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无锡乡镇企业发展历程看 “四千四万”精神的内核与传承*

2022-01-01中共无锡市锡山区委党校朱一丹王秋涵

区域治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乡镇企业无锡精神

中共无锡市锡山区委党校 朱一丹,王秋涵

一、“四千四万”精神的发展载体

无锡乡镇企业的产生、发展、蝶变是“四千四万”精神的发展载体。近代无锡的民族工商业得到较快发展,这一过程客观上培育了无锡人民的现代工商思维,并逐步内化为无锡的精神基因,为日后无锡乡镇企业的产生提供了内生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为妥善安排剩余劳动力,无锡农村地区一些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农忙之余办起了企业,成为无锡公社工业的前身。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公社工业应运而生。

20世纪60年代中期,农村社会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无锡农村地区“地少人多”矛盾加重,农民面临严峻的生存困境。面对政策和思想高压,无锡农民顶住重重压力办起社队企业,寻求农业以外的生存出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社队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发展机遇空前。社队企业取得的傲人成就也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认可。1984年中央四号文件中,“社队企业”正式更名为“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20世纪90年代起,无锡乡镇企业进入加速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时期。经过两次改制,一大批乡镇企业做大做强,涌现出诸如远东集团、红豆集团、海蓝集团等在无锡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民营企业标杆。

二、“四千四万”精神的意蕴内涵

从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再到民营企业,智慧的无锡人民从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提炼出了“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难万险”的“四千四万”精神。

新时代江苏勇立深化改革创新的潮头,新“四千四万”精神应运而生:积极适应时代的“千变万化”、主动经受创新的“千锤万炼”、在发展的前沿展现“千姿万态”、在新的征程上奔腾“千军万马”。

不管是“四千四万”精神还是新“四千四万”精神,其精神内涵丰富深刻,一脉相承。

(一)敢闯敢拼的担当精神

勇于担当是无锡人的精神底色,无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成就是闯出来、拼出来的。面对资金、技术、产销业务、经营管理一片空白的困境,无锡农民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没有资金就自己凑,没有设备就自己找,没有技术就出去聘,没有市场就自己闯,硬是赤手空拳突围出广阔天地。前洲公社西塘大队在创办农机厂之初,仅有160元资金。靠着这微薄的160元既买设备,又借厂房,还要学技术。经过十年苦干,1979年农机厂的年产值已达700万元,实现利润318万元。

进入新时代,无锡民营企业将自我命运置于在国家发展的时代洪流之中,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部署,当仁不让地担负起促经济更有活力、促社会更加和谐的企业责任。位于无锡市锡山区的红豆集团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以敢闯敢拼的劲头,开拓了柬埔寨西哈努克经济特区,在当地打造出“一带一路”民心工程,造福当地百姓,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

中心数据显示,目前中心日间手术床位28张,单个手术间单日日间手术最高可达22台。目前,全院共开设七大专科、130多种儿科日间手术,80余种妇科日间手术,这些手术使患者等待时间缩短了50%以上,住院时间由原来2~3天缩短为4~6小时。

(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不懈奋斗是无锡人的性格基因,奋斗之路是坚韧之路。乡镇企业产生之初,无锡农民为开辟市场而千山万水地跑、为创办企业而千辛万苦地干、为拉到客户而千言万语地说、为谋求发展而千难万险地闯。一年在外300天以上跑业务,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的艰辛历程就是乡镇企业供销员的真实写照。

奋斗之路是胆识之路。早期乡镇企业面对政治环境的束缚,利用自身的政治智慧和定力,巧妙地回避政治约束,谋得了缓步发展的有限空间。20世纪末,一大批乡镇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化浪潮和国际化竞争,敢于“自我开刀”,大刀阔斧改制改革,剔除原有弊病,成功实现了向现代企业的扎实转型。

(三)善于突破的创新精神

敢于创新是无锡人的精神动力。1982年原无锡县堰桥乡灵活地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入乡镇企业经营管理,形成闻名全国的 “一包三改”,有效激发乡镇企业活力,为改革开放之初城市经济转轨提供经验。

20世纪中后期乡镇企业的主要经营领域集中在诸如化工、纺织等的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行业。面对企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双重困境,一批企业大刀阔斧进行转型升级:一是结构上由低端生产转向高端制造,二是管理上由生产经营转向创造运营,三是投入上由资金投入转向科技驱动,四是品牌上由产品制造转向品牌经营。进入新时代无锡产业提速提质。整个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6%;全市创新型企业集群不断壮大,新增高企超1200家;市企业研发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90%以上。

(四)敢为人先的领跑精神

大步领跑是无锡人的胆识彰显。无锡的乡镇企业不但在艰难条件下发展壮大起来,而且成为全国乡镇企业的排头兵。被称作“乡镇企业王国”的原无锡县,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具有多个工业行业的乡镇企业群体。到1978年全县社队企业共1982个,乡企工业产值达5.1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4.8%,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20世纪80年代起,众多的全国“第一”头衔照亮了无锡县:1982年无锡县成为全国第一个乡镇工业产值超10亿元的县;1984年起更是创造了全县乡镇工业经济总量连续17年居全国各县(市)之首的辉煌成绩, “华夏第一县”当之无愧!

进入新时代,无锡人面对以往的辉煌成就并没有坐享其成,而是以“事事争第一、处处创唯一”的雄心壮志和旺盛斗志,跳出已有成就,勇创发展奇迹。

三、“四千四万”精神的当代传承

无锡在全省的发展坐标决定了自身要以更高站位和更好要求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这一伟大奔途中,“四千四万”精神的光彩非但没有褪色,反而于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持续不断地为无锡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精神动力。

(一)传承“四千四万”精神,适应时代之变

近年来,无锡的改革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傲人的成绩背后有着无锡民营企顺势而为、不懈奋斗的孜孜身影。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各类风险挑战层出不穷,不确定因素交织叠加。面对挑战,政府要从民营经济中看到优势和力量。进一步简化民营企业各项审批流程,助力民营企业享受最大化的政策红利;深化政银企合作,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激励民营经济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发展项目,激发社会活力;规范法律法规,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企业要积极适应时代之变,主动应对后疫情时代下产生的消费新变化和市场新需求,创新经营模式,推动线上线下联动;积极与上下游供应链结成命运共同体,开展跨界合作,共享资源,共担风险。

(二)传承“四千四万”精神,提升创新之能

无锡市着重深化改革、推进创新,成效显著。但在有些方面仍存短板亟待补齐,比如在有些产业的创新上,陷入到了“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尴尬境地,例如电子、光伏、互联网等高技术产业在无锡“开花早”,但却最终未能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产业群。此外,产业升级缺乏科教资源的有力支撑、园区发展同质化问题突出。

在产业创新的道路上,政府要不断优化“产业强市”路径,打造“产业强市”之地;加快创建培育“策源地”创新中心,以创新推动产业高端化、现代化水平。要尤其重视本土龙头企业的主导创新和示范带头作用;企业要重市场,还要重研发,强生产,推动三者的有机结合;依托无锡和周边城市的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的科研资源,主动对接,积极合作,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选择多元化战略,加大在本产业上下游价值链的投资孵化。

(三)传承“四千四万”精神,强化担当之责

以人民为中心是担当之本。政府要强化为民奉献的担当之责。聚焦民生“琐事”,竭力解决好民众日常关心的办事难、停车难、出行不便、小区环境差等烦心事操心事。办好民生“大事”,抓住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关乎民众生存发展的大事不放松。对准人民需求,在不断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与质量的同时,用好社会资源,激发民众治理热情,构建“四治融合”的现代社会治理新格局。

企业要勇挑社会责任。主动根据市场需求,提供更高质量和更令人民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员工是企业增强生产效率的关键,建设有人情味的企业文化,强调员工的工作、生活和情感关怀。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与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展合作,争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应的双赢。

“四千四万”精神源自于历史传承、契合于时代特征、立足于人民实践、植根于无锡大地,是无锡鲜明的城市精神名牌,是推动无锡高质量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肩负着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重任的无锡,必须传承好“四千四万”精神,让这样一块宝藏更好地反哺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乡镇企业无锡精神
无锡一棉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新时代乡镇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浅谈《乡镇企业法》废止的理由
乡镇企业成为全省工业『半壁江山』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