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习惯养成,提高农村小学生计算能力

2021-12-28曾玉桂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7期
关键词:农村学生习惯养成计算能力

曾玉桂

【摘要】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计算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与准确度,从而带动学生计算能力的整体提升。本文从书写习惯、思维习惯、检验习惯三个方面论述如何通过抓好计算习惯的养成,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习惯养成;计算能力;农村学生

运算能力作为新课程标准十个核心理念之一,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的影响举足轻重。相比与城镇小学,农村小学的学生家长由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因而对于子女的学习管理通常比较忽视。所以,一直以来,农村小学的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与城镇小学的学生相比,也呈现出明显的弱势。其实,农村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并不会比城镇学生差,只是他们缺乏良好的家庭学习教育环境,缺少一些持之以恒的习惯与方法的培养,所以造成了这种距离。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笔者对此感到惋惜。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尤其致力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一、在计算教学中抓好农村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良好的书写习惯开始。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是从教学生一笔一画写好数字开始的。笔者在计算教学中对学生的习惯培养,也是从认真书写开始的。

1.认真书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常常会有由于数字或运算符号书写不规范,会导致学生在计算中失分。例如,有的学生会把“7”写成“1”,把“4”写成“9”,把“0”写成“6”。甚至有的学生由于书写马虎,自己都会把笔下的数字当成了另一个数字,从而导致错误。因此,计算中首先要抓好数字与运算符号的书写。书写工整了,学生就端正了态度,集中了精神,这对于保证计算过程中思维的专注度非常有帮助。

2.笔算时,一定要用尺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学习态度马虎的学生在笔算中不用尺划线,这样的竖式让人看起来很不舒服。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所有笔算中都要坚持用尺子来划线。并且,笔者会常抓不懈直到他们形成习惯。这样做,一来是为了书写的公整与美观,二来也是为了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做好一件事,从好的态度开始。好的态度,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在计算教学中抓好农村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都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会认为,在判断、抽象、推理、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计算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所起的作用就相对较弱。所以,有的教师不重视对计算题的评讲,也不重视深究学生在计算中的思维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计算技能就很难得到根本的提高。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通常只能靠自己。所以,在计算教学与练习中,持之以恒的思维训练是提高他们计算技能的必杀技。

1.口算和用竖式计算时,每一步想法则、想算理

口算和用竖式计算是计算的最基础组成部分。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在口算与笔算的教学中讲清楚算理与方法,同时在日常中抓好学生在进行口算和笔算时的良好思维习惯。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上册初学小数乘法时,很多学生容易在竖式上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而不是把末位对齐。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处理,强调学生每一步都想想算理、想想计算法则,学生就会很容易将之与小数加减法混淆,导致算小数乘法时像小数加减法那样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然后点上小数点,或者在做小数加减法时也像做小数乘法那样数一数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和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我们能在小数乘法笔算的学习与练习中不断地要求学生讲述过程中的算理与法则,学生就会更容易形成正确的计算思维,更快形成正确而熟练的笔算技能。又如,在口算中,有的学生由于不掌握口算的方法,总是要依靠写竖式才能算出结果。这样大大拖慢了口算的速度。在农村学生中,这种情况更为常见。教师在教学生一种新的口算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口算的方法,并且在学生回答时让每一个学生说出它的心算过程。学生养成了习惯,他们的口算速度就会大大提高。

2.脱式计算时,每一步想运算顺序

脱式计算是计算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这里,农村学生最常见的错误就是运算顺序出错或者是计算结果出错。每一步的计算结果可以通过检验发现并纠正,而运算顺序的错误就不是那么容易发现了。例如,下面的题目:2.5×4÷2.5×4、3+7×0.12、9.6-9.6×0.5。

这些题目,学生经常会搞错运算顺序。因此,想要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一定要培养他们在脱式计算中,每一步都思考运算顺序的习惯。

3.简便运算时,每一步想依据

新课标指出,良好的运算能力,表现为计算能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简洁。能够体现一个学生高超的计算能力,莫过于“简便运算”,尤其是“怎样简便怎样算”了。运算定律不过关的学生,在这里通常会一片混乱。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外,还要求学生能说出简算的依据并且能够在做每一题时都先认真思考所用到的运算定律。这样,学生的简算能力就能慢慢提升。

三、在计算教学中抓好农村小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

及时对计算过程及结果进行反思与检验,是保证学生计算结果正确,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农村学生,在计算中养成良好检验习惯,对于培养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提高计算能力非常重要。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在以下方面養成检验的习惯。

1.检查有没有抄错数字或者运算符号。抄准数字,抄准运算符号,是正确计算的第一步。要教会学生,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2.检查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在笔算中,要求学生即使题目不要求也要利用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进行验算;在脱式计算中,要求学生每算出一个结果都要检验。

3.适当通过口算和估算进行检验。有的题目,只需要用心算一下就能知道结果的对错(如,3.7-1.9=2.2),这样的题目就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口算来检验。有的题目,只需要估算一下,也能知道对错(如3.7×1.2=44.4),这样的题目就可以要求学生通过估算来判断对错。长期下来,学生的数感能得到培养。

4.简便运算和解方程的检验。简便运算和解方程,固然也可以在计算过程中检验,但是,笔者更倾向于让学生完成了整个题目后再来检验。其中,解方程的检验在教科书上有示范,但是过程比较繁琐,很多学生因为怕麻烦而逃避检验。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解方程的正确率,养成检验的习惯,笔者在教学生规范检验的同时教学生一种简单的检验方式。例如,“3x-6=24”,学生求出方程的解是x=10。笔者让学生免去文字书写,直接用“3×10-6”,看结果是不是等于24。由于这种检验方式省时又有效,学生们很快就喜欢上这种检验方法,解方程的准确度得到了保证。对于简便运算,检验是个难点。笔者通常会让学生按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再算一次,看结果是否与使用了简便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同。这种检验方式比较麻烦,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尤其痛苦。但是,在学生还没有对运算定律掌握得很牢固的时候使用特别有效。它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比教师直接指出学生的解题出现错误要有效得多。所以,培养学生对简便运算进行检验的习惯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结语

要培养农村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教师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地去实行。由于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方面配合不足,更加需要教师付出非凡的耐心与毅力。笔者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终会给我们丰厚的回报。

参考文献:

[1]汪进锋.浅谈小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策略[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1):193.

[2]吴粼粼.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81):103.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农村学生习惯养成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当农村孩子遇到语文导学案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高职院校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