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水文地质生态治理理念在山区治理中的应用

2022-01-01河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赵立峰

区域治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水文地质山区河道

河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 赵立峰

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生存、生长、发展的根基,基于水的重要性,水文地质生态治理理念把水源作为一个重要的治理因素,以实现山区各方面治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山区如果没有水源,将会给山区的各种事物带来极大的影响,比如危及山区动植物的生存、降低山区生态环境质量等。基于此,水文地质生态治理理念被有关人员提出,并逐渐应用在山区的实际治理中,取得了较高的综合效益。相关人员应该深入分析水文地质生态治理理念的内涵,根据当地山区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治理策略,充分发挥水文地质生态治理理念的价值,以实现山区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一、常见的山区地质灾害以及特征分析

山区治理的工作重点就是建立良好的山区生态系统,从而避免山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山区基于其地质条件,极易发生各种地质灾害,给山区人民带来生命和财产的损害。要想在水文地质生态治理理念指导下做好山区治理中工作,应该深入分析具体山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其极易产生的地质灾害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一)山区地质灾害之滑坡、崩塌、泥石流

山区之所以容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这些地质灾害,主要是因为所在的地质环境整体结构发生了变化,影响了一定区域的地质应力分布,从而使地质出现了上述的变化。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山区出现滑坡、崩塌、泥石流一部分是山区地质环境自身发生的变化,另一部分是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比如人们在山区进行各种工程建设,对区域内的地质环境造成了破坏;人们对自然资源的索取缺乏约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失衡等[1]。

(二)山区地质灾害之地震

地震也是山区的一种地质灾害,这种灾害一旦发生将会对周边的生态以及居民产生很大的危害。地震发生主要是因为地震所在区域的地壳发生了碰撞,产生了一种无规律的剧烈运动。地震这种地质灾害很难进行预测,所以它的发生具有较强的突然性和不可控性,这也是地震造成巨大破坏的主要原因[2]。

(三)山区地质灾害之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这种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破坏也是十分巨大的。产生地面塌陷的原因有很多,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比如人类在开展各种工程建设不科学,未能对工程所在的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所以对工程范围内的地质架构产生了较大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土壤的状况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进而导致了地面塌陷。山区的岩溶地带更容易发生地面塌陷,所以要加强工程建设管理,避免对区域内的地质构架造成破坏。

二、山区治理利用水文地质生态治理理念的必要性

山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这些水资源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比如地上的小河流、溪水、泉水,以及山区所蕴藏的地下水。山区由于其地理条件,所蕴含的水资源不仅丰富,而且水质较好,但是随着人们对山区的破坏越来越大,山区的水资源也受到一定的污染,其地质环境也受到一定的损坏。山区治理的工作重点是围绕着山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展开的,相关人员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山区的自然环境,并对自然环境不断优化,减少山区的自然灾害,保持山区的生态平衡和维护山区的人居环境。山区治理一个较大的工作任务就是做好山区河道的整治。传统的河道整治治标不治本,在短时间看到一定的成效,但是从长远看来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对水源的流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水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如果山区内的河流流向或者是地下水流向发生了变化,那么水流流向的改变就会影响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而引发各种地质灾害,比如滑坡、地面塌陷,出现沼泽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无疑增加了山区治理的难度。相关人员在开展山区治理时要汲取以前的教训,利用水文地质生态理念指导具体的治理工作,使山区治理综合各种因素,更加体现治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山区治理的成效,促进山区治理的良好发展。利用水文地质生态理念进行山区的治理,相关人员在开展具体的工作前会对治理的区域进行深入的水文地质调查,全面考虑所涉及的因素,制定出详细的,具有较强可行性的治理方案,在达到治理目标的同时避免对当地的水文地质等方面造成消极的影响。利用水文地质生态治理理念,可以在进行山区治理的同时结合实际所需进行一定的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山区的水利设施,不仅满足了当地的灌溉需求,还能实现山区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水文地质生态治理理念下,山区的治理工作将会得到明显的提升,这样山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将变得更加优越,生态环境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给山区人民也带来了各种帮助。

三、水文地质生态治理理念在山区治理中的应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山区治理中利用水文地质生态治理理念有很大的必要性,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那么,在具体的山区治理工作中如何应用水文地质生态治理理念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笔者基于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一定的调查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应用。

(一)对山区治理进行全面的统筹,实现山区的综合治理

山区治理工作要想充分应用水文地质条件的生态治理理念,必须实现山区治理中生态环境的稳定。这是山区治理工作开展的前提,也是水文地质生态治理理念的充分体现。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开展山区治理工作必须利用全局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进行具体的治理工作时考虑到此项工作将会对其他治理环节有何影响,统筹规划各种治理工作,使各项工作能够互相促进,最终提高山区生态治理的成效。在进行山区的河流治理时,基于山区河流流速慢、流程短的特点,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治理,提高治理的质量。山区的自然环境会对河流造成各种影响,比如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水量、河道的修建等。在山区环境下,河流的河床也与其他河床存在着不同,山区的河床主要一般是由基岩、鹅卵石等组成。河流这种地表水和和地下水互相渗透,不仅能进行互相的补充,还能对水质进行一定程度的净化,有利于保持山区各种水体的质量。大部分的山区河道受限于自然环境,河道较为狭窄。如果在暴雨天气出现山洪的情况下会对河道造成很大的冲击,山洪中夹杂着许多杂物会对河道产生淤塞,这样对河道会产生毁灭性的的损害。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在对山区的河流进行治理时要统筹考虑各种因素,比如河流所在区域的自然地质条件、山区内的水文分布、山区所属的气候特点、山区的植被覆盖情况等。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实现山区河流的综合治理,一方面保证山区的水资源供给,一方面还要保持山区水土的稳定性,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山区的自然特性,减少各种工程建设,维护好山区的生态环境平衡,为山区人民提供一个高质量的生态环境[3]。

(二)根据自然条件建设富有自然原型的河岸

山区治理工作很大一部分是对原有的工程进行修复。这些修复工作必须遵循水文地质生态治理理念,确保不对当前的水文地质条件产生消极影响的前提下进行。山区河流的治理一定要重视水文地质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山区防洪抗汛的能力。在采取具体的措施时要降低人力的影响,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让治理工作更加自然化。在水利地质生态治理理念下,建设富有自然原型的河岸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建设这样的河岸一方面是为了减少人为因素对生态的破坏,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河岸的稳固性。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山洪造成的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如果河道旁有较大的树木,那么树木发达的根系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这样也会减轻山洪对河道的冲击。采用种植树木的方式减轻山洪对河岸的冲击就充分体现了水文地质生态治理理念。但是植物对水土保持的功能毕竟有限,如果山区对抗洪具有较高的要求,还需要和其他治理措施联合使用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如果河道内的某一段受到的冲蚀较严重,那么必须采用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治理,比如水利工程和种植植物的方式相结合,避免河道遭到更严重的破坏[4]。

(三)构建完善的山区生态治理管理体系

虽然水文地质生态治理理念对山区治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这种理念没有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普及,那么很多山区治理工作还是沿用传统的治理方式,治理工作出现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山区治理工作的成效很难得到较快的提升。基于这种情况,必须构建一个完善的山区生态治理管理体系,首先从制度上贯彻水文地质生态治理理念,这样才能对相关人员开展具体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相关部门为了加强对山区水文地质条件的了解,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检测,利用大量的数据支撑进行山区的治理工作。这样的山区治理会更有针对性,更容易达到治理目标。另外,还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水文地质生态治理理念上的宣传和教育,使他们在进行治理山区的工作时能把这种理念贯穿于整个的治理工作,采用最优化的治理方法和手段,高质高效的完成山区治理工作[5]。

四、结语

山区治理工作对山区的良好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这一工作的开展,积极应用水文地质生态治理理念指导山区治理工作。只有做好山区的治理工作,才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水文地质山区河道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危害及应对措施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环保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与相关方法
刍议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
河道里的垃圾
山区
水文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