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管理的实施现状分析与对策

2022-01-01孙红顾银燕俞颖常芸孙红霞秦蕴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护士护理人员护理

孙红 顾银燕 俞颖 常芸 孙红霞 秦蕴新

患者参与患者安全作为患者的基本权利,在患者的诊疗、护理、康复中逐步得到充分的重视[1-3]。我国近年的“中国患者安全目标”亦注重“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管理”[4],但医患双方对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影响与感知各异,给临床实施造成诸多困难,有碍患者参与的行为与医患沟通,不利于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管理目标的实施[5]。WHO 亦指出,尚缺乏设计良好、尤其缺乏基于患者自身的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相关研究[6-8]。叶旭春等[5]、朱琴等[4]学者针对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实施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予以质性研究,构建了包括“决策性、照护性、诉求性”3 个策略,然而患者参与患者安全,仍面临个体因素、社会环境、组织环境等因素。如何尽快提升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

1 现阶段推进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管理时面临的困难

1.1 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管理推进受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健康素养的影响

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直接影响其在患者安全参与过程中的主动性[9-12]。目前,本院住院患者中,60 岁以上的患者占全部住院患者≥51%。患者的健康素养尚处于较低水平,影响了患者参与医疗决策和照护计划的能力和意愿,部分男性及少数民族群体患者更偏向于以医生为主导的模式[13]。

1.2 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管理推进受患者病情、住院时间、诊治历程的影响

诊疗过程中,有的患者因疾病严重程度、自理能力缺陷、治疗后的活动及休息状态,以及各种带管、检查等因素,导致不能主动参与到患者安全管理中。他们在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发挥。甚至,在部分失去自主意识、自主判断、行为能力的患者已不能参与任何有关患者安全的策略中,完全需由医护人员给予主动的实施安全管理,成为患者安全管理互动中的主体。

1.3 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管理推进受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安全文化影响

有些初级职称的医护人员因自身经验和技能的缺乏,可能会减少对患者参与的支持[14]。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互动方式、时机、内容尚缺乏专项的培训与学习,他们在患者参与决策的各个阶段不能很好地与患者保持互动,临床应用与实施受到阻碍[10,15]。

2 现阶段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管理推进的方法与策略

2.1 实施由“护士主导”的照护性患者参与

2.1.1 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等,了解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能力 在入院24 内对患者的年龄、病情危重程度、文化程度、健康素养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知识水平与参与能力。针对患者的参与能力,护理人员作为安全管理的责任人,作为参与沟通中的主体,实施由“护士主导”的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2.1.2 “护士主导”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住院全程 把握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内容与时机,在患者入院时、操作前后、服药前后、检查前后、手术前后、治疗前后及出院前予以护患沟通,不同时间指导参与,包括护理项目、核查内容、作用及目的、注意事项等。急诊患者及不能有效参与的患者,与其家属或照护者进行沟通,帮助其理解参与照护的目的和意义。在照护过程中,增加互动环节,支持参与患者安全,鼓励患者或家属、照护者提出疑问,予以沟通及互动。

2.2 护理人员主导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意识培养

创建医院护理安全文化氛围,鼓励护理人员主导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管理。增加各项护理过程中鼓励患者参与的环节,并纳入核查和质量考核。每月通报院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鼓励护理人员在照护过程中,积极支持患者参与,主导患者参与安全过程的实施,不断探索、促进患者主动参与患者安全的主动意识及方法。鼓励科室在护理不良事件讨论时,增加患者参与意识、参与程度、参与时机、参与效果的环节讨论,对护理人员主导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行为及事件予以表扬,鼓励护理人员持续主动支持患者参与照顾过程中的查对、准备、知晓、询问、反馈。

2.3 提高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成因的感知

对行业内发生的护理有关安全不良事件给予高度关注,帮助护理人员克服惯性思维,查找护理工作中的隐患,从他人的安全事件中分析患者在事件中的参与程度,找出改进方案,从而将患者参与患者的意识内化为实际工作中主导行动,主动寻求更好的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策略与方法。将科室护理人员在患者参与患者安全中的意识与措施作为安全质量评价文化的内涵之一,改进并完善朱琴等[4]在患者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患者作为主体的实施困难。

3 结果

3.1 护理人员对“护士主导”患者参与照护性患者参与安全管理的意识提高

护理人员了解护士的支持与鼓励对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重要性。护理人员主动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提高了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覆盖面,发挥了主导作用。

3.2 患者的“照护性参与患者安全”程度提升

近5 年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逐年降低,2016 年发生率0.68%;2017 年发生率0.63%;2018年发生率0.61%;2019 年发生率0.60%;2020 年发生率0.54%。

4 讨论

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不断深化,以及对患者安全管理架构及评价指标研究的不断深入,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管理在医疗机构得到广泛重视与多专科、多环节、多途径的推进。护士与住院患者的密切、长时、频繁的接触,与作为多项诊疗的实施主体,决定了护士对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意识与促进程度直接影响了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可能性。如朱琴等[4]在患者参与患者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确定的患者参与患者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成中可以看到,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管理目标的推进与实施,必须依赖“医护人员”为主导,在叶旭春等构建的包括“决策性、照护性、诉求性”3个参与策略中,应由护理人员对患者参与照护性患者安全策略负责。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有关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2 条评审标准,即“针对患者疾病诊疗,为患者及其近亲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者对诊疗方案做出正确的选择”和“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如身份识别、手术部位确认、药物使用等”。这要求我们在当前的医疗环境、医患关系、患者的健康素养、文化水平及参与意愿现状下,亟待强化由“护士主导”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持续鼓励并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以发挥其患者安全最后一道壁垒的坚实作用。同时,在“护士主导”患者参与照护性患者安全过程中,进一步研究患者参与的认识、意愿、影响因素及行为机制等[5,16-20],推进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标准化管理相关研究。

本研究为开展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标准化管理作了进一步临床实施的相关研究,但尚未全面把握医疗机构患者参与患者安全工作开展所需的支持[4],在照护性参与策略中发挥了“护士主导”的作用,为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标准化管理设计了护理实施的细节,促进了医院患者参与患者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护理质量,减少了照护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在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管理推进中将会努力围绕“信任、信息、沟通、支持”4 个原因要素,围绕“医生主导决策性患者参与”“护士主导照护性患者参与”“职能科室主导诉求性参与”3个维度,进行分层、分责、分步地推进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管理的全面落实。因此,“护士主导的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是现阶段必须首先推进的患者安全策略之一。

猜你喜欢

护士护理人员护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