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2022-01-01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卜天宇

区域治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师资队伍专业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卜天宇

在当前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2015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把高等学校学生造就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1]。相对于其他专业,高校体育类专业因技术特点明显、就业渠道局限性相对较大和社会需求量较小,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在就业市场竞争中所面临就业形势和压力更是不容乐观。当前,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已是刻不容缓。

一、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

(一)体育专业学生就业面较窄

近年来,受当前体育类专业扩招的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在与其他专业的对比中,因其就业面相对较窄,岗位竞争激烈,导致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体育专业学生自身观念保守

多数体育专业学生对于国家政策、社会职业状况的发展、人才市场变化理解不够,就业观念更新不及时,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分析不足,并对就业岗位和待遇普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很多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都希望去中小学担任体育教师,或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

(三)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理念欠缺

由于体育专业与其他专业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大部分高等学校对于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多以提高专业基本素质为首要任务,对创新创业能力水平的培养不够重视。大部分高等学校的体育专业没有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也没有相适应的实践平台,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知识体系掌握得不够全面,政策了解不多,视野不开阔,无法具备长久稳定的创新创业理念。

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高等学校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

大多数高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偏差,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高等学校体育专业作为专业性较为突出的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率更是不足。学校对于创新创业项目宣传不够,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和可借鉴学习的典型了解太少,形成了“只有一门心思把专业知识学好才能获得较好职业”的观点。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成为许多高校的“边缘教育”,是因为一些学生对创新创业兴趣淡薄,未来不会走上创业之路。

(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呈现单一化,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目前,虽然大多数体育院校都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学科,但仅仅是理论知识为主,实践层面的能力培养还相对缺乏。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中,多采用语言传递形式,如教学法、对话法等。在实际培训中,缺乏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如实验法、发现法等[2]。教学内容单一,缺少与市场、相关企业以及创新创业项目的对接,只满足于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脱节,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难以培养,实践水平难以提高,难以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三)创新创业教育中基础师资薄弱,高品质师资匮乏

高校创新创业中基础师资薄弱,高品质师资严重匮乏,大部分都是由班主任或者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担任这门课程的授课老师,这两类教师都是自己缺少创业经验,在为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授课时,单纯理论知识的讲解多于实际经验的传授[3]。虽然大多数体育院校都组建了水平较高的体育教师团队开展相关课程,但是这些教师团队中接受过专业创新创业培训的老师少之又少,在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上也很缺乏,这使得教师缺乏创新意识,阻碍了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学生的培养受到限制。

三、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对策

(一)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应当植根于每一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

为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体育院校应树立科学的理念,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使命,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创新思维训练的培养,创业意识的培养以及创业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形成[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根据创新创业的相关理论知识,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工作。高等学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有关工作中要给予高度重视,定期举行相关培训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举办讲座,多分享成功案例,对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进行激励和鼓励,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推进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应着力加强校园创新创业传统文化建设,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资源”,不断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深入实施的关键环节。[5]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支撑。高校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应通过建设一支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作为保障。

要加强对教师的创新理论培训,丰富其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高等学校体育专业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聘请一些学历层次高、职称级别高、科研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指导导师,实行“导师制”制度,对学生采取“一导师一类项目”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与自我学习平台相结合的模式,提高授课质量。此外,也可聘请校外企业、体育行业的专家作为学生的校外导师,定期为学生指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确保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当前,推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合理、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目前体育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来看,大多数院校基本一致,体育专业知识与与创新创业教育未能相互融合。在教育内容方面,要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为主。高校设计教学策略应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以专业课程为基础,构建全面的“大众创业创新”教育体系[6]。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把课程体系设计与优化放在首位,多开设有效课程,在日常教学中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融入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全面解读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内涵。因材施教,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师资队伍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