入、参与我们的生活,让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对历史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三、从城市微空间入手的历史文化延承策略

城市微空间,顾名思义,城市内微小的空间,是与人最直接接触的空间,是城市空间组成的微小元素,但也是决定城市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城市微空间入手,将历史文化渗透其中成为与人亲密接触的,并与人们城市生活息息相关的空间构成要素,这样历史文化才能深入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在城市的未来发展中得以延续和传承。

(1)从城市微空间入手,将历史文化深入融入我们每一处微小城市空间和环境中,从“点到点”的模式发展成为由无数微空间组成的“面到面”模式。以邯郸的十大历史文化脉系为主题将城市划分为十个面,覆盖整个城市,与邯郸的区的划分相结合。具体应将该区本身原有的文化遗址,该区的人文风俗习惯,以及该区的经济模式和发展程度与各文化脉系衍射的文化精神相结合,做到每个区都有适合该区文化气息的历史文脉。这样区的划分不只是在地图上,更是在人们深入其中的感受中,同时对历史文化的延承也融入了城市的规划发展当中,因为在对每个区进行发展和规划时势必是需要同时考虑更新历史文化的呈现方式的。这样对历史文化的延承就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同时也在时间维度上做到了与城市、区的发展同步前进,也就做到了对历史文化的延续。

(2)从城市微感官入手,将历史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多体验地进行继承和延续。让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沉浸式”地与历史文化进行互动,只有通过多途径的感官刺激,才能深入体会历史文化独有的韵味。城市的外部空间设计中,尺度和质感是两个重要的设计重点[7]。距离、尺度、材质、质感的不同,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从人体的五感入手,深入研究邯郸十大文脉体系发源地的人文风俗习惯、发展历史以及其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思考当地文化脉系其独有的生长环境,提取出该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并且能带给人们感官刺激和感受的文化特征,应用到城市空间的设计中,营造出该历史文化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和氛围,连同该文化的主体历史故事,全方位立体式呈现给人们。

(3)从城市微生活入手,将历史文化化身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元素参与人们日常活动,使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8]最大限度地与历史文化融合,并尝试通过融合提升城市空间的环境,提高人们自发性和社会性活动的发生,增加人们日常活动与历史文化的交流。城市微空间的限定要素可以更多地借用历史文化元素,发掘其中的文化符号,将其符号本身的特性,包括尺寸、比例、质感、构图等特性应用到城市微空间限定要素的构成上,并结合现代先进科技,更多地使人们在城市微空间中的活动通过与历史文化元素的互动得以完成。例如,需要通过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才能顺利走出的城市小品迷宫;再如在城市绿地公园中道路的布置,需要通过与历史文化的互动才能打开通向绿地另一端的最近道路等方式。既发挥了道路的功能性,也将历史文化渗透到了真实的城市生活中,参与到了城市的功能性中。这样人们会主动参与到与历史文化的互动当中,而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

四、总结

邯郸历史文化历史悠久,文化脉络丰富,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宝藏。面对这悠久的历史文化,身为邯郸人,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担与责任。邯郸未来的城市发展已开始将历史文化的延承放到了重要的位置,这就需要我们针对目前文化延承中存在的初衷与方向上的偏差、时间和空间上的壁垒,以及与城市生活相关性不足的问题做出新的突破。将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继承下来并继续向未来延续是我们面对历史应有的最真挚的初心。勇于开拓创新,打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将历史文化渗透到城市的每一处微空间。智慧探索,利用科技让历史文化与人们现代生活交流互动、共同生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将历史文化的血液蔓延到整个城市的血管之中,并继续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生命之源。

相关链接

随着人们的居住环境在人口迅速增长所造成的压力下不断恶化,人居问题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人居领域都面临着一些同样的问题:拥挤、提供基本服务的经费不足、缺少适当的住房、基础设施每况愈下等等;全世界有40%至50%的城市居民居住在贫民窟中;整个人类住区(城镇和乡村)有十多亿人缺少住房或居住条件十分恶劣,至少有1亿人无家可归,有6亿人生活在各种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环境中——历年世界人居日主题为了唤起各国政府和全社会对解决人居问题的重视,号召全世界为人居发展做出努力,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七日,第四十届联大一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十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人居日(世界住房日),并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随着人们的居住环境在人口迅速增长所造成的压力下不断恶化,人居问题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猜你喜欢

邯郸人居空间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邯郸在哪里?
空间是什么?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创享空间
汤显祖《邯郸记》的喜剧色彩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广东
邯郸-电镀厂主非法排污获刑
世界人居日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