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位能力需求下的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策略

2022-01-01

科学咨询 2021年41期
关键词:病原岗位生物

杜 康

(榆林市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陕西榆林 719000)

对于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求其掌握高水平的职业核心能力,这其中就包括在日常工作中所需要使用到的相关知识,技能以及具体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等。这些都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体现,通过有效的“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教学,实施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增长。该项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关系到学生对于医学基础和护理学基础以及各项操作技能的知识掌握,同时也是其他专科护理知识的重要衔接桥梁。重视该项课程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今后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道路。将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原则。

一、“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从目前情况来看,有关“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很少会进行实际操作,并且大多数实验课程都是由教师负责演示,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实验操作。例如在“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中包含有关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观察课程,要求学生进行细菌的培养以及细菌消毒等各项操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很少有教师能够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这种教育模式很难让学生对该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针对各项护理相关的操作技巧的掌握。因此,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开展“病原生物与免疫”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力,从而实现学生护理综合素养的增长,使之成为具有高素质水平的护理人才。

(二)有利于临床护理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医学仁爱之心的培养

高职阶段所开设的护理专业核心教育目标是将学生培养为拥有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因此,高职阶段的护理专业教学其实质是衔接医院和学校的重要纽带。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其实质是将实际的护理工作岗位带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实现对于实际工作情景的再现,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医者仁心进行培养。并且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的适应实际护理工作岗位的各项挑战,遵循由易至难的原则,逐渐增加学生所面临的实际工作护理压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力,带动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帮助学生将所掌握的护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护理技能,从而实现对学生临床护理职业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培养良好学习氛围

学生在进入护理工作岗位之后,通常需要和其他工作人员共同协作完成具体的护理任务。因此,在实际工作情景中学生必然会涉及和其他人之间的团队合作,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教学就需要关注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教学的模式,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逐渐适应在团队协作的情况下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的挑战。并且现代医学体系对于医务工作者的团队协作精神有着更高的要求,故此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就实现对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今后的工作环境。致力于对集体氛围的营造,让高职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中,实现团队精神以及协作能力的稳步增长,这将成为学生今后走向护理岗位的重要支撑。

二、开展基于护理岗位能力需求“病原生物与免疫”的教学思路

在充分分析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开展“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教学之后,着手展开有关该项课程教学思路的思考,用于提高各项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的体现护理岗位能力的培养。

(一)注重课堂教学与护理工作的有机对接

由于护理工作会涉及多个医学学科的知识,并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动手操作。这就要求在开展“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依据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护理知识之外,更应当脱离于教材之外,将临床护理岗位和实际教学进行对接。以临床护理岗位的工作内容作为学习对象,注重对于实际护理工作各项内容的讲解和学习。

(二)增加与护理工作有关的实验内容

考虑到现阶段有关“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教学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岗位能力,需求导向的原则,有必要增加实验教学部分,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于各项知识的理解,并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快速适应护理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树立无菌操作概念

在实际护理岗位环境中,有许多操作都需要进行无菌处理,或者是在无菌的环境下完成各项护理操作。因此,在有关“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强调对于学生无菌意识的培养。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有关无菌操作理念的正确内容,针对各种类型的病原,生物特征以及致病性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之上,以医院感染为核心开展无菌操作的指导和学习,让学生从思想层面意识到无菌操作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四)挖掘“病原生物与免疫”领域科学家的先进事例

之所以强调注重对于免疫领域以及病原生物领域的先进事例进行运用,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榜样的作用来带动学生对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养成。如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攻克对于疟疾治疗的新方法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学、医学奖等,诸如此类的先进事例数不胜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于各类先进事例的大量收集,通过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感悟为医学事业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这些都为日后学生进入护理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先进事例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护理专业知识的信心,使其表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和学习意愿,有利于提高“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的教学有效性。

(五)收集临床发生的典型警示实例

在运用先进事例对学生进行激励的同时,也需要适当的采用临床发生的典型警示事例来引发学生的重视。在以往的护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操作不规范而引发的医疗事件,对医患都造成很大的伤害。用这些警示案例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从而警醒学生努力掌握“病原生物与免疫”知识,让其意识到拥有扎实的护理专业基础知识的必要性,端正学生的态度,同时也能够改正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知态度,实现对学生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

(六)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来督促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评价工作也能够为“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教学,在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变化的评价,而不是一味地关注学生的书面成绩。同时,评价对象还应当覆盖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例如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以及在小组合作模式中的活跃情况等,实现对于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更加全面,其反映的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增长的重视,能够体现出以岗位能力为需求的教学原则。因此,教师需要积极推进关于该项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在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原则引导下丰富评价方式,带动课程教学的转变。

三、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建设与改革举措

(一)教学内容

第一步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现阶段的“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内容主要以生物学知识为主,包含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以及医学免疫学三大部分。划分依据主要为细菌的形态,因此各部分的知识相对较为独立和完整。但是这种支持编排内容过于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并不适用于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护理教学,忽视了关于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会涉及人体系统或者是单个部位感染问题,而诱发感染问题的病原体可能来源于多个类型,可能是病毒造成,也可能是细菌造成,情况十分复杂。这就需要学生掌握综合型的“病原生物与免疫”知识,才能够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针对“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内容进行改革,还需要关注到该项课程与后续护理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其他专业课的衔接性进行考虑。例如“传染病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学”等,需要保证在知识内容上的有效衔接。因此在实施教学内容改革的过程中,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顺序上的调整,按照病原体主要寄生部位和感染系统作为主线,合理安排教学顺序,有利于课程教学和护理工作岗位需求之间的衔接。在此基础之上,依照学时针对后续护理专业需要学习的其他学科的编排顺序进行一定的调整,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专业知识学时分配更加合理。

(二)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考虑到在学习免疫学相关知识时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实施该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就有必要使用启发式的教学。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通过提出针对性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通过思维带动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抽象的理论概念。例如在学习免疫应答一课时,就可以以学生所掌握的细胞表面标志的作用进行关于细胞免疫应答认知的启发,从而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应答过程,完成对于该部分知识的理解。

2.PBL教学

涉及一些重要病原体的相关知识,教学时通常会采用PBL教学法,具体是指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问题的解答。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并且达到小组合作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协作能力。同时还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三)课堂教学与调查研究相结合

在开展课程教学的同时,也需要适当的运用调查研究的教学方法。运用该方法的主要意义在于增进学生对于实际护理工作环境的了解,毕竟在课堂教学中所设置的情景和实际的工作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组织学生对医院护理工作岗位进行调查研究十分必要,能够深化学生关于这种差异的认知,同时有利于学生尽早适应实际的护理工作岗位环境。通过调研活动的方式也能够掌握一些具体的护理工作技巧,加深学生对于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的认知,并转化为具体的护理技能,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这也是对于学生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体现。

(四)理论讲授与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

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病原生物学以及免疫学的发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显然无法保证学生掌握全面性的“病原生物与免疫”的相关知识。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必然会做出取舍,选择部分知识进行重点详细讲解,此时就需要考虑到学生对于该领域知识掌握的延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或者是热点问题,以讲座的形式进行知识的延伸,从而延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举办的幽门螺杆菌专题禽流感专题等学术演讲活动,受到了学生的青睐,能够为学生普及各领域的“病原生物与免疫”知识。除此之外,需要善于运用学校所拥有的互联网资源,辅助进行“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各种教学资源的搜集渠道,方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同时也为学生知识的延展提供重要支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的过程中,要强调对于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护理专业的学生今后必然会面临各项临床护理工作的挑战,为保证学生在进入岗位之后能够快速适应岗位环境,抵御各类工作压力,确保护理工作的服务水平。在开展该项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对于教学方面的改进以及教学内容的改革,通过课程教学和实际临床护理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精神,强调理论教学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学生护理岗位技能的增长。除此之外,通过挖掘一些先进事例和典型警示事例的方式启发学生并引起警示。

猜你喜欢

病原岗位生物
生物多样性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第12话 完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