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路径简述

2021-12-29陈立容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9期
关键词:藏书馆藏图书

陈立容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图书和文化馆 天津 300191

数字化图书馆是以信息技术作为载体,为读者搭建了线上和线下的阅读平台,通过使用互联网就可以完成图书阅读、文献查找等。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和知识的结构,其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形式,融合新理念和新技术等,建设更加完善的图书馆管理和运行模式,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1]。

1 数字化图书馆的特点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数字化图书馆的主要特点为信息化与现代化,其能够实现资源之间的互通和共享,能够让图书馆的服务更加贴近读者,也可以结合读者的需求,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以及个性化的图书服务。同时其还具有模拟性的特点,能够为读者与管理者提供更大的便利,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管理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局限性。读者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等就可以借阅图书,管理员也可以在互联网上对图书进行管理;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传递大量的信息,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学历层次的需求。其次,在数字化的图书馆中还可以将虚拟的空间作为载体,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将文字与图片等存储下来;同时也可以将语音、视频、影像等资料存储起来。这样读者的阅读方式就可以得到拓展,对资料的获取以及文献的下载途径也会更加宽阔。

此外,数字化图书馆具有智能化的管理特色,可以通过提前设置好的管理程序和内容,对比较复杂的图书进行详细的分类管理;读者可以通过搜索关键字、图书名称、作者等信息,快速找到所需的图书,这样就可以极大地节约了读者的检索时间。并且还能够让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简单化,为管理人员减轻了工作强度和工作量,使得图书馆的管理效率更高。对于党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而言,其具有较强的特色,融合了更多党中央的精神、思想、文件以及党的历史、理论、政策、方针等。通过构建数字化的图书馆,使得党员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并进行学习和解读,党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更加广阔,信息量也会更大,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和传递党中央的思想与精神等[2]。

2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2.1 资源同质化

虽然在数字化图书馆具有较强的特色和优势,其能够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但是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数字化图书馆构建了丰富的数据库,为读者提供了更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但是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资源同质化,图书的种类相对比较狭窄,有些图书馆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智能化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忽视了对阅读资源的拓展和丰富。虽然很多图书资源之间可以实现共享,但是阅读的信息和资料也相对比较重复,难以产生新意;缺少创新性。其次,有些数字化图书馆在建设中对数据库的设置还不够合理,尤其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发展背景下,能够根据读者的需求以及阅读的兴趣爱好等为读者推荐对应的图书和资料。但是有些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对读者阅读方式以及阅读兴趣等方面信息的整理还比较薄弱。数据的收集和技术的应用方面还比较缺乏,因此就会阻碍数字化图书馆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3]。

2.2 运营成本较高

数字化图书馆涵盖的程序和内容比较多,需要涉及多个方面,是一项比较系统和复杂的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以及技术作为保障,否则数字化图书馆就会难以达到最佳的建设效果,难以充分发挥出其实质性的作用和价值。但是目前很多党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在建设的过程中,缺少对应的资金和人才,部分功能难以全面的开发和利用。建设资金大多数应用到设备、系统、平台等方面的开发中,在持续化的运营环节资金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对数字化的升级和更新就会出现困难。此外,在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以及专业素质的人才,积极优化数字化平台,提高管理的质量。但是目前很多党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还不强,技术与设备的使用效率还有待提高,这就会对数字化的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

2.3 服务的深度还有待加强

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中,主要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便利,让读者能够及时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料和信息,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借阅的很多限制。但是在数字化的建设中,有些图书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读者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深入挖掘数字化的优势和特色,并将其作用能够发挥到最大化。目前在部分数字化的图书馆构建中,还仅仅停留在基础性的图书服务环节中,比如:资料的搜集和网站的检索等方面,服务的范围比较狭窄。本身我国的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相对比较晚,各项设备、技术以及资源的利用等方面还不够完善,需要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服务。因此这就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数字化建设的模式,展示出数字化的最大特征与价值[4]。

3 数字化图书馆构建的策略

3.1 丰富图书资源,防止同质化

对于党校的数字化图书馆而言,其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特色以及实际的发展情况等,构建出具备多元化与丰富化的数字化图书资源数据库,满足更多读者的阅读需求,让数字化图书馆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与价值。首先,在图书资源的选择方面,馆藏资源的选择十分重要,其直接影响了数字化建设的质量。虽然目前数字化图书馆中的馆藏结构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但是依然需要拓展馆藏结构和内容,为读者选择多渠道和多领域的阅读资料。比如:利用超链接从联机设备中检索出需要的文献和资料;同时通过整合web资源,建立起网站之间的互通。在信息时代下图书馆的藏书的分类更加精细,可以根据书籍和文献的类型设置馆藏目录,并建立多个子系统。如:人文类、社科类、建设类、专题类等。不仅要选择一些国内的期刊、文献、信息等;还要整合一些国外的文献资料,拓展数字化图书馆对读者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在数字化阅读资源的整合中,可以让读者参与到藏书的管理和决策中;收集并整合不同年龄阶段和专业需求读者的意见,让藏书管理能够更加科学化与高效化。信息技术的冲击使得编目、采访以及管理人员之间相互融合,因此在数字化的馆藏建设中要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出发,广泛的搜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优化馆藏结构,通过发放电子调查问卷或者电子投票等环节,让读者能够对党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意见。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性质的图书资源在管理方面也会有不同的要求,由于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因此在数字化的管理中也需要确保文献资料的安全性,可以通过设置安全密匙、防火墙、管理员身份验证等方式,完善了藏书管理的安全体系;防止黑客以及病毒入侵到数字化图书馆中,为读者提供安全的阅读环境,防止重要的信息或者资料被泄露或者遭到破坏等,这样才能够确保数字化图书馆能够稳定运行[5]。

3.2 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在新时期下,对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投入资金,满足对软件以及硬件等方面的需求,同时还应该积极创新管理模式与思路,在运营的过程中降低成本,并进一步提升运营的效率和水平。首先,图书馆要引进一批具备创新意识和专业素养的管理人才,同时也需要定期组织关于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专业培训活动和学习活动等,加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读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在数字化图书馆运营中存在的不足,以便能够相互配合,积极纠正问题。其次,图书馆也可以吸引一些社会资金投入到数字化的建设中,拓展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范围和领域,定期对数字化的系统加以升级和更新,弥补漏洞,为读者建立一个安全与可靠的数字化图书馆。

此外,在数字化的运营中,还应该注重对馆藏图书的评价,藏书的评价指标越来越精细化,其包含了藏书的远程下载与借阅藏书的数目、电子提交请求、计算机基站的使用率以及电子藏书的采购比例等。通过利用大数据或者云计算等构件出清晰的评价模型与数据指标等,能够清晰的展示出藏书管理中各项内容所占的比例以及藏书的借阅效率,以便为藏书管理提供更加科学与精细的参考依据。同时在信息时代下,期刊引文的评价报告也更加精确,能够根据线上和线下的数据统计,分析出期刊在学科中的排名情况,进而能够为藏书管理提供订阅期刊的参考。信息技术的应用让以往比较复杂的藏书评价变得简单化,同时评价的标准也更加细致,为藏书管理的改进、采购以及创新奠定了基础。通过精细化的藏书评价,数字化图书馆的运营效率就会更高,可以结合读者的实际需求,为读者采购藏书。这样就可以让数字化图书馆的馆藏更具科学性,防止了资源的浪费,提升了图书和文献的利用效率[6]。

3.3 构建特色数据库

数字化图书馆所涵盖的内容比较丰富,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凸显出特色,让传统的图书馆与数字化图书馆之间实现互补。数据库是数字化建设中的核心与重点,可以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多媒体等技术,将数据库的内容加以整合;对于党校图书馆而言,可以设置与党有关的专题数据库,将对应的资料、文件以及理论等融入其中;并结合党中央的方针与政策,及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完善,为广大党员提供最新的学习和阅读资料。为构建“学习型”和“创新型”党组织奠定基础。其次,还可以利用数字化建立微图书馆,将微信公众号、APP等结合起来,使得数字化图书馆的阅读渠道更加开阔。由于每个党员的阅读和学习时间存在差异,并且其工作岗位以及学历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不同,因此数字化图书馆的构建不能过于笼统,而是要从多元化的方向出发,展示出图书馆的针对性和个性化,让党员可以随之随地利用手机进行阅读和学习,增强阅读体验性。

其次,在数字化的国建中,借助结构化、集成化的模块,树立数字化的发展战略,如:提供在线问答、阅读沙龙等服务功能,在“互联网+”的模式下,直接为读者一对一的指引和服务,进而增加读者的黏性,进而提升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或者也可以在数字化图书馆中设置对应的问答机器人,对于部分读者在图书借阅或者文献搜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询问智能机器人的方式得到解答。这样就可以让复杂的数字化管理更为便捷。此外,在数字化建设中,图书管理人员要加强与读者之间的联系,树立“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和管理思路,切实从读者的阅读体验和需求等方面出发,为读者提供具有特色的图书阅读模式,增强数字化建设的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进程[7]。

4 结束语

在数字化的图书馆构建中,首先需要全面的了解并掌握数字化的特点和内涵,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出发,对馆藏资源加以细化,为读者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让读者能够拥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同时还应该充分的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多媒体等技术,让数字化建设能够可视化与直观化;根据读者的兴趣爱好以及阅读的需求等,构建特色化的馆藏内容,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要求。其次,在数字化建设中还应该优化馆藏结构,做好对应的评价模式,搭建微平台,让读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取资源和信息。此外,还应该加强安全体系的建设,确保数字化图书馆的稳定运营。

猜你喜欢

藏书馆藏图书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图书推荐
小毛驴藏书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珍惜每一本藏书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