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润疆背景下新疆边境地区文化治理探析

2022-01-01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研究生院唐玉琦

区域治理 2021年20期
关键词:边境地区新疆文化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研究生院 唐玉琦

一、开展文化润疆工程的时代意义

(一)理论意义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①。构成了新时代党的新疆工作基本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新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

(二)现实意义

文化润疆的关键在“润”上。文化治边、文化守边、文化型治理等相关概念和名词很早就已被学者发现并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文化润疆工程,是在延续前人经验以及结合当前新疆边境地区的社会现状提出的极具时代特色及现实意义的指导性方略。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在古代,位于西北边陲的新疆地区其安全稳定通常与一个朝代的兴衰联系密切。如今,新疆边境地区的社会治理的好坏依旧事关中华民族的兴衰,是决定中国梦能否实现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维护新疆社会安定而推行的相关政策方略进行梳理,不难发现党中央治理新疆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基础,经济发展则会反作用于社会稳定。如何实现二者的平衡,做到不偏废,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程。在发展新时期,协调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抓住发展新机遇,守住治理成果尤为重要。文化润疆工程的提出给新疆治理指明了新的道路,不单单局限于解决“发展”和“稳定”何者为重的问题,而是利用文化化解“发展”和“稳定”的矛盾。

二、当前新疆边境地区文化治理面临的挑战

(一)语言不通是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的绊脚石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其地域辽阔,少数民族种类多,国界线绵长,与之相毗邻的国家众多。作为一个载体,语言是个体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和工具,在边境地区的社会治理中,双语教育的意义重大,是边境管理部门民警能否与边境地区各族人民群众进行沟通交流、进行服务与管理的基本前提。近年来,新疆地区的出入境管理机构对机构内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培训已经进行了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在科学性、合理性方面较以前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与发展,并在切实的工作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边境地区的社会治理是综合、全面的,仅仅依靠边境派出所基层民警及政府机构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要鼓励和引导教育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学习汉语,通用性的国家语言与文字是以中华文化润养新疆边境地区各族人民的载体,起到基础性作用。在我国新疆边疆地区还没有对普及汉语进行制度化的情形下,常态化和规范化的学习机制并未建立,目前的学习模式多是基于“消极参与”理论为前提。

(二)文化现代化进程慢是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的减速带

边境地区文化治理主要依靠广大边疆人民的努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发展,党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新疆边境地区的经济水平提高,边民的文化水平相较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和内陆城市居民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现代化思想观念和意识薄弱。当前新疆边境地区基层文化较为匮乏,尤其是受到极端思想影响较深的南疆部分地区以及远离政治经济中心的新疆边境地区,文化现代化进程滞缓。部分地区对现代观念和意识还没有概念,个别人对当代思想观念、现代生活方式进行抵制,妄图回归所谓的原旨教义。加上当前由于新疆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文化教育设施以及教育水平都较低。文化润疆工程的开展需要有人才建设的推进作支持,人才缺口是制约我国文化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因素之一。专业的老师是教育最好的资源,从现实情况来看,以往新疆边境地区的教师普遍特征是学历水平较低、年龄偏大、非专业,跟不上现代化教学的节奏。

(三)去极端化力度不足是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的拦路虎

新疆各地都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诠释了现代先进文化,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开展了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各级文艺院团下基层演出,发挥基层文艺骨干的作用。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对冲极端思想影响。这些文化活动的开展未能从根本上扼断极端思想的传播蔓延,部分参加活动很积极的“积极分子”仍然最终走向犯罪道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文化的去极端化力度不足,没能将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根植于边境地区各民族群众的内心,没能将文艺活动转换为实际行动,活动的开展和文化去极端化的目标没能进行深度融合。

三、新疆边境地区开展文化润疆工程的路径

(一)持续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正是基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中华各民族之间的穿针引线与“约定成俗”,丰富多彩的中华各民族文化才得以进一步凝聚成为大一统的中华文化。所以,在践行文化润疆工程的过程中,对少数民族群众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需要不断巩固和强化,将作为桥梁和载体的基础性支撑底子打牢。具体来说,首先要严格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知晓学习、使用汉语是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的公民责任;其次是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各民族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合本地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三是要在充分尊重和了解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以当前“民族团结一家亲”“百万警进千万家”等活动为平台,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必将是一个长期且持久的过程,在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少数民族群众对于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和文字应当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参与行动,实现从“国家要我学国语”到“我要学国语”的转变。而实现这一转变的核心就是要深化学习者对中华民族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了解,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边境地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以及中华文化的向心力及认同感。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师资力量水平

文化润疆工程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与边境地区群众是否自觉、自发学习科学、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有关。如何让新疆边境地区的人民群众被先进的社会主义所“滋润”?教育和宣传是关键抓手。第一,要吸引和培养人才,通过优惠政策和福利待遇,使得高学历教师投身于边境地区的教育事业,并通过保障住房、发放相关偏远地区补助津贴等方式,争取留住人才。第二,培养和号召当地少数民族青年中学习成绩较好的人才,引导帮助其完成大学学业之后回家乡任教,由于其本身就具有民族优势且无语言障碍,在经历过系统学习教育后也具备了基本的专业素质,能够更好地将先进的文化带入新疆边境地区,滋润万户。第三,对学校的老师进行培训,提供与其他学校交流见习的机会,使其可以接触到新的教学方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从推动边境地区文化现代化入手,推进边境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嵌入型文化援疆

文化援疆是对口援疆的关键一环。2010年第一次座谈会上就提出了文化援疆的概念,关键点是要在数量庞杂的内地优秀文化中,选择精准于新疆某一边境地区,使其发挥效能。两个不同文化的交叉点是实践基础,也是起点。找到契合点形成共同体意识引起共鸣的前提是需要对双方的民族文化、历史文明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扩大双方的共识。

为了使文化援疆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在思想意识领域进行互相学习融合,应当更深层次地积极挖掘援助地和受援地之间的文化资源,将文化发展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让嵌入型文化援疆的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边境地区受援地的老百姓。以文化产业促进和带动新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产业优势,帮助新疆边境地区的农副产品及传统民族手工艺品走出去,将内地较为先进的技术与发展理念引进来,帮助新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注释

①《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N].新疆日报.2020-9-27(1)。

猜你喜欢

边境地区新疆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严阵以待
谁远谁近?
新墨西哥州的边境地区 探险蒙蒂塞洛峡谷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