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管理到治理,校长的角色转变

2021-12-29杨毅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全校师生共治教职工

■杨毅

作为学校管理者,校长应正确认识“治理”与“管理”的联系和区别,及时转变角色,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在实践中深入推动学校治理现代化。

学校治理是学校管理的高级形态

学校治理强调主体的多元性、协同性、参与性,主体包括校长和全体教职员工。

在一所学校中,师生是真正的主人,在学校治理的角度下,校长应充分调动师生主人翁意识,引导师生参与学校管理,共同发现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发展方向,积极协调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政府、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形成合作共治的管理体系。

学校管理一般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由领导决策,教职工实施。学校治理则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在领导层组织下,由教职工民主参与协商与决策,教职工组织实施。

由此可见,治理是对管理的超越,是学校管理的一种高级形态,是教育管理民主化的体现。

完善制度建设,从决定走向约定

治理是师生有共同目标的活动,即全校师生形成的统一的价值追求。共同的价值观让全校师生广泛认可、并不断改变自己与之适应,在达成与实现学校目标时,师生也体现和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这要求学校建立科学、高效的制度体系,保障各项工作在制度之下公开、透明的运转。

在治理的视角下,制度制订过程遵循公开、民主的原则,在学校内公开征求意见、充分讨论、形成制度、不断完善。涉及学校发展规划、课程建设方案等重大问题,学校管理层应转变观念,化“领导决定”为“集体约定”,建立由校长、教师、学生参与的多元治理框架,保证师生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师生的合法利益和合理诉求得到体现。制度不仅要发挥其刚性的约束力量,更应激发师生的内部驱动力。

校长角色转变,从管理走向治理

在学校治理的视角下,校长角色也发生了新的转变。

激发师生主动性的引领者。校长注重激发师生参与决策的热情,激发师生作为独立个体的主动性,校长与师生之间管与被管的界限逐渐模糊,形成互动、互信的动态关系。通过唤醒师生的责任意识,挖掘学校内部潜在的人才资源,将学校整合成全员共治的整体。

统筹外部资源的经营者。校长不仅关注学校内部事务,更应关注社区及其他学校的外部资源。如周边社区包含的场地、图书等资源,其他学校优秀的教育、管理经验和先进做法,都值得搭建成为共享平台,为学校营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全校师生共治教职工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论互联网金融的公私协同共治
“多元共治”乐融融
山东乐陵市:“三水共治”促水环境改善
萧山瓜沥:打造“沥家园”智慧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勇敢
钟祥市莫愁小学:交通辅导员进校园
口语交际班(十七)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浅谈高中工会女教职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