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审题到自创题,化潜意识为行动力
——以名言类新材料作文为例

2021-12-28广东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1年1期

广东 陈 婷

写作教学课堂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但审题立意的教学方式却比较呆板单一。一般而言,常规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重复性地练习审题,而很多时候,这种教学方式都是事倍功半,甚至还把学生绕得云里雾里,不知所措。所以,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化潜意识为行动力,可以让学生尝试从审题向自创题过渡,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掌握审题技巧,甚至掌握文章布局的方法,从而提高审题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严谨性。

“写作学习是属于学生的自主建构活动。”只有让学生从审题向自创题过渡,才能让学生回到自主建构的主场中来。教学的流程是这样设计的:样题示范—题目自创—范文呈现,通过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尝试“自己考自己”,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做试题的“主人”。

一、样题示范,技巧总结

名言类新材料作文题是常考题,是对学生个性化见解与思辨性逻辑的考验。笔者选择这类题型让学生进行训练,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准确地审清题意,更全面地把握写作的整体布局。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某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试题)

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加缪

灾难本应成为人类最好的课本。——王开岭

新冠病毒可能长期存在,应具有与病毒共存的智慧和准备。——张文宏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面向本校(统称“中华中学”)高中部的同学写一篇“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题目自拟;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四扣法”一般从主题、情境、文体和逻辑四个方面进行。其一,扣主题,即明确材料围绕什么样的主题展开。本段材料围绕的是“人类面对灾难”的话题。其二,扣情境,即明确该题所设定的写作背景、写作对象、写作身份等内容。本题要求写的是“国旗下的讲话”,所以在写作时要注意听众,引起学生与演讲人的情绪共振。面向的对象是高中部的同学,写作身份是学生。其三,扣文体,即按照规定的文体写作。本题非常明确地要求学生写一篇演讲稿,所以要严格按照演讲稿的格式写作。其四,扣逻辑,即明确材料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梳理所给材料可知,第一、二则名言分别是从个人和全人类的角度展现面对灾难的不同态度,第三则名言紧扣当今社会热点,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人类应有与其长期共存的智慧和准备。因此整篇文章的写作意识、整体布局已经很明确。

审题时易犯错误:第一,偷换概念。用“意志”“爱”“坚强”等词汇阐述人在面对灾难时的态度,忽视灾难对人的作用。第二,立意片面化。有些学生的作文全文紧扣“新冠肺炎疫情”,写“齐心协力,共战新冠”“万众一心,共同抗疫”等,把“灾难”局限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点上,文章立意缺乏普遍性与深度。第三,缺乏情境意识或过于刻意地运用情境。两者都是不可取的,要在合理、适度的情境中写作。

教师教给学生审题立意的“四扣法”,再强调规避“陷阱”的意识,一扣一避,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易于学生掌握。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审题技巧,应让学生自觉地去推敲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并学会自创试题,这样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相关细节。

二、题目自创,细节见解

自创题,一般是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代表展示→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等环节展开。这样既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更让其通过自创题更好地厘清写作思路与文章的整体布局。下面是两道学生的自创题:

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柏拉图

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高尔基

要进行严厉的自我克制,因为克制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寄托。——泰戈尔

以上是关于“自制”的名言,班级要举行读书交流会,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习近平

对未来最大的慷慨,就是把一切献给现在。——加缪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尚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爱因斯坦

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雨果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面向本校(统称“中华中学”)高中部的同学写一篇“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经小组讨论后,由第一组学生代表发言,总结了自创题的亮点:第一,三则名言的表达力度从“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到“使人变得强而有力”再到“精神寄托”,呈阶梯状递增;第二,第一则名言阐释了自制“是什么”,第二、三则名言则阐释了“为什么”要克制,学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考虑如何升华作文主题;第三,本题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对重要概念的阐释能力;第四,具有特定的情境和具体的文体要求。

接下来,第二组的学生代表总结了第二道自创题的亮点:第一,四句名言中,第四句名言属于“设题陷阱”,增加了审题难度;第二,第一则名言和第三则名言阐释了人们面对时代浪潮的态度,当然在这里也可以只选择其中一则名言来阐释自己的观点;第三,第二则名言阐释了面对现在和未来要“怎么做”:把一切奉献给现在;第四,第一则名言紧扣社会热点,贴近现实生活,但是写作时需要注意“特殊年份”,这也是一个“设题陷阱”;第五,具有特定的情境和具体的文体要求。

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后,学生在审题方面又有了新的认识。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自创题也应遵循“四扣法”,即从热点、关键词、逻辑及例证四个方面出发。其一,命题前,应先确定作文的主题,且主题应紧扣热点;其二,要考虑名言之间是否有共同点,即相同的关键词;其三,要厘清名言之间的逻辑关系,因为这涉及写作时文章的整体布局;其四,在设立题目时要明确是否有相匹配的例证可以运用。

三、范文展示,亮点评析

自创题锻炼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与整合材料的能力。在小组讨论后,学生根据自创题亮点的多寡来进行权衡,通过投票选择最佳的自创题。最后,学生一致选择了第二道自创题。下面是一位学生的优秀作文。

【佳作展示】

乘历史之车,与时代同行

(标题紧扣关键词,彰显主题,格式整齐,语言优美)

广东普宁市城东中学高三(4)班

田晓红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中国正处于新时代,我们生逢其时,与之共长。如今,时代的接力棒沾满了前人的汗水,传递到你我手中,唯有借历史之智走好当下,才能走好未来之路。非常荣幸参加此次演讲,我的演讲题目是:“乘历史之车,与时代同行。”(紧扣时代背景,提出观点,很好地阐释了“当下”“历史”“未来”的关系,逻辑清晰)

历史是一个时代一个时代连接起来的,历史的纵深,铸就了时代的高度。歌德曾言:“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在不平凡的时代,许多先行者用汗与泪探索前路,用寒与暑见证信念,为历史增辉。(运用名言,阐释“历史”与“时代”的关系,强调了“历史”对“时代”的特定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对于一个人而言,失去记忆等于迷失自我,责任和使命也会成为空白;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一旦丧失历史的共同记忆,现实和未来就没了依凭,更谈不上文化的积累和社会的向前发展。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阿克顿说过:“历史是彷徨者的向导。”行走在历史长河中,偶尔抬头一望,眼见的都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紧扣材料,从个人与国家、民族的角度进行阐释,强调在特殊年份里该如何正确解读历史)

行走在当下,难免迷茫,因为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方向。但过去和未来都遥不可及,只有现在才是我们能掌控的。正如加缪所说:“对未来最大的慷慨,就是把一切献给现在。”我们要把握当下,展望未来。回顾历史,当屈原投身汨罗江,我们看到的是百姓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秦二世灭亡,我们看到了“仁义不施”的下场;苏武出使,我们看到了北海风雪中万世不衰的民族气节。廖沫沙说过:“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从历史这面镜子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过去,也可以看见未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知未来、可以少走弯路。乘历史之车,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紧扣材料,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阐释如何正视历史)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应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鲁迅有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大国泱泱,其道大光,青春之风,斗志昂扬,与时代同行,同奋斗,添风光。(结尾呼吁,升华主题,具有一定的号召力)

我的演讲就此结束,谢谢大家!

【点评】

主题鲜明,论证有力。把“历史”与“时代”结合起来,紧扣特定情境,很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手法,从借鉴历史、展望未来到把握现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论证有力。语言优美、逻辑清晰,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通过佳作展示,提示学生在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第一,围绕材料,紧扣主题,完成作文要求的写作任务;第二,分层阐释,逻辑清晰,不管是“历史”“未来”“现在”,还是“个人”“国家”“民族”,都要层次分明;第三,按照一般议论文写作的逻辑顺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进行整体布局;第四,例证、语言等细节要步步到位,字字明确。