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新实践
——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研究》

2021-12-31王淳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

书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研究》

作者:顾海良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0786-5

出版时间:2016 年1 月

定价:58 元

自近代提倡“民主”与“科学”以来,中国人的思想在封建之中逐渐开放。在民主革命完成后,国人内心深怀革命精神。在全民族抗战的历程中,中国教育就将大无畏的爱国精神融入教学内容。新中国之初,中国人对国家的稳定和和平深感不易。新时代以来,中国教育依然奉行民主、科学原则,并结合马克思主义思想,根据党的革命经验总结国家发展的基本路线,将国家领导人政治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一套完整丰富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一直秉持保持与发展的原则,对原有的革命历史和政治经验保持学习与思考,在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中进行新的学科建设和研究。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根据当下国内现代强国计划已经进行优化,并围绕党的十九大所作出的国家发展策略进行了内容上的完善。在教学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突出了学习重点,将党史与国家发展史、抗战精神与革命精神始终作为高校进行爱国思想教育的重点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将国家政治理论作为培养学生政治素养的重点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育方案为研究起点,涉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性质与功能、历史沿革、建设与研究、创新实践、教学设计,教师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创新建设进行了专业的研究和说明。我国高等院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课程是因为其具有学科的价值形态,能够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引导思想政治相关学科的发展,推动党和国家主流意识的发展。另外,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课程,同各学科存在一定的联系。

除去马克思主义理论,现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思想建设和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我国新时代背景之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在科学的价值体系中培养高校学生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品质和政治意识。在内容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建设思想道德和政治文化为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公民道德意识、爱国精神、革命精神、个人理想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理论建设内容,涵盖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家庭之间的思想建设问题,形成一套完整思想教育体系。在政治意识教学方面,高校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不断优化政治教学内容,在原有的政治教学内容上融入了时代性的政治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政治意识教学内容,促进高校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规划。

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承担起了受教育者思想教化的任务。高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从基本的政治内容教化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正确价值观念培养。在新中国成立阶段,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随后又以党的革命奋斗史和政治理念为基本内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仍然继承以往,融入几代国家领导人的政治理念,将我国国家发展进程传授给青年学生。高校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高等知识分子,代表了中国新青年的精神气质和政治意识,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立能够促进高校学生全面性的精神教化、政治公民素养的形成以及传统爱国主义情怀的继承,为高等院校培养人才计划提供了科学的精神指导。

从我国思想政治教学历史沿革来看,高等院校对该课程的建设囊括全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根据党的发展要求进行内容上的调整,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转变教学方式,这正是当下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程需要重视的问题,也是课程创新建设所在。在课程理论内容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刻板地将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而没有联系当下国家发展问题,那么很难激发学生的政治思维;学生缺乏对国家发展的辩证思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很难达到社会意识形态教化的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创新建设关键在于从历史与现代方面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的内容极具浓厚的国家意识。在过去的革命历史中,课程需要做到兼顾思想政治课程历史沿革中的内容教学和进行相关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如党的百年纪念,回顾建党历史,展开党史纪念活动,激发高校学生热烈的爱党爱国情怀等。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政治攀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