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中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与探索

2022-01-01中共晋中市委党校冯继强

区域治理 2021年45期
关键词:晋中晋中市农业

中共晋中市委党校 冯继强

一、晋中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备的优势

晋中市地处山西中部偏东,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农村发展基础条件良好,全市土地面积1639200.0公顷,占山西省土地面积的10.45%。其中,耕地面积约为372447.2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2.72%;林地面积约为526365.8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32.11%。晋中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总人口3379498人当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351690人,占全部人口的40.00%。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晋中市坚持“三农”优先,加快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晋中国家农高区建设、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等助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业农村发展状况全面向好。晋中市乡村较为密集、农业人口较为集中,是山西省发展农业的重点地区,乡村振兴优势明显。优势主要表现为:

(一)区位优势不断凸显

晋中市地处山西中部,是山西中部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重要性和交通优势明显,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开展城市群建设的背景下,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形成城市群内部联动、区域分工明确,促进晋中市实现以城带乡、快速崛起。

(二)产业融合发展有后发优势

晋中市是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一群两区三圈”的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中的“一群”—山西中部城市群和“两区”中的山西综改示范区的组成部分,也是晋商文化的发源地,山西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带和休闲度假地、特色农副产品生产供给基地,在发展康养、文旅、休闲等行业方面具有很明显的优势,晋中国家农高区,有机旱作农业两大特色为晋中市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三)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明显

晋中市属于山西省农业基础较好的地区之一,汾河、潇河等河流灌溉着高质量的土地,加上独特的大陆性季风气候,以及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共同造就了优势农业生产基地,为省会太原以及周边城市源源不断地供应着高质量的农产品,随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十分明显,为高质量、放心农产品的供应夯实了基础。

(四)乡村文化积淀深厚

作为晋商文化的发源地,晋中历史上物流贸易、文化交流等活动较为频繁和集中,民俗文化的延续性较为完整,乡风民风热情淳朴,有晋商文化、红色文化、太行山水文化三大品牌,平川区和东山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乡土文化。

(五)资金保障相对充足

晋中市地方财政能力较好,一般公共收入位列全省第三,民间投资也相对活跃,2021年山西民营企业百强名单中有20家企业属于晋中市,入围数量占到全省的五分之一,居全省第一。这样就有利于形成多元化农业发展的投资渠道,形成相对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晋中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不足

虽然存在诸多优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晋中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脱贫攻坚巩固任务艰巨

脱贫攻坚战启动之初,晋中是山西省减贫任务较重的6个市之一。2020年,虽然全部人口均已脱贫,但曾经的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生态脆弱,群众文化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基础不够牢固,就业基础不够稳定,收入来源不可持续,难以形成以工促农的产业良性循环和产业格局,贫困群众脱贫后进一步巩固提升难度大,返贫风险较高。

(二)生态环境治理存在较大难度

农民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农村生活垃圾和畜禽污染日益严重,农村生活垃圾不能得到有效处理,成为新的污染源。大多数牲畜养殖户对畜禽排放物和养殖垃圾的处理能力不足,存在随意丢弃堆放的现象,资源的有效转化率和利用率不高。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导致土壤受到污染,土壤物理性质恶化,耕地地力持续下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农村劳动力流失现象普遍

随着城镇化率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都涌向城市,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空壳村”“老龄村”。我市的部分山区,由于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收益持续走低。因此,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宁愿外出务工也不愿在家耕地,留守的都是劳动能力有限的老弱病残幼,无法推动本村的产业发展,导致这些“空心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人力不足的限制。

(四)乡村治理机制亟待完善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大部分乡村只剩下老弱病残幼留守,农村党员老龄化现象严重,村级组织带动缺乏活力,少数村出现“无人可选”的人员短缺问题,村级组织建设上缺乏新鲜血液,出现不少组织涣散村。

三、晋中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晋中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为了继续加快推进晋中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们必须认真领会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谋划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一)推进构建农业全产业链行动

晋中市农业人口多、农村规模大,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地区。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做大做强“有机旱作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品牌,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产业扶持,因地制宜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特色种养业、农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同时,结合农村产业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人民群众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和农村面貌改变。晋中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民俗等多种资源十分丰富,我们要注重把晋商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好现有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昔阳大寨村、平遥段村镇横坡村、榆次乌金山镇后沟村、介休龙凤镇南庄村、寿阳县下洲村的示范引领作用,创建更多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依托“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开发出一批“农业+”文化、康养、商业、旅游等新兴业态,坚持把耕读文明、田园乡愁、康养度假、商业品牌、休闲旅游等做强、做亮、做优。全力打造和顺绿色康养度假型、太谷现代农业+传统文化型、榆次农事体验观光采摘型、左权生态景观+红色文化型等一批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文化传承、田园风光的精品线路,让农村更有吸引力。

(二)推进建设美丽乡村行动

晋中市生态优美,环境良好,气候适宜,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优势。特别是近年来,晋中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并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修复碧水,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总投资5.9亿元的25项水生态修复工程,集中发力汾河、潇河流域综合治理,启动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云竹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全市11个国、省考断面实现劣V类“清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今后,我们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坚定不移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持续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确保守住环保底线,使得工业和城镇污染远离农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春秋两季造林大会战,守护和建设好汾河、潇河两条母亲河的生态,扮靓城乡颜值,提升乡村居民生活环境品质。

(三)推进繁荣乡村文化行动

晋中市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而厚重,具有“农耕文化带、晋商文化走廊、方言文艺区、节庆文化圈(寒食节、七夕节发源地)”的鲜明地域特色,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文化生态,在传统村落保护、特色文化传承等方面有很好的优质资源和潜力空间。在乡风文明建设中,要利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积极发掘推广优秀农耕文化、晋商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在此基础上在农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整治“红白喜事”攀比消费等不良习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实现山美、水美的同时,实现人更美,不断提升晋中的美誉度。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作用巨大,要培育和重塑新乡贤,包括离退休人员叶落归根指导发展,农村能人带头示范引领,推动新乡贤在公共事务决策、矛盾纠纷调解、乡风民俗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推进强化基层治理行动

乡村稳,基层才能稳,才能确保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从晋中的情况看,虽然大多数农村地区基层组织体系健全,作用发挥也比较正常,但在一些农村地区,依然存在基层组织形同虚设的现象。我们要始终坚持加强基层基础,持之以恒抓好以农村党支部为核心的乡村组织建设,确保在体系健全的基础上发挥作用。加大力度整治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促使农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切实强化对“三农”干部的培养、储备、使用和管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是农村发展的关键,我们要积极引导各村级组织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成立适宜乡村建设发展的理事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全力提升基层群众自治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更多的基层治理示范村。

(五)推进夯实基础设施行动

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必将对推进乡村振兴起到重要作用。晋中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农副产品种类繁多,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在全省有着很大的比较优势,但由于乡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好的产品推向市场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宜居宜业宜游的优势也没有充分展现出来。就拿一些县区的乡村旅游产业来讲,路和水成为提升品质、扩大影响力的最大短板,垃圾处理成为最棘手的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为突破口,紧紧抓住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水、电、路、气”以及住房、产业发展这些重点来补短板、强弱项,下大力气解决农村排污、垃圾处理等问题,大力实施“厕所革命”,统筹规划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休闲场所、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优化乡村服务功能,持续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为推进农村经济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六)推进强化乡村信息化建设行动

乡村经济发展要追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必须实现乡村发展信息化、现代化,加快城乡信息化协同发展。晋中农村面积大,很多贫困农民都居住在山区,信息化程度低,很多农产品没有销路、市场空间狭窄,进而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只有大力发展乡村商务经济,打开销路、扩大市场,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出乡村,走进城市,才能保证农民增收。因此,要积极推进农村“互联网+”模式,加快优势农产品与电子商务等新兴市场对接,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仓储、物流、营销等,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市场,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这些年,我们在加快农业对外开放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效果也比较好。下一步,要利用好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这块金字招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经济圈,加强与国内外大型农产品交易中心的互动,充分运用好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等大型交易会,利用山西省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打造世界品味山西的窗口,将我省、我市特色农产品集中展示展销,加大农产品对外出口力度,倾力打造外向型农业。

(七)推进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行动

近几年在晋中大地上涌现出来的诸如太谷区白燕村绿美园艺合作社,晋中市丰谷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兴模式的农牧产业,以及众多的养殖专业户、品牌电商企业等,都是一些有创业精神和聪明才智的各行各业人才示范实践的结果。今后,我们要积极推动致富能人和各行各业的企业家返乡创业,不断激发起促进乡村发展的动力,加大力度引进人才。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优秀企业和团队,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模式,推动建立乡村发展多元机制。山西农谷科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晋中籍企业家为回报家乡、支持家乡父老脱贫致富奔小康而创建的高科技企业。企业家通过投资家乡,项目带动,有效地助力了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效。我们要通过举办“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招商大会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在外的优秀晋中籍企业家返乡投资,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晋中晋中市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晋中国家农高区无花果采摘正当时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晋中市祁县:倾力打造中国茶文化旅游第一城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晋中市委统战部调研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
2019—2020年晋中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分析及建议
加快培育百亿企业 建好晋中国家农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