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奥会冠军由爱炼成姚攒夺金背后的故事

2021-12-30胡珊责任编辑刘怡然

宁波通讯 2021年20期
关键词:残联残疾游泳

文/本刊记者 胡珊 责任编辑/刘怡然

今年8 月26 日,姚攒参加东京残奥会男女混合4×50 米自由泳接力20 分预赛。

8 月26 日,看到姚攒站在东京残奥会冠军领奖台的那一刻,徐聪飞突然发现,那个困扰她多年的担忧已烟消云散。

这个担忧伴随姚攒出生而出现。1997 年6 月6 日,徐聪飞在医院生下女儿姚攒,却发现女儿的双腿似乎没有知觉。她带着姚攒跑遍宁波、杭州、上海所有的儿童医院,最后,上海的一名医生告诉她,姚攒患有先天性脊膜膨出症,这辈子都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行走奔跑。

在无数个难眠的深夜,每次凝视熟睡的女儿,徐聪飞都忍不住柔肠百转,“女儿的后半辈子怎么办?”“等我老了,谁来照顾她?”……长辈亲友都劝她再生一个,但徐聪飞于心不忍。潜意识里,她总觉得对不起女儿,没让女儿一出生就拥有一副健康的体魄,于是决定这辈子只要姚攒一个。

只要有机会,徐聪飞就看书、听讲座,学习如何当好一名残疾孩子的母亲。但在心里,她从来没有把姚攒当作残疾孩子看待。姚攒4 岁时,她把姚攒送到宁波康复医院接受康复治疗,让姚攒一个月只回家一次。姚攒的外婆心疼不已:“孩子那么小,为什么要将她送到那么远的地方,你把她带回来我来照顾!”但徐聪飞忍受着母亲的责难,执意让姚攒在康复医院待了两年。姚攒入托、上学后,她每天把姚攒背到托班、学校,跟老师交代几句就走,虽然也担心姚攒被欺负,但绝不陪托、陪读。这些看起来有点“狠心”的举动背后其实是一片苦心。“虽然女儿的身体残疾了,但不能让她永远依靠别人,那样她的精神也残疾了。她应该比其他孩子更懂得独立和坚强。”徐聪飞说。

在陪伴姚攒成长的过程中,徐聪飞一直在寻找上帝为姚攒打开的那扇窗。一开始,她觉得姚攒性格腼腆,走文艺路线比较合适,于是先后给姚攒请了古筝老师、山水画老师,可姚攒对音乐和画画都不太感兴趣。反倒是2009 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机会,姚攒接触了游泳,从没感受过脱离轮椅自由的姚攒一下子就爱上了游泳的感觉。看到姚攒在水中如此快活,徐聪飞突然有了柳暗花明的感觉。

不久,徐聪飞联系慈溪市残联,打听残疾人训练游泳的渠道。恰逢宁波市残运会举办前夕,各级残联正在挑选运动员,经当地残联选拔推荐,姚攒开始专业性游泳训练。

集训基地位于宁波市游泳俱乐部,当时徐聪飞没有车,只能每天背着姚攒,坐5 个小时公交往返去训练。她还记得一次大雨,母女俩赶到集训基地时,被淋得如同落汤鸡一般。不过,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姚攒在游泳上有天赋,当年参加市残运会她便获得了一项游泳冠军。2010 年和2011 年,姚攒又分别拿下了省残运会和全国残运会游泳项目的1 银1 金,并在2011 年进入省队训练。

一开始,徐聪飞不放心女儿独自在外,还时不时到杭州看姚攒。但后来她发现姚攒已足够独立,生活和训练上的问题都能自己解决,就慢慢放下心来。母女俩没法天天见面,改在网上交流,但依然像好朋友一样,无话不谈。

2012—2015 年,因为分级的缘故,姚攒不得不面临更强的竞争对手,在各类大赛中,她少有斩获。“有一天晚上10 点多,姚攒跟我打电话,问我游泳这条路是否值得继续走下去。我知道她很苦恼很难过,劝她不要想太多,放手一搏,结果怎样先不管,只要以后不会因为现在没有努力而后悔就行。”徐聪飞说。

8 月29 日,姚攒在东京残奥会颁奖仪式上。

在徐聪飞的鼓励下,姚攒投入到更艰苦的训练中。那段时间,她一天最高的训练量一度达到8000 米以上,练完后手抽筋,一疼就是一晚上,但她从未因此缺席第二天的训练。训练同时,姚攒的学习也没落下。她逐渐学会掌握两者之间的平衡,完成初中和职高的课程,并在2017 年通过高考进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20 年完成专升本,进入浙江树人大学读书。

2015 年,姚攒迎来爆发期。在当年的全国残运会上她一共拿了4 块金牌。此后,又在各种大赛中斩获多枚奖牌。

今年8 月26 日,姚攒参加了东京残奥会男女混合4×50 米自由泳接力20 分预赛。后中国队以2 分15 秒49 的成绩夺得金牌,并且打破世界纪录。按照残奥会的赛制,作为接力赛参赛队员,姚攒也获得一枚金牌。3天后,在女子100 米蛙泳SB4 决赛中她又收获一枚铜牌。

“看到姚攒站在残奥会领奖台上,那一刻我知道,即便有一天我不在了,她靠自己也完全可以过好下半生,这么多年的担心终于可以彻底放下。”徐聪飞说,姚攒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感谢国家,其次是她自己,“作为她的母亲,我也真的为她高兴。”■

猜你喜欢

残联残疾游泳
乌鲁木齐市残联“十三五”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残联在儿童自闭症康复服务中的职责研究
浅议残联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