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2-01-01中原科技学院李晶姚敏

区域治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过程课堂

中原科技学院 李晶,姚敏

在对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基于专业特征以及课程当中的实际特征,通过树立问题导向下的教学模式的方式,将课前预习、自学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此最大程度上改善教学的效果,充分满足我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工作的开展需求。可见,有必要针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一、对分课堂的教学理论价值分析

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民主化教学工作的创新,可以很好的体现出现代化的师生伦理,并有助于现代化的人才培养,因此对其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研究,往往有着较高的价值性。

(一)符合知识接受心理规律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采用的是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使得这样的教学过程仅仅重视对于知识的传授,以此解决学生的一些疑惑,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忽视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能力。或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管理。而对分课堂的开展中,就是需要教师首先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学习框架,并利用学生自己的能力,对其知识内容进行个性化的吸收,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保障学生可以有效的利用小组谈论,或者让班级进行互动的学习方式,进行思维方式的创新,以此可以深化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1]。

(二)创新教学观念

在对分课堂的开展中,可以有效的让教学当中的时间安排、责权安排进行了全新的调整,这样的教学工作开展,使得摒弃了教师为主体,或者完全让学生当作教学主体的偏颇理念。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完整的知识讲授,同时也相应保障了教学知识传递的连贯性,特别是在教学的效果上,可以体现出一定的严谨性、系统性。学生也相应的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其中对于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可以很好体现出教学的民主性,让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成为一种教学的常态,以此更加适用于进行核心能力提升的教学培养,符合我国现阶段对于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的实际要求[2]。

(三)调节师生关系

在开展对分课堂之后,学校的教学模式符合我国当下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平等需求。例如,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改变了传统单一讲授型的教学模式。传统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上对下、亲子式的教育方式,以此就会导致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顺应现阶段的社会对于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

其中,进行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发展中,使得社会当中对于学生的要求产生了改变,需要在师生的责权分配上,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进而促进大学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形成独立的人格以及责任意识。

二、对分课堂的教学理念的运用

当下所开展的对分课堂,就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以此具备着科学性、简明性以及可行性的特征。在应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往往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并基于不同的专业的教学特征,进行课程方面的编排。其中,在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往往要进一步的明确出教学工作的特征,特别是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教学实践改革,保障通过先进的教育手段和工具,全面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进步。

(一)问题导向与目标意识

现阶段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出具体的教学改革目标,同时确定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导向。在现阶段某高校的实际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教师教学密度较大,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基本上都处于被动听讲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下对于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同时,在教学的后期管理中,例如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无法进行针对性的作业安排。因此,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情况,就需要进行对分课堂的开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改变对学生的教学模式,需要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间划分,师生责权分配上,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让其可以呈现出常态化的教学工作开展,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其次,需要改变现当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课后要求比较随意的情况,需要利用隔堂讨论的活动开展,加强学生在接受知识之后的课下思考与辨析。积极的开展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才可以全面的提升学生在课后的复习能力与复习的水平。最后,则需要对现阶段的现当代文学开展中的人文专业课程,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并利用试卷、考试成绩以及期末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分析,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分数比重,使得形成过程化、能力化的教学效果。

(二)对分与隔堂的教学结合

当下采用的对分教学方式,就是需要教师基于一个文学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讲解,但是需要预留出一定的空白,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学习与提升知识储备。当下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需要让小组代表,采用简洁的方式总结组员的讨论内容,之后让教师集中进行问题的解答。在之后,还需要让其他小组做出相应的回应,使得可以让学生提升交流的能力,教师需要掌握学生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以此开展详细的教学工作。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在对分课堂的基础上,对其一些重难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评估,保障学生可以在两次课堂上,实现学习的连贯性。在下一次课程开展之前,就需要带来作业,以便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通过相应的读书心得,或者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成果,从而在学生自学与讨论的过程中,使其能够针对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中的讨论分析。在现阶段这种教学的方式下,无论是对分还是隔堂的教学方式,都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的价值性。现阶段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经常需要教师可以设定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这样学生才可以带着一个明确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辨析。而在学生进行自学以及自我消化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发挥出教师自身的优势性,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各种知识内容的学习以及了解。特别是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这样的教学工作,往往可以全面的提升教学的效果和价值。例如,需要在教学工作开展中,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保障学生可以在自学、讨论以及展示的过程中,培养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课程开展具有特殊地位,属于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整个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明确出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加强对其边缘性的控制,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改进,使得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全面的教学内容,并扩展自身的学习视野。

(三)教学文案的设计

进行教学过程中,对分课堂往往呈现出灵活性与自主性,教师在利用上述模式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保障教研能够顺利进行,而对教学文案进行优化设计则有利于达到这一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课程教学方案编制中,要发挥出教师自身的教学优势,同时结合起本班同学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稿的设计。教师要保障教学文稿有着较强的个性化,能够让自己的课堂可以发挥出青年教师的优势,特别是在教学开展中,全面的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才可以极大的满足人们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需求,学习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内容。

其次,教学氛围的塑造过程,是对分课堂开展的重要环节,需要保障课堂的开展可以重视起内化学习,以及通过分析讨论两种方式,从而全面提升教学的水平。但是,在过去的教学工作开展中,现当代文化的课程开展始终存在着教学文化氛围不足的影响,因此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就要在对分课堂的构建中,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让学生积极的进行自主的阅读、谈论,并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一步的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水平。

(四)教学模式的创新

对分课堂的教学工作开展,本质上就是一种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基础,进行传统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教师需要在对分课堂的开展中,进行教学模式以及教学途径的扩展,在对分课堂的教学理念下,进一步的估计中文系的教授,可以积极的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尝试,采用对分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改变传统单一性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进行中国文学课程的开展中,可以让学生基于不同的形式,进行学习内容的讨论与研究,这样才可以全面的实现内化学习的效果。

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基于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标准。例如,可以采用大力鼓励学生除了教材之外,进行大量课外的阅读,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还要进行的阅读笔记的记录,这样就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阅读笔记的总结以及分析,以此全面的提升学生自我总结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在未来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相应的明确出自身的学习价值和积极性,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可以制定出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安排,不再是仅仅听从于教师的安排,而是可以实现自主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使得可以充分的发挥出对分课程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于教师而言,有着良好的教学效率提升。

(五)多样化的教学评价

在进行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方法试用下,使得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当下课堂的教学评价性。对学生的评价是检验课堂的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因此要保障评价的过程中,基于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同时结合起其他类型的评价途径,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与评估。例如,处理对学生在课堂表现以及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教学的可靠性,让其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制度构建,让学生可以将其教学模式全面的纳入到教学的质量评估体系当中,让学生可以伴随着学习的进展,而逐渐提升学习的主体性。在未来的教学工作开展中,还需要教师可以结合其实际的教学情况,进一步的结合起文学类的教学特征,做好相应的教学方案的规划以及调整,在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发挥出相应的教学指导的作用,成为现当代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内容。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过程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