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2022-01-01

吉林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布司痛风性痛风

杨 硕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痛风性肾病(GN)即将成为继糖尿病后第二大代谢性疾病,GN又叫做尿酸性肾病,是由体内嘌呤代谢障碍导致的人体血清尿酸(UA)增加,UA长期蓄积在肾小管和肾间质中诱发的一系列肾脏疾病。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最新关于中西医对GN诊治的研究文章,整理、总结了关于GN诊断要点及有效治疗方案。

GN是指由于血UA浓度生成过多,或分泌减低而产生高UA血症所导致的肾功能损害。早在上个世纪痛风已被学者认为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原因之一,因未得到有效治疗,痛风患者中有部分人群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病。但由于患者对高UA血症和痛风的关注程度相对低下,且药物依从性也较差,因此绝大部分患者都只是在关节痛严重时才就医,甚至出现了“不痛不治”的现象,从而导致情况转归不好[1]。降低UA含量水平是诊断GN的关键,因为高UA血症和肾脏病变之间的关联非常密切,它并不只是引起慢性肾脏病变的单一风险原因。现汇总了近年来中西医学关于GN的主要研究进展,并概括如下。

1 发病机制

1.1西医发病机制:现代科学研究指出,GN的发生机制主要与高UA血症和UA盐结晶沉淀与人体有关,在高嘌呤摄入量、过度肥胖以及膳食果糖浓度过高饮料的生存条件下,再加入一些影响高UA代谢过程的药物滥用,如噻嗪类利尿药、水杨酸盐等代谢物质,如乳酸、酮体、血管紧张素等,过高的UA在毛细血管内沉淀,极大地增加了肾脏负担,使肾脏长时间代偿做功,最终导致肾脏滤过功能下降。除此之外也与内皮细胞的损伤、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UA盐结晶诱导炎性反应、环氧合酶(COX-2)系统激活有着密切联系。

1.2中医病因病机:翻阅中医古籍虽无“痛风性肾病”病名,但通过其描述的与现代临床相似的症状表现,可将其归为“痹证”“历节病”“腰痛”等疾病的诊治中。中医认为由于饮食失节损伤脾胃,导致人体升降失司,水谷精微不能灌溉四傍,久郁而成湿浊,湿浊内生过多,造成肾不能分清泌浊,则湿浊流注关节、肌肉,造成机体气机运行失调,经络阻塞,形成痹痛。湿浊之邪进一步沉积、演变,则成痰瘀为患,导致了痛风性肾病,甚至是慢性肾衰竭。《陈无择医学全书》中指出:“夫历节,疼痛不可屈伸,身体魁瘰,其肿如脱,其痛如掣,流注骨节…久而不治,令人骨节磋跌,不可不知”。

2 临床治疗

2.1西医临床治疗:目前,西医的治疗手段基本分为促进UA排泄和抑制UA合成。其中抑制UA合成类药物的代表药物主要为非布司他和别嘌醇。非布司他是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可以组织次黄嘌呤-黄嘌呤-尿酸转化途径,抑制UA生成,并诱导UA盐结晶物逐步水解。余国铭在别嘌呤醇基础上,加用非布司他片治疗GN患者,试验结果表明联用非布司他组的各指标的有效性均显著优于单一应用别嘌呤醇组,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血脂状态[2]。黎明娟等[3]人使用肾衰宁片配合别嘌呤醇治疗GN,研究表明肾衰宁片与和别嘌呤醇联用有协同效果,不但能减少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还能减低BUA、24 h尿蛋白定量,从而增加了肾小球滤过率(GFR),且不良反应小。别嘌呤醇也可以合理地减低UA合成量,合理地调控血UA水准,因而促进了患者的良性康复。段崇毅等[4]运用前列地尔改善微血管循环与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使用非布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改善GN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肾脏病的免疫炎性反应,并降低肾间质、肾小管的纤维化。

2.2中医临床治疗

2.2.1分期分型治疗:GN的临床分期与分型有较其他疾病不同之处,痛风发作急性期病程短,多于外感自然界风寒湿杂气相关,慢性恢复期则病程较长,如迁延日久多形成痰瘀痹阻、关节肿大变形等,其症候特点多为虚实夹杂。王自敏教授指出GN属肾虚标实之证,故临床诊断治疗上可分为风寒湿痹型,风湿热痹型,脾肾气虚、水湿内滞型,脾肾阳虚、湿浊内蕴型,气阴两虚、瘀血内结型[5]。分别运用桂枝芍药附子汤加减、四妙散加减、健脾化湿汤加减、右归丸合二陈汤加减,疗效明显。张喜奎教授认为痛风性肾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虚、肾虚为本,痰、湿、热、瘀为标[6]。急性期多考虑为湿热之邪阻滞经络关节而致,辩证为湿热痹阻证,在治疗上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准则,多加用白芍、甘草、豨莶草、白花蛇等清热除湿止痛;慢性期则注重脾肾的亏虚而治本,多以健脾益肾为主,临床常见气阴两虚证和脾肾阳虚证,分别治以益气养阴、利湿去浊和健脾益肾、泄浊温阳之法。气阴两虚型多加用黄芪、墨旱莲、女贞子等;脾肾阳虚型常用大黄附子汤治疗。

2.2.2验方加减治疗:陈岱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了“痛肾安”方,方中用白参、生黄芪、黄精为君,补肾益气填精;以山药、生地、黄柏、知母、玉米须、猪苓、石韦、冬瓜皮为臣,清热养阴,利湿祛浊;佐以络石藤、红花,活血通络祛瘀;使以炙甘草缓急和中[7]。全方共奏补肾益气、利湿祛浊、活血泻热之攻。黄文政教授临证常应用经验药对治疗痛风性肾病[8]。用土茯苓配伍萆薢,黄教授指出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肝、胃二经,为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良药,如《本草纲目》谓“祛湿热,利筋骨。”而配伍祛风除痹之萆薢,可很好治疗痛风导致的筋脉关节屈伸办不利,腰膝痹痛等症状。如《神农本草经》谓“萆薢味苦平,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

2.2.3中医外治法:中医外治法主要分为中药灌肠、耳穴贴压等。研究证明,在正常人所摄入蛋白质后形成的代谢物质和毒素中,四分之三会经肾脏排出,四分之一由肠道排出。当肾脏滤过功能明显下降时,从肠道中排泄的代谢物质排出量明显增加,同时由于肠道的静脉丛相对丰富,有利于将药物吸收入体循环起到治病效果,也因为大肠主津,可行津液于上焦,浇灌肌肤,补充腠理。刘永红等[9]在给予别嘌呤醇、碳酸氢钠片口服基础上加用大黄牡蛎汤保留灌肠,同时监测患者的血UA水平和蛋白尿量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疗效均优于对照组[9]。王国书等[10]通过耳穴贴压疗法联合口服固肾泄浊汤与单纯使用别嘌醇口服西药组观察60例患者,经3个月后分别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UA、BUN、Cr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显示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治疗组。总结出耳穴压贴疗法是治疗GN的有效治疗手段,且不良反应少见。

2.3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张逸等[11]在应用非布司他片基础上加用自制剂加味玉肾露治疗GN患者34例,通过观察患者的血UA、血清Cr、BUN、β2-微球蛋白等指标,显示加味玉肾露联合非布司他片可明显降低患者临床检验指标。常冬梅等使用海昆肾喜胶囊联合别嘌醇治疗GN,研究结果证实联合用药可有效减少血UA水平和24 h尿蛋白定量,从而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并延缓了肾脏疾病的进展[12-15]。

3 小结

对于GN的病机,传统中医认为是由于本虚标实,即脾肾亏虚,风寒湿三气杂致,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肾,使人体内清浊升降失常,水湿痰饮结聚,使气不通,日久肾络受损,发为此病。但西医关于GN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通常认为与UA盐类结晶在肾组织内长期停留,并堵塞肾小管和肾间质有关。综上所述,经过对目前中西医治疗GN各项最新进展的汇总梳理后,对于未来中西医结合治疗GN的临床思路将有所启迪,要注重日常健康饮食宣教,因三高症是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病基础,合理饮食是今后自救的首要办法。同时要注重痛风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防治于未然,是今后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布司痛风性痛风
不同剂量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痛风的治疗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重度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非布司他的上市情况和新剂型研究进展
四黄散外敷联合平衡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痛风明星药非布司他,为何被“黑框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