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数学问题的设计策略

2021-12-28刘占双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棒学习动机三角形

文|刘占双(特级教师)

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学习。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够引发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经验,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1.强化问题的思考性。

一个数学问题如果能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就能唤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设计的数学问题要能激起与已有经验或旧知识之间的矛盾,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内在驱动力。

例如“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导入环节。教师在黑板上贴上三根小棒。提问:谁能用这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围好后,教师用剪刀把其中一根小棒剪短一些,又贴到黑板上。提问:现在谁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几名学生先后到前面操作,结果都没围成三角形。提问:为什么这三根小棒就围不成三角形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有思考性的数学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同时也引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2.强化问题的探究性。

探究既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探究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既可以暴露学生的疑问和困难,也可以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挥了主体作用,培养了合作意识,积累了活动经验,感悟了思想方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强化问题的启发性。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围绕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变化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问题的内容要注重整体性,要尽可能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核心问题可以设计一连串小问题,构成指向明确、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激励学生去思考、去创造。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科学有效的数学问题,引领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小棒学习动机三角形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三角形,不扭腰
巧移小棒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风车转转转
摆六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