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减”之间“双减”落地开花宁波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见实见效

2021-12-30杨芝

宁波通讯 2021年20期
关键词:作业家长服务

文/本刊记者 杨芝

(图/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供图)孩子们在学校的“吉祥活力娃”前开心合影。

“我家孩子放学后参加学校‘阳光托管’,不仅有老师辅导功课,还可以跟着学校聘请的专业教练学习跆拳道,为我们省下了一大笔培训费。而且,学校托管放学时间接近5 点半,与我们的下班时间基本衔接,真是太省心了!”“十一”假期里,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学生家长王女士与亲戚们聊起孩子学校的“双减”举措,让一众亲友羡慕不已。

“周末不用补课,孩子挺高兴的,现在只有两门她喜欢的兴趣班,学起来劲头十足。”近日,在奉化龙津实验学校门口,五年级学生家长王先生同样兴奋地告诉记者,孩子的周末原来被学科培训排得满满当当,现在只留下画画和游泳,其他的学科辅导都停了,孩子的脸上每天都挂满笑容。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浙江省“双减”工作部署,对长期困扰家庭、学校、社会“急、难、愁、盼”的待解难题,宁波拿出实招硬招真招,及时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方案》,各区县(市)涌现出不少新典型、新经验、新做法,探索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大力推进学校减负提质的“宁波解法”。

课堂做“加法”坚守学校教育主阵地 将素质教育“加”进来

今年新学期开始,每当下午的放学铃声响起,就到了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学生们最期待的时刻。

这意味着,课后丰富多彩的社团开始了。

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飘荡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操场上,参加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社团的学生忙着进行训练;教学楼里,绘画、编程、陶艺、管乐、舞蹈等各种兴趣班正在授课……集团校长章国明告诉记者:“‘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对特色课程进行了优化。除自有的专业教师外,学校精选一批优质的培训机构,实现集团三个校区科技、音乐、体育、书画等菜单式个性化课程的全覆盖,家长和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点单’,挑选喜爱的课程。”

同样,在广济中心小学,放学时间一到,同学们兵分“多”路:一部分同学排队回家,一部分留在教室完成当天作业,还有一部分同学则走向拓展教室,享受学校特别推出的课后“社团套餐”。不一会儿,音乐教室里乐曲悠扬,操场上田径队员训练得热火朝天。

从2009 年开始,广济中心小学就以家长自愿申请、学生自主参与为前提,为学生提供班内托管为主的课后服务。老师组织学生在教室完成当天作业或是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缓解家长放学“接送难”问题。

(上图/张培坚)9 月6 日,鄞州区堇山小学的同学们在练习击剑。“双减”实施后的第一周,同学们的课外生活丰富了很多。

(下图/鄞州区实验小学供图)放学后,孩子们在操场上踢足球。

今秋,学校对“双减”政策落地后的“5+2”(工作日期间,学校每天至少开展2 小时的课后服务)课后托管服务有了更多美好构想。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广济中心小学推出课后“社团套餐”,丰富课后内容与形式,开设了10 余种社团,如田径队、网球社团、器乐社团、合唱社团等,除田径队外,其他社团每周设置一次,均衡满足学生学习与个性发展需求。开学首日,广济中心小学两校区60% 左右学生报名参加课后托管。

“学校托管工作以学校现有的师资、场地等为前提,以学生、家长的真实需求为出发点,在托底学习查漏补缺、解决疑难的基础上拓展个性化托管服务,丰富学生体验。”广济中心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左图/宁波市教育局供图)北仑新碶中学的学生们利用晚自习在操场活动。

(右图/宁波市教育局供图)广济中心小学社团课。

记者走访发现,“双减”之下,不必要的学科培训被大大削减了。有家长坦言,此举是响应“双减”号召,更是出于现实的考量——政策规定,学科培训不能在周末和节假日开班,在参与“5+2”课后服务后,学科培训只能安排在工作日的18 时之后进行,一整天的学习时间超过10 个小时,孩子精力跟不上。

除此之外,不少中小学课后服务采取“1+X”模式(“1”是学业辅导,“X”是体育、科技、绘本、艺术等兴趣课程),代替了部分培训班的功能,较好地满足了家长的需求。

遵循“一校一策”,充分尊重家长实际需求、主观意愿,不搞“一刀切”,这些都是宁波各中小学在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中的生动实践。北仑岷山学校不仅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多,服务方式也很多样。据该校校长李雅芳介绍,有的家长可能不需要服务时间太长,只要孩子作业完成就好,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在学校参加兴趣小组,有的家长下午5点半下班,来接孩子可能快6 点了。因此,学校将延时服务分成免费放心班、四点钟学校、延时服务班等不同的情况,每种情况的服务内容、放学时间都不同,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适合孩子、方便接送的服务类型。“课后服务按照‘按需报名、弹性放学’的原则进行,获得了家长的一致认可。”李雅芳说。

焦虑做“减法”立足课堂提质增效 “减”去不必要的作业负担

校内课后服务水平“提”上来,作业负担“减”下去。为学生“减负”的关键,是提升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和课堂教学质量,这也是消解家长焦虑的一味“良药”。

“‘双减’给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及评价方式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鄞州区教育局局长王建平说,面对这些变化,要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提升作业管理质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牢牢遵循“减量不减质”的原则,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坚持向课堂40 分钟要质量,加强精品课程设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在高效上下功夫,通过举办“双观”(即教育观和质量观)教学研讨沙龙、高段提质沙龙、学科作业论坛以及作业协同布置等举措,推动“双减”政策有效落地。

(图/张培坚)9 月6 日放学后,鄞州区堇山小学教室里,老师在指导一名学生学习。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宁波“双减”工作重点之一,其中对分类控制作业总量做了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 分钟。对机械、无效作业坚决说“不”。

书面作业不超过规定时间的要求该如何落实?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通过“作业协同布置”平台的再优化,结合各学科特点,科学制定作业计划,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当书面作业总时长超过规定时间,系统将不再允许输入。学校严格要求学科教师把守作业底线,将更多时间还给学生。

“有了这个平台,等于搭建起各学科老师之间的桥梁,让老师们第一时间知道某门课的作业量,可以及时做出调整。这样,老师布置作业更加精炼,也更有针对性。”该校有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自身素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树立孩子的学习信心,从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是海曙区中心小学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一项探索。

校长周汉斌说:“国家‘双减’政策的实施,首先带来学校主体的回归。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教学质量不能降低。”在作业管理方面,学校实行“1+X”模式优化托管服务。下午3:30—5:30 的课后托管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作业管理,第二个阶段是开展综合活动课程,这样做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课程内容,劳逸结合。本学期学校的托管率达到87%,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家长们的现实困难。

在长江中学,课后服务的形式更为丰富。一种是基本型,主要开展学生放学后作业辅导。由班级语、数、英、科、社任课教师进班管理,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等。第二种是特色型,开展各类特色培训活动。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开设体育类、艺术类等发展学生兴趣特长的社团,着力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为切实减轻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位于北仑中心城区的新碶中学在七年级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在八、九年级开展晚自习。校长乐纳红介绍,学校七年级课后服务的时间到18:00,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还可以进一步提供延时服务至18:20。而八、九年级的晚自习,学校也实行分时错峰放学,八年级晚自习在晚上8:10 结束,九年级在8:30 结束。晚自习由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学科教师负责管理,以完成作业为主,不上新课。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遇到困难,可请老师答疑。该校905 班学生张瑾瑜的父亲张先生表示:“孩子的作业基本都在学校做完了,回家之后孩子有时间可以做做运动、看看课外书。有了这样的服务,我们双职工家庭的作业辅导压力真的小了很多。”

途径做“乘法”广泛利用社会资源 助推“双减”效果多面开花

“纳米是一种什么米,同学们知道吗?”9 月10日下午,在镇海区崇正书院教室里,五年级的学生们正在上一堂名叫“神奇的纳米材料”的课。这是学校课后托管服务中的特色课程之一,上课的老师是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杨晔。这堂课上,杨晔老师深入浅出地告诉学生们什么是纳米材料、纳米材料的“看家本领”有哪些、如何用纳米材料改变生活,等等。

杨晔是崇正书院的6 名特聘导师之一。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学院附属小学,镇海区崇正书院依托材料所特聘导师,再加上周边高校的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力量,架构了STEM 理念下的科技特色课程,以此丰富小学课后托管内容,具体包括编程、乐高、模型制作、机器人、阵列无人机、自然科学、菌菇养殖等。

“双减”背景下,小学的课后托管时间延长,这也给不同学校提供了创设特色课程的契机。崇正书院校长周伟庆介绍,除了引入材料所研究员作为导师开设相关课程,学校同时引入周边高校的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前来公益授课,今后学校还会逐步发掘在某些领域有专业特长的家长,邀请其加入志愿者团队,这样既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也形成学校的科技特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双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利益群体,发挥好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仅靠学校摸索还不够,特色性课程引入社会志愿者力量,或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北仑区顾国和中学,一套“1+1+N”组合设计的课后服务课程获得了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据学校小学部教导主任周璟介绍:第一个“1”是基础性课程,即对学生进行作业管理和辅导;第二个“1”是志愿服务特色性课程,比如结合北仑“中国女排”基地优势开设排球课程,围绕宁波帮“四知精神”开展爱国主义课程等;“N”则是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艺科技类拓展性课程。

(图/钟公庙实验小学供图)“双减”背景下,小学的课后托管时间延长,这也给不同学校提供了创设特色课程的契机。图为钟公庙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在上电脑操作课。

此外,学校还开发家长资源,开设了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爸爸课堂”。据介绍,“爸爸课堂”是学校“新时代生命教育项目”校本课程的一部分。课堂充分发挥家长优势为学校提供教育资源,不仅是家长们展示才华的平台,而且为学校课程提供了多样性内容,提升了课程专业性,同时也是家校共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为让学生及家长更好地呵护生命健康,学校集结了一批“医生爸爸”,开设“爸爸讲座”等,实施“和悦生命教育”课程。

作为一所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慈溪市文锦书院在积极推进“双减”政策过程中,努力摸索,创新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借助志愿服务的力量开展课后托管服务。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为学生带来诸如交通安全、疾病预防、非遗传承等丰富多彩的课程。

目前,参与服务的志愿者主要由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和各班家委会推荐的家长义工组成,后续还将邀请关工委、各类协会、非遗传承人等单位、组织或个人共同参与。

“我们希望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切实帮助家长解决接送学生的困难,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减少家庭校外培训的负担。”文锦书院校长胡余芳说。■

记者手记

“双减”之下,我们如何重新审视教育?

“我每天5 点半下班以后再去接孩子,也不用太着急。”“回家不用我们辅导作业,省心多了!”“孩子在学校学到了不少技能,每天都很开心。”“一到周末,我们全家就去周边景点走走看看,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双减”政策出台后的第一个学期,在记者的走访调查中,家长和孩子们的愉悦溢于言表。微信朋友圈里,全家一起爬山、露营、度假的动态多了,那些学科培训机构较为集中的区域,如今略显冷清,“双减”政策下,这些机构要么关门歇业,要么缩小、合并,更多的则尝试向体艺兴趣类培训机构转型。“双减”政策效果立竿见影!

近年来,教育焦虑已成为一种“社会流行病”。“身边的同龄孩子都在培训,我们如果不去,成绩肯定要落后!”“哪有什么快乐学习,所有的好成绩都是‘鸡娃’‘鸡’出来的!”……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在这些观念的支配下,除了课堂学习,五花八门的线上、线下培训课程几乎挤占了孩子全部的业余时间。晚上,写作业写到半夜,父母吼孩子哭的场景并不少见;一到周末,本该是孩子们亲近自然、无忧无虑玩耍的时间,他们却只能背着沉重的书包走进培训班。

2018 年,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教育评价“评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社会“用什么”。“双减”政策落地,对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避免短视化、功利化的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

也正是“双减”,让学校、家庭和社会看到国家在人才培养上的良苦用心。未来人才的竞争绝不仅是知识掌握量上的竞争,还包括社会参与、自我发展能力等多维度核心素养的竞争。说到底,教育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一不可。之前,家长参与培养孩子多倚赖社会力量,也就是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忽视了家长作为教育第一责任人的主体作用。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作为家长,对未知的未来的确很难做到不焦虑,但我们也绝不能因此忽视了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到底什么该“舍”、什么要“得”,什么才是“优秀”,“成功”的定义又是什么,这些都是当下值得家长深思的问题。通过这次“双减”,家长想必会重新正视、学习、理解教育的终极目的,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做出更具智慧的选择。

猜你喜欢

作业家长服务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作业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