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基层数字治理的优化路径探索

2022-01-01湘西州委党校刘姝问

区域治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防控数字化数字

湘西州委党校 刘姝问

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大幅度提升,国家科研领域不断进步,这些先进技术、理论的出现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基于此,党中央多次部署数据建设,促进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的发展。同时要求各部门加强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力度,灵活借助大数据等新型技术手段改善民生问题,推动我国公共服务质量优化,有效推动数字治理体系发展。

一、疫情防控视阈下数字治理的作用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数字化治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以数据为基础的治理,其二是对数据的治理。本文探讨的基层数字治理主要指基于数据的治理。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各地纷纷采取多种途径优化完善政府治理体系。

(一)促进顶层决策部署及时迅速完成传递

疫情暴发以来,中共中央立刻作出反应,先后召开多次会议分析疫情形势,并对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组织全国各地区有序做好防控部署,形成有效的疫情防控机制,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支持下,会议内容和相关部署指导文件快速下发到各级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有效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在疫情防控视阈下,借助数字化信息技术可有效避免人员传达工作时发生交叉感染等情况,也杜绝人员传达会议精神而聚集,同时高效完成顶层决策传达落实工作,保证疫情防控工作得到有效指导,形成全国上下一心、共同携手抗击疫情的局面。

(二)高效完成舆情控制及信息发布工作

在数字治理的基础上,借助先进技术,确保各地区的防控信息等进行顺畅交流,各基层借助数字治理模式可以了解全国各地的疫情信息及防控工作进展,包括各地感染人数、死亡人数、疑似病例、治愈人数等。另外,很多一线医务人员和研究专家可及时向社会各界传达正确的防控措施,群众也可以自行借助相关程序等查询当地的疫情情况及疫情防控工作进展,从而决定自己的行程。此外还可借助数字化治理平台掌握疫情防护知识,学会如何正确防护。最后,借助各项基层数字化治理平台可确保大众真实、准确地掌握疫情信息,从而避免人们产生焦虑等情绪,避免谣言大肆传播引发公众恐慌[1]。

(三)商业服务无接触运行,阻隔疫情的传播

借助基层数字化治理平台,人们很多日常必须活动可以借助平台来完成,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人们即使不出门也能完成很多事情,网络成为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重要桥梁。在淘宝、京东等商务服务平台及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上,日常生活用品几乎应有尽有,完全可以靠平台购买物资从而避免外出,这样人们就会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这些商业服务平台在疫情隔离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与各家超市联合,帮助很多居民解决了生活物资问题,同时保证居民即使隔离在家,也能购买到新鲜蔬菜、水果等,但在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服务平台的发展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很多超市营业额大幅度下降,甚至由于避免人群聚集而关门歇业,这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果农、菜农的销售造成了负面影响。

(四)远程业务功能助力各界工作恢复正常

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了避免人员过于聚集,大部分企业不得不让员工暂时歇业在家,导致社会很多行业都暂时陷入停顿。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治理平台应运而生,帮助部分行业恢复正常工作,让员工在家也能正常办公。例如,政府部门和部分企业借助远程会议、远程办公等确保日常活动顺利进行,实现人员居家办公,即使不在单位,也可以为大众提供服务,比如,网上缴纳税款、开具各种证明材料等。社会服务组织借助网络向大众发布各种救助、物资捐助、物资分发等信息,尤其是医疗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借助数字化平台实现不间断运转,医院推出远程专家会诊,学校组织教师开展网课教学,通过这些方式保证在疫情防控期间很多重要事务仍可以正常运转。

(五)助力跟踪筛查工作,确保结果精准到位

在疫情防控期间,有效阻断传染的方式之一便是减少人员接触,对于已经确诊的病患而言,根据其运动轨迹查找传染源和传染范围是最关键的工作之一。采用传统的信息数据收集方式,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数据收集不及时,或者部分重要信息数据收集不全,这对于疫情防控工作而言,不能及时地阻断病毒的传播,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数字化平台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利用微信、支付宝等软件,可以迅速地获悉患者运动轨迹,从而在短时间内控制疫情传播速度,高效开展隐患筛查工作。另外在社区中,也可以通过微信扫二维码等活动,跟踪人员行动轨迹,确保社区出入人员安全可靠。

二、疫情防控视阈下,基层数字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疫情信息上报和发布存在滞后性

总体来看,之所以出现疫情信息上报发布不及时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部门之间相互沟通时信息流畅度不足,这会导致一部分行政层之间缺乏交流,重要的信息无法及时共享,其二是相关领域负责人员及工作人员忽视了信息发布的重要性,没有及时向社会各界公布准确、有效的疫情信息。

(二)部分政府“数字+”建设依然落后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地区政府在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开展、完善“数字+”“智慧+”建设,但结合疫情防控期间的具体情况来看,一部分地区还是存在严重的数字建设不足情况,具体表现在很多地方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在进行信息采集、物资分发等工作时,仍然主要依靠人工开展,这样的工作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增加了人员的工作任务量。

(三)数据地域边界、行业边界较为明显

在疫情防控视阈下,结合实际情况发现,很多地区和行业之间信息交流缺失,很多数据缺乏共享,在疫情防控中最明显便是流动人口信息统计情况,终端部分只能依靠入户走访、百姓自报、群众举报等方式收集信息,很多交通、支付等可以发挥跟踪的程序没有充分发挥统计作用[2]。

(四)缺乏数字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数字治理模式仍存在很大的不足,这也与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足、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监督体系有关,导致难以进行监督管理,另外,数字化信息渠道来源广泛,信息真假难以判定,这为百姓完善数字治理策略造成了困扰。

三、疫情防控视阈下,优化完善基层数字治理的策略

(一)助力各部门树立正确的数字治理思维

疫情防控工作中出现的信息发布不及时、数字缺位等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困扰,之所以出现此种情况,根本原因是思维方式落后。在推动数字治理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思维建设,助力各部门形成正确的数字思维,可为数字治理优化提供更大的帮助,尤其是对于政府等公共服务部门而言,提升工作人员的数字思维,就可以有效提高服务质量[3]。

(二)打通数字资源边界,形成信息共享渠道

首先,基层部门应加强数字共享平台的建设,尤其是公安、人社、民政等与大众息息相关的机构,应借助先进科技构建完善的合作机制,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促进各部门实现数字资源融合,从而有效打破各部门之间的边界,便于服务百姓。另外,随着当前互联网的普遍发展,我国网络用户越来越多,年龄层也在逐渐扩大,因此可充分借助网络,联合近些年人们应用广泛的QQ、微博、微信、论坛等大量的信息平台,以及视频软件如抖音、快手等,形成完整的数字资源信息共享,政府在此过程中发挥监督引导作用,做好协调工作,从而确保各平台切实充分发挥效用[4]。

(三)健全多元治理主体,鼓励各主体参与

数字技术在当前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政府、市场、社会等之间形成了有效的信息供需平衡,同时,数字技术也极大地提升了信息透明度。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数字技术,社会各界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抗疫活动中,自觉为抗疫行动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实践中,关于如何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有效治理,得到很多成功经验,目前在此方面建设还不够完善,仍需要各方主体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数字治理体系建设。例如,政府在日常工作中应继续努力完善自身职责,发挥带头作用,引导社会、公民、企业等参与治理,并为各方参与提供便利,企业发挥经济优势,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更多的支持等。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国人民上下一心、风雨同舟,充分体现了鼓励各方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和优势。

(四)出台法律法规,推进数字监督体系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未来社会的必然趋势,因此,完善与数字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极为重要。首先,加强治理主体的监督力度,通过加大信息公开程度,以及为民众提供更为便利的监督反馈渠道等打造公正、公平、透明的治理环境,以慈善事业为例,应定期公开救助活动及金钱往来,接受公众审核和监督,从而提高慈善活动透明度,有效鼓舞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的积极性[5]。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数字技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一年多来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数字技术更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基层通过数字技术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能够及时、全面、高效地开展,确保疫情传播渠道在短时间内被有效隔断,减弱了疫情对社会的影响。但是与此同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也暴露出了在应用数字治理时的短板和弱项,并通过此次实践总结成功经验,从而为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建设提供了助力。

猜你喜欢

防控数字化数字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