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引领构建农村基层治理新格局研究*——基于对扬州市邗江区的分析

2022-01-01中共扬州市邗江区委党校刘开瑞姚云霞

区域治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乡镇党组织

中共扬州市邗江区委党校 刘开瑞,姚云霞

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扬州市邗江区位于东南沿海,毗邻主城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020年GDP超过千亿元,常住人口超过70万。因为邗江区域面积不大,即使是农村离市区的距离也较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吸引了大量的民营企业,出现了大批的外来人员,农村社会治理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给基层治理带来很大挑战,治理模式亟需转变,研究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一、党建引领和农村基层治理新格局的耦合关系

(一)党建引领有助于农村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

党建引领农村社会治理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治理整合优势。基层党组织最贴近群众,最了解群众的需求,它可以代表群众向上级政府部门传达群众诉求,同时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自身的公信力,能向下整合群众利益诉求,达到求同存异的目的。二是社会治理的人才优势。基层党组织有大量的党员,他们相对普通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更强烈,基层党组织可以引领他们,共同参与农村社会治理。三是社会治理的资源优势。基层党组织可以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物资和政策支持,还可以动员乡贤、企业家等,筹备社会治理需要的各类资源。

(二)良好的农村社会治理有助于基层党建的发展

一是良好的社会治理有利于党群关系的发展。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断与群众接触,处理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提升他们的党性修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扬州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村干部和党员入户调查,为居家群众送药送食物,解决他们遇到的难题,党群关系明显提升。二是有利于提高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例如方巷镇沿湖村,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村民收入更高,村庄更美,党组织的吸引力得到增强,有利于农村党建的进一步发展。

二、党建引领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

(一)协调利益能力弱,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突出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部分村党组织协调利益能力差,领导核心地位不突出。一是家族势力弱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在某些村,某些家族的势力较大,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村里大事情的发展方向,致使基层党组织地位弱化。

二是治理能力不足弱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社会转型时期,农村面临的新问题不断增加,如拆迁补偿、增地补偿等,但是有的领导干部缺少基层工作经验,对一些突发事件缺乏预判,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治理能力较弱,影响了基层政权的领导地位。

(二)党的后备人才缺乏,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滞后

一是村干部缺乏人才造血功能较弱。一方面,村书记素质有待提升。从村支书任职期限来看,部分村存在村支书长期任职的情况,造血功能较弱。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年龄老化、能力弱化,“等、靠、要”思想较严重,表现在落实党建责任思路不明、发展集体经济渠道不宽、联系服务群众方法不多等多个方面。另一方面村“两委”结构有待优化。受外界环境和农村条件影响,农村大多数具有一定学历、技术的青壮年党员更倾向于外出务工发展,带来部分村在选人用人时可选空间不大。农村干部结构不优、能力不强,班子总体上年龄偏大,学历层次不高。

二是党员队伍引领作用较弱。从年龄层次来看,基层党员年龄偏大,从学历层次来看,农村党员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在当前老龄化社会日趋加深的趋势下,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既有人均寿命提高、老党员基数大、优秀青年农民大量外流等客观事实,也存在部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能力偏弱的原因,造成部分农村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员带动示范能力不强。

(三)党组织动员力不足,村民自治和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

“共建共治共享”,是社会治理的核心,但我们调研发现:一是党组织动员能力不足。大多数村仍习惯于“有事就做,无事闲着”,对各项村务主要还是依赖村委会成员来完成,缺乏对社会治理的整体安排,缺乏动员其他人参与的能力。各村党组织虽然要求党员深入联系群众,有的村还明确规定了全年入户走访的次数,但是缺乏深入联系,服务群众的效果与预期相差较远。

二是村民自治能力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政治、经济方面优秀人才大量转移到城市,留在农村的主要是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孤寡老人,他们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不高。

三是群团组织参与不足。很多地方的群团组织建设相当薄弱,有的只是一块牌子。工作大多以会议和活动为主,缺乏创新,与中心工作结合的力度不够。部分领导认为:“群团工作不是中心工作,没有必要投入过多的资金和精力”。

(四)基层权责不对等,农村基层治理资源保障不足

一是基层政府权责不对等。邗江区有的乡镇经济实力较强,需要承担大量的管理服务任务,但是体制却与普通乡镇一样,缺少相应权限,如话语权、决定权、实施权等,工作中经常受制于人。

二是基层政府资源配置不足。调查中的村几乎都存在人手不足的情况。受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干部能力等因素影响,部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较低,多数以土地流转、发包收入为主,缺乏可持续、高附加值的收入增长来源。部分村历史债务较大,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社会治理的物质基础。

三、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创新路径的思考

(一)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一方面要带头抓好自身建设,以两委和谐促全村和谐,最终达到整个农村和谐。另一方面要加强乡镇党委的调控能力。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民营企业家越多,地方经济考核要求一般比较高,有的地方忽略了党建工作,建议理顺乡镇党政关系,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党建工作做到实处,加大党建工作的考核力度。

(二)探索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是搭建党员参与社会治理的平台。基层党组织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根据所在村党员的具体情况,选出有号召力的无职党员,设置岗位,增加他们参与村里各项事务的积极性。

二是科学推进发展党员工作。如严把新人入党关,对新入党人员从严考察,多方面征求群众意见,针对一些家族势力较明显的村党组织不发展群体外的人入党的情况,要积极慎重地创新办法,尝试异地培养发展。加大在退伍军人、新型农民、返乡创业人士等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同时,积极稳妥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

三是创新党员教育形式。注重采用农村党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三会一课”、主题教育的感染力。充分利用好微信公众号,在党员微信群中,开设“互联网+微党课”,以文字、图片等形式,使党建工作扎根群众、接地气。强化身边党员典型选树,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三)加强党的动员能力形成共治

一是增强党组织的动员能力。基层党组织要转变理念,加大动员力度,提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如在大气污染防治,人居环境创建,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特殊节点的社会稳定工作中,通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推进相关工作进程。

二是增加村民的自治能力。可以通过宣传栏、电视、广播、专家讲座等方式,引导群众了解“什么是社会治理”;坚持将群众关心的,涉及他们自身利益的住房、就业、低保、涉农补助等及时公示公开,引导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参加社会治理”;提供网络、电话等多途径让农民能表达自身诉求,让他们明白“怎么参加社会治理”。

三是加大群团组织的参与力度。如团委可以利用青少年喜欢的新媒体向他们传递政府的各项政策,加强对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妇联可以针对留守妇女、弱势妇女,开展创业就业等工作,增加他们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四)多措并举加强农村资源整合能力

一是支持基层政府权责对等。进一步赋予基层政府更多的权限,将部分简单的行政审批权、行政权下放给乡镇,较为复杂的试行“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制度;改革乡镇的人权事权,给予乡镇更大的用人自主权利,如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的福利待遇由乡镇党委决定,上级单位派驻人员的任免、调整和年度考核,乡镇意见占比超过50%。

二是加大基层政府的资源配置保障。将完善乡镇财税分成政策,合理提高乡镇财政占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保障村级党组织建设,组织指导经济薄弱村申报上级补助资金,加大对经济薄弱村服务资金帮扶力度;逐年提高村干部工作报酬,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回乡担任村干部;坚持选派“第一书记”“三农科技指导员”“‘三带’顾问”驻村工作,对现有的农村土地和村集体资产进行摸底,盘活闲置资产,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乡村文化名片,可以效仿方巷镇沿湖村深耕“渔文化”,积极培育“旅游+”特色产业。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乡镇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云南省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法治化路径探析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乡镇扶贫印象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