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社区治理体系研究*——以Z镇“村改居”社区为例

2022-01-01中共天津市西青区委党校郭雪婉

区域治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网格党组织党员

中共天津市西青区委党校 郭雪婉

城市“村改居”社区,这一现象更为突出,因此,必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的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体系。

一、天津市Z镇“村改居”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

2019年开始,随着“1号改革创新工程”《关于实行“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实施方案》的深入推进,天津市“一元领导、一体运行、一网覆盖”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正在形成。但“村改居”社区治理模式还处在破与立的过渡阶段,社区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作为天津市第二批宅基地换房试点镇,Z镇从2009年开始提出了“统筹三区发展,打造一流城镇”的发展目标,即农民居住社区、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工业园区“三区联动”统筹发展,并在全区率先完成了示范镇建设,16个村的农民全部搬迁住进了11个新社区,实行“村委会+居委会”并行管理的模式。

(一)社区治理难度较大

在“村改居”过程中,平均每户农民可用原有平房面积+人口置换2至3套住房,空闲房屋用于对外出租或出售,这使得农民“上楼”后还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解决了农民失地的后顾之忧。但另一方面,出租或出售均会使社区外来人口增多,社区环境、群众诉求更为多元。同时,农民搬进楼房后,随之而来的教育、医疗需求和居住习惯的改变等社会管理问题也更为复杂,社区治理难度相对增大。

(二)多元治理模式初步形成

示范镇建设完成后,Z镇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构建“打造平台、联勤联动、做实网格、多元共治”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形成“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的社会治理格局。一是大力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最初以500户为标准,将农民还迁区划分为49个网格,将居委会工作人员和村干部设定为网格员,确保责任到位、管理到位。二是协调物业公司、村委会、社区民警,成立和谐社区议事会、村民议事会。三是利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这一有力载体,为失业、待业人员开展就业培训指导,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计生、法律咨询等各类服务,在全镇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引导村民向居民转变。四是引进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实现了居委会和物业管理全覆盖,切实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便捷的服务。

二、Z镇健全党组织领导的社区治理体系的个案分析

近年来,Z镇JXL社区不断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一元领导、一体运行、一网覆盖”的“一核多元”社会治理模式初步形成,成为Z镇乃至全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典型。

(一)构建大党建格局,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强化组织引领

(1)强化组织架构,成立社区大党委,搭建共驻共建服务平台。社区大党委书记由JXL社区居委会筹备组主任担任,镇党委选派驻镇单位负责人(镇派出所所长)担任大党委第一书记,负责指导党建工作,大党委委员由驻镇单位负责人(原镇市场监管所所长)、物业党组织书记、辖区6个还迁村党支部书记组成。社区大党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发挥驻镇单位党组织和各村资源优势,协同推动社区共驻共建。目前,社区共有党员20余名,机关、事业单位到社区报到的党员30余名,社区大党委成员300余名。

(2)探索协同共治,推进区域化党建,努力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是建立共驻共建联系。社区党支部主动出击,分别与天津农学院动科学院党委、天津城建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党委等签订共建协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化党建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定期开展共融共享活动。如,联合城建大学能源学院与希望之星幼儿园,开展“共驻共建、共融共享、共创和谐大家庭”亲子互动活动,联合农学院动科学院党委开展“文明养宠、共创和谐家园”主题活动等等。三是开展特色服务活动。社区党支部坚持每季度确定一个主题,一季度、四季度以“组织的关怀”为主题开展慰问活动,二季度围绕镇中心工作开展,三季度围绕环境卫生清整等主题开展。

(3)创新“书记项目”,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一是班子示范带头。社区党支部班子成员坚持带头学习、带头讲党课、带头参加组织生活和民主评议,通过支部集中学、党小组分散学、党员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分类分批组织社区党员开展全员培训,不断提升社区党员的整体素质。二是创新学习方式。将每月15日定为固定党员活动日,按照“居住就近、作息相近”原则,将JXL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学习主会场,薛庄家园、家合里作为分会场,在固定党日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可以前后浮动1至2天,由班子成员轮流在各党小组带领党员学习。三是创新书记项目,以“党小组+预约+网格化+微党课”开启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预约”即对于未能按时参加学习的党员实行党员“预约补课”制度,确保每名党员学习不缺课、不掉队。“网格化”主要针对部分党员年龄大、行动不便的情况,通过网格员入户落实“送学制度”。“微党课”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线上”通过建立“家贤里社区党员之家”微信群,打造学习平台,实现支部与党员交流互动“零距离”“线下”即在党支部开展活动时邀请党员宣讲5分钟微党课,充分调动党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巩固党员教育管理成果。

(二)创新工作载体,引导多元参与,强化服务引领

(1)打造活动品牌,引导社会组织和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治理。近年来,JXL社区以特色活动为抓手,打造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活动品牌。其中,赤色代表党员教育活动室,针对社区党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橙色代表和谐大讲堂,邀请专业人士授课、解惑;黄色代表居民学校,组织开展编织、蔬菜工、园艺工等实用技术培训;绿色代表快乐营地,开展文艺汇演,手抄报、多彩少年假期行等交流活动;青色代表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发动居民开展教育与自我教育;蓝色代表普法大讲堂,邀请法律人士走进社区,打造“普法之窗”;紫色代表圆梦堂,为有才能的居民搭建展示平台,为有求学意愿的居民创造机会,形成志愿互助交流平台。

(2)调动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合力。一方面,Z镇“村改居”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由原张家窝镇物业办(现已合并到社区科)统一招标、统一管理、统一监督,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高、责任心强。另一方面,社区积极将物业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吸纳进社区大党委,在处理社区事务时联动议事,使物业服务企业很好地融入社区治理体系。

(3)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一是推广特色志愿活动。例如,为弥补社区服务短板,整合社区内6个还迁村的平安志愿者,重新组建了一支226人的平安志愿者队伍,成为维护社区平安和谐的主力军。二是抓实在职党员责任。社区党组织按照居住楼栋划分承包区,组织报到党员签订《到社区报到党员包楼栋负责承诺书》,负责自己居住楼栋的环境卫生等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承诺内容。三是实现志愿者智慧管理。着眼于加强志愿者管理,社区党组织开通了手机App“志愿者打卡器”,打造“指尖上的党建”,采取“网上动员、现场服务、打卡监督”的方法,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探索了服务群众的新途径。

(三)运用智慧平台,推动一网覆盖,强化功能引领

(1)线下之“网”,做实网格化管理工作。JXL社区作为推行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试点,通过不断探索,由最初每500户为一个网格变为每300户一个网格,将辖区4332户居民分为14个网格,配备14名网格员,其中8名网格员为社区社工,其他6名为村级网格员(6个还迁村统一招聘的专职网格员),充分利用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入户走访,建立居民基本信息库,对辖区居民进行人口信息网格化采集,充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每个网格由专职网格员和兼职网格员并行管理。专职网格员在巡查的过程中将发现问题利用手机App上传,由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归类后转发给相关负责单位进行跟踪处理。同时,发挥村(居)片长、楼栋长、小巷管家、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按照“一格一员”“一格多员”的标准,每个网格选配兼职网格员,每个楼栋设治安员,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网格员汇报,帮助网格员及时掌握网格内情况,防患于未然。

(2)线上之“网”,推动社区治理精细化。在构建“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的社会治理格局过程中,Z镇建立了社会治理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涵盖13项工作内容,实现全镇38个职能部门、12个社区全覆盖。同时依托信息系统,建立网格巡查、事件上报、分流督办、事件处置、事件核查、结案归档闭环工作流程,实现了随访随录、即录即报、即拍即传的实时互动信息采集,推进事件处理的网上流传,切实推动了社区治理的智能化、信息化。

三、Z镇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体系的对策研究

虽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试点工作,JXL社区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体系,并初步形成了一核多元模式,但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和发展。

(一)强化以党组织为轴心的组织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横向到边”的社区党建体系。推动社区党组织和共建单位党组织协同共治,明确各自职权,实现资源、信息共享;监督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落在实处,根据党员实际情况,认领社区责任田、担任社区楼栋长等,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商圈市场党组织密切协作、交叉任职,形成党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建立完善“纵向到底”的社区党建体系。社区治理的重心在最微观的治理单元——小区乃至网格。这就要求一方面在社区符合条件的小区、网格建立党支部,另一方面,建立社区大党委、小区、网格三级联动的社区党建体系,明确各级职责定位,形成上下联动的党建工作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

(二)健全社区自治组织体系

大力培育社会组织,从数量和覆盖范围上加大社会组织队伍建设。一是建立专门的社会组织培育和孵化机构,如街道、乡镇孵化基地等等;二是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可成立专门的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或政府每年拨付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社会组织建设;三是构建相应的社会组织信息服务平台,为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供服务;四是为社会组织和科研院所搭建桥梁,促成技术和人才合作,一方面可以聘请专家,寻求专业上的指导,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招募科研院所的毕业生来充实社会组织的力量。

(三)转变居委会角色定位

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合理定位,明确其指导、协调、服务、监督功能,而非社区治理的直接参与者;一方面,结合“放管服”改革,促进便民服务事项责权一致、同步下沉到基层,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社区自治水平;另一方面,加大对“村改居”社区的资金扶持力度。二是恢复居委会自治本色;可借鉴社区治理的“盐田模式”,设立专门从事行政工作的社区工作站,将社区居委会从行政事务中剥离出来,恢复自治定位,更好发挥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功能。同时,通过规范录用制度,把好入口关选拔一批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专业型人才;严格考核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选派优秀人才到社区任党组织书记,打破地域、单位限制,充实社区人才队伍等举措打造高质量社区工作者队伍,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猜你喜欢

网格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追逐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