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视角下我国乡村振兴政策内容挖掘分析

2022-01-0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崔超

区域治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战略政策农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崔超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运行机制日益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农村土地闲置、留守老人儿童、劳动力缺失等农村发展问题逐步显现。因此,乡村发展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重点关注的内容,乡村振兴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然要求,成为当下刻不容缓的重大历史任务。文章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概念和演进,对我国乡村振兴政策进行梳理研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旨在为未来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发布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促进乡村振兴政策的优化发展。

一、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一)乡村振兴内涵

乡村振兴并不只是解决农村农业某个单方面的问题,而是从经济、文化、社会治理等各方面实现乡村的全方面振兴,从产业、人才、生态等多角度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第一,抓好农业产业生产,农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根基,只有保证农村农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才能无后顾之忧。因此,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土特色农业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二,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农业产业发展的前提是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不能顾此失彼,以生态环境作为农村发展的代价,完善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达到农村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结局。第三,加强乡村文明建设,重视对乡村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弘扬乡村优秀文化,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第四,治理有效作为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充分发挥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作用,建设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优化农村管理组织结构,发挥农村基层自治效用,使当地问题及时解决、就地解决。第五,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生活富裕,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准,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随后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都进一步强调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并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有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体指导意见和实施政策。之后,各地方政府、部门纷纷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具体政策和指导意见,拉开了全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帷幕。乡村振兴战略渐进式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步成型阶段(2017年10月—2018年初),该阶段是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重要会议的召开时期,在这些会议上初步确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发布了相关的重磅文件。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2月—2018年7月),各部委和各地方政府纷纷响应,出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政策。第三阶段,政策完善阶段(2018年8月—今),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数目急剧增加,各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发展状况,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实施办法[1]。

二、乡村振兴政策文本的分析研究

通过对相关乡村振兴政策文本的整体性解读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不同地域发文量有所不同

从地域整体来看,南北方的发文量基本相当,但是东西部的发文量略微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政策发布的省份来看,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多,其次是广东省和山东省,这也与本省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广西壮族自治区由于少数民族地区较多、乡村分布分散、农村发展问题较多,因此发布的相关乡村振兴政策文件数目也较为可观。山东省和广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从其整体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乡村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省整体经济发展的短板,因此,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已成为经济长期发展的必然要求。此外,福建省由于农村农业生产力较为突出,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因此,乡村振兴政策文件发布量也相对较多[2]。

(二)政策涉及面广

政策类别主题涉及范围较广,涵盖了农业、建设、机关工作、财政、银行等各个方面,表明乡村振兴不仅和农业发展有关,也牵扯到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改革、土地改革等多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第一,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需要把生态建设放在重要地位,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强基层服务建设,优化农村农业发展策略,提高乡村环境管理水平,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相统一。第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围绕广大农村农民展开,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成效。强化农业生产管理,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农民、企业等主体参与到农业生产和乡村建设中来,发挥各个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小农经济的生产运营模式与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有机衔接,建立健全的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文化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的农村管理体系。第三,促进农村技术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治理能力,改善农村治理面貌,完善优化农村发展系统体制,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第四,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在于具体落实,当地政府应根据实际发展情况,落实土地管理、资金扶持政策,对实现乡村振兴做好整体规划设计,细化具体工作重点,大力推进产业整合和资源优化,积极开发当地特色项目,打造乡村发展品牌,改善农村生产经营状况,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广大人民共同富裕。

(三)政策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乡村振兴策略的实施主要强调相关政策的贯彻实施,促进农产品转型升级,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但是相关乡村振兴政策重点在于农村农业建设发展、完善机制、农产品转型升级等方面,对政策配套设施建设重视不够,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当今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且呈现越演越烈的趋势,提高农村基层管理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平衡配置城乡公共资源,是农村农业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以土地改革为主全面推动农村改革,在保障农民基本权益的基础上,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合理配置农村资源,创造乡村有利的发展环境[1]。

三、我国乡村振兴政策的优化建议

(一)加强中央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政策协调与沟通

通过中央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双向沟通,明确相关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目标、重点内容,增强各个相关政策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实地调研、意见征询、问题反馈等方法,优化完善乡村振兴政策,提高乡村振兴政策实施成效;以政策发布会、报告会等形式解读相关政策,加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乡村振兴政策的理解;设立乡村振兴政策指导交流委员会,参与到地方政府乡村振兴具体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帮助地方政府更为准确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

(二)对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规划、分级实施

乡村振兴是乡村全方位的振兴,涵盖多个方面,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需要从资金配置、政策配套、人才补给、技术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等各个方面出发,确保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贯彻落实。但是,受制于人力、物力、财力,乡村振兴无法面面俱到、齐头并进,因此,需要结合当地的发展情况,对相关政策详细解读,实现分级目标管理,确保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落实。中央政府统筹规划,各地政府设立分级目标,确定优先开发和重点建设项目,明确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责任和权限,并及时反馈实施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调整。我国疆土辽阔,不同地域气候相差很大,适宜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为发展地方特色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各地基于当地自身特色,寻求当地特色,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品牌效应。

(三)建立政策实施的监督管理和评价机制

乡村振兴成效重在落实,建立乡村振兴政策实施的监督管理和评价机制,对政策实施的具体过程进行监管,通过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价等多种渠道,对政策落实过程全程进行监督和阶段性评价,确保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效果。通过评价机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激发各个主体政策执行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创新政策落实方式、方法,推动乡村振兴政策全面、高质量落实[3]。

四、小结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途径,通过乡村振兴激发乡村活力,改善乡村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总而言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厘清乡村发展各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分层实施、循序渐进,把握整体布局,协调推进,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富裕。文章通过把握乡村振兴政策整体发展趋势以及研究分析其重点内容,为乡村振兴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战略政策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政策
政策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助企政策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政策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